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五四”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现代文化的激烈冲撞中,“人的发现,即发展个性”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主要目标”(茅盾《关于“创作”》),随之茅盾提出了“人的文学”观念;一九二七年以后他开始致力于小说创作,并把研究“人”他作为“写小说时的第一目标”(茅盾《谈我的研究》);尤为可贵的是,在他接受唯物史观后不仅深  相似文献   

2.
阿尔都塞的反人道主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于三十年代初公开问世以来,特别是五十年代初以后,在西方出现了“复兴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思潮。这股思潮在六十年代以前可谓独占鳌头,但六十年代以后,西方又出现了另一股与此完全对立的反人道主义思潮,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便是法国“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在人们较多地注意西方的人道主义思潮的情况下,了解一下阿尔都塞的“反人道主义”理论,是很有意义的。为此本文根据阿尔都塞论著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当西方现代派文学从兴起到逐步确立之际,它的信息就传到正在经历历史性变革的中国文坛。“新浪漫主义”文学作为现代派文学的先声,一度以最进步的文艺思潮被介绍,在“纷如乱丝”的中国文艺界奏出一曲独特的插曲。而最可注目的,是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杰出代表的茅盾,当时也曾将“新浪漫主义”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方向而加以提倡。此后几十年,西方现代派文学走过了一条崎岖而又迥异常规的路程,中国现代文学则沿着自己的发展方向前进,终于汇成了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潮,茅盾则以这一主潮的伟大代表为世公认,以对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而确立了他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提到乌克兰的伟大诗人谢甫琴科的名字,就不能不想到“谢甫琴科诗集”。 二十年代初,从茅盾主编的在1921年9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的“俄国文学研究号”上,我才知道了乌克兰的诗人谢甫琴科的名字,读到了他的诗《遗嘱》。到1935年我作为《大公报》驻苏记者,到了莫斯科。七·七事变后,我回国参加抗战,先到了乌克兰。我从1937——1989年曾九次到过乌克兰,这是第一次。我首先寻访了谢甫琴科在首  相似文献   

5.
中国先进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概念,其核心是“扬弃”,即始终是在学习借鉴当时世界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古代的中国先进文化,深受外国宗教和文学艺术的影响;近代的中国先进文化,借鉴了西方的人文科技思想;现代的中国先进文化,从对世界“科学”“民主”新思想新思潮的吸收,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展与创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与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上主要有三大文化思潮,它们是反传统主义的西化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这三大思潮虽互有消长,但都有不衰的生命力,相互间展开过并将继续展开错综复杂的思想文化斗争。这种斗争反映了当代世界发展的潮流和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梁漱溟是在与这三大思潮的互动中确立自己之思想地位的。就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而言,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五四时期,对唯物史观批评;三四十年代,对中国革命的反对;1949年后,对马克思主义吸取、利用和儒化。  相似文献   

7.
一 比较文学在我国大体上是本世纪二十、三十年代之间开始的。严复、林纾、梁启超、王国维、苏曼殊、鲁迅等是接受西方文化的先驱,他们在本世纪初就对西方文化有所介绍,并对中西文化作过一些零星的比较,例如鲁迅在一九○七年就写了《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等著名的论文,茅盾曾说过:“《摩罗诗力说》,象普罗米修斯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热”取代80年代的“文化热”悄然升温,保守主义在经历了激进主义的狂风暴雨之后,终于迎来了它的温馨岁月。随着保守主义在现代中国思想谱系中的重新凸现,大陆学人们开始回眸、反思与检讨近代以来的保守主义。在此之前,港台与海外学者已注意到近代中国保守主义思潮的探讨,重要成果如傅乐诗的《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保守主义》、艾恺的《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等。“国学热”出现之后,大陆学者探讨保守主义思潮的论著则有喻大华的《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研究》、胡逢祥的《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中国近代文…  相似文献   

