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家训文化是重建当代家风家教的文化渊源;当代家风家教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载体.弘扬传统家训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文化涵养、价值引领、方法指引等方面的作用.弘扬传统家训文化在实践层面上可以从资源转化、重点群体、典型示范、媒体宣传等四个方面找准着力点,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核彰显了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精神境界、意志品质、价值观念,已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哺育着当代中国民俗文化,成为抵制民俗文化低俗精神的锐利武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俗文化发展,是民俗文化在新时期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所得出的弥足珍贵的理论创新成果,它需要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和践行。对高等学校而言,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任务,是着力引领青年教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在强化硬任务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培育和激励制度、纳入学校文化建设和融入师德建设等方面建立并不断完善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工作机制。该研究将进一步推动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意识形态入侵使得社会主义文化影响力日渐式微,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逐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偏离.面对严峻形势和复杂教育环境,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在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是由诸种相互关联的“力”所构成的聚合体,有着鲜明的社会主义价值本质指向,具有内生性与外推性相融合、稳定性与发展性相伴生、导向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等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价值性、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分别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力生成的思想基础、精神基础和现实基础。以思想统合、利益认同、理论深化和实践推进的方式实现其引领力,并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中国主导价值观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视觉文化建设、打造国际话语权等路径,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院文化建设的关系,阐述了当代医院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遵循,探讨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医院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主要有国民教育、舆论宣传、文化建设与社会管理,其中国民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性路径,舆论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性路径,文化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性路径,社会管理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性路径。  相似文献   

8.
任何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需要有主导价值观的强力支撑和有效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旗帜和灵魂。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融入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就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与辐射力,是我国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选择。科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不断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重要性和特殊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干部对文化强国工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辩证关系的认识,构建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创新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必须做好对外传播工作。文化产业不仅具有对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属性,而且具有对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方式。新时代,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态势,加强文化产业对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科学分析和把握这一系统工程中的实践需求,通过一套组合拳,切实提升文化产业对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质量和效益,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必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地位,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以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与道德基础。有效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必须充分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必然性,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能力,着实把“引领”工作融入到文化建设各个方面,并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建设,使其牢牢掌握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主导权。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传播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当发挥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大学文化的根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土壤。当前文化多元化、社会转型期带来的不同社会思潮时刻冲击着大学校园。文化自信不但是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需要,更是高校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动力。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文化自信具体地就是要与中国梦的推进和实现紧密结合,要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紧密结合,要与大学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紧密结合要与教育实践活动的融入和渗透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主导价值观,是在一个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社会其他价值观及其发展方向具有主导、引领和规范作用的价值观;主流价值观,是指一个社会大多数民众即最广大人民群众所信奉的或各种价值取向大体一致的价值观。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就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才能融合传统文化意蕴,排除非主导意识形态干扰,让人们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获得对主导价值观的认同,形成与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社会树典型活动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思想渊源,作为一种权力运作方式,树典型活动主要源于大一统传统、道德教化传统、义务价值观传统和旌表传统。大一统传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大特质,树典型活动源于大一统的需要;伦理规范与道德教化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道德教化传递着德治思维模式,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树典型活动是道德教化传统的延续;义务价值观形成于家庭本位的价值思想,规避权利而强调义务,是臣民价值观,当代中国树典型活动改造了义务价值观的传统,在重视义务的同时,对权利也更为重视;旌表制度是树典型活动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制度化表达,通过对道德典型的彰显与标榜,达到倡导封建礼教,美化风俗,教化民众之目的。当代中国社会的树典型活动延续了旌表制度这一传统,在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充分继承和发扬这些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5.
作为网络时代的电影艺术新形态,微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文化传播的艺术时空.但在微电影急剧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作品在价值观建构上还存在问题,影响到微电影受众的观影体验和思想观念,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因此,需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微电影的创作和传播,以推动微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自身修养与外在引导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针对理工科高校学生的特点及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在培育和践行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当通过道德实践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通过方法创新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堂教育,通过氛围营造改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环境,通过师德提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引导。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激烈碰撞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必然要求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地位,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增强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有效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必须充分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必然性;深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努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能力;创新各种有效载体和形式,把引领工作融入文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建设,掌握引领主导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有之义.这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价值现在当代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作用,而且还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内在地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最终理想,体现着时代精神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以及体现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伦理道德基础和扩展着“八荣八耻”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当前学术界高度关注的一个命题,更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访谈和文献分析发现,个体需求是价值观产生的基础,也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内在驱动力,利益需求是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础,核心价值观认同引领着利益需求。研究结果表明,物质生活需求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生活基础,精神生活需求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依据,全面发展需求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动力源泉。实现从利益需求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不仅符合大学生个体的精神需求、成长需要、理想追求,更是促进大学生自觉接受、遵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由途径。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利益需求与价值观认同的关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利益需求,高度关注并满足大学生合理的物质利益需求、精神利益需求和个人全面发展的利益需求,从而促进大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抵御西方价值观渗透、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防范市场经济负效应是当代中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重要实践根基。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念的科学内涵及其总体性、开放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践行的理论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亟需践行一个系统工程、重点工程,以之回答和解决"中国公民生成问题"、"建设美丽富强中国的问题"、"公有经济发展问题"、"民主政治建设问题"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其当代践行的最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