9.
王亚南是我国老一代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贡献,不仅表现为他和郭大力合作翻译了《资本论》,而且还表现为他运用《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了解放前旧中国的经济制度;研究了建立广义政治经济学问题;研究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又还批判了《资本论》过时论的错误思潮。这些从三十年代初开始研究的主要成果都已汇集于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卷本的《王亚南文集》(以下简称文集)中。我有幸随时收到《文集》的每一卷,几年来断断续续地学习,读后略有领会,在王亚南诞辰90周年之际,把读后感写出来,以寄托我对王亚南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0.
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某些西方错误理论思潮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不断滋生蔓延的时候,以反传统姿态出现的“黑马”刘晓波摇旗呐喊,抛出了《感性·个人——我的选择》(载《中国》一九八八年第七期,副题是“与李泽厚对话”,下面简称《选择》)。在这篇长文中,他从哲学、美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多种角度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相似文献   

11.
科学是近代化的主题之一。晚明清初以迄清末民初的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直存在着科学思潮。不仅自然科学蔚然成风,而且学者们提倡科学精神,讲求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这表明科学犹如一根红线贯穿整个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进程。但戊戌以来严格意义上的中国近代科学又是学习西方,受西方近现代文化深刻影响的结果,并不是由晚明清初以来中国自身传统孕生发展出来的。这反映出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早熟”而“难产”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从牯岭到东京》写于一九二八年七月,发表于同年十月的《小说月报》,这是茅盾思想转变期的一篇重要论文。它刚问世便被作为“革命文学”的对立物而倍受攻击。创造社和太阳社的不少人把它当作与“普罗塔利亚文学尖锐对立着”的小资产阶级文学主张大加挞伐,甚至据此断定茅盾“与政治上的中间党派演着同一任务”,把茅盾视为无产阶级“直接斗争的对象”。这反映了当年进步文艺批评界的幼稚和“左”倾思潮对革命文艺界的严重影响。建国后,不少从事茅盾研究的同志都公正地推倒了上述批评中的某些不实之词,对《从牯岭到东京》一文的若干观点也作了局部肯定,从而使论文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是,在具体评价这篇论文的过程中,论者们却又普遍认为,《从牯岭到东京》是茅盾思想发展中的曲折或倒退,它“暴露了茅盾自己的小资产阶级观点”,  相似文献   

13.
来信周新城老师:去年刘国光老师就高校经济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中的倾向性问题谈了许多重要意见,其中谈到我国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评了西方经济学泛滥的现象。我和周围的青年同学是非常赞同的。但是,在学术界也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例如,去年12月8日《社会科学报》上刊登了一篇某个著名大学的经济学家写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再思考》,提出反对“传统马克思主义”,主张用“当代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他又公开主张马克思主义应该与西方经济学并重,共同作为指导思想,认为“从一统天下到两家并重,在中国的具体…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代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列宁学”种种思潮相继出现,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均从不同的侧面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列宁的认识论思想,特别是对他的哲学代表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哲学笔记》进行了更全  相似文献   

15.
在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时,突破了这一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二维论”的认识局限,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既由马克思主义提供理论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丰富养料,又借鉴了西方进步文化合理要素的“三维论”。比较系统地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进步文化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接和间接相关的系列思想理论,从而回答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何而来、为何如此等重大问题,使人们在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6.
探究茅盾前期为人生的进化文学观的渊源,不能不对他与自然主义文艺思潮的关系作一番具体深入的考察与分析。“五四”前后,茅盾曾积极鼓吹和提倡过西方的自然主义,“主张吸取以左拉为首的法国兴盛时期的自然主义,作为当务之急”。然而,他在最近出版的《我走过的道路》一书中却说:“我主张先要大力地介绍写实主义自然主义,但又坚决地反对提倡它们。”若全面以观,他对自然主义的态度常常是又怀疑又相信,并且前后尚有变化。他不仅认为“文学上的自然主义与写实主义实为一物”,而且通过一九二二年的“自然主义的论战”越发坚信并“提倡文学上的自然主义”了。我认为问题的实质不在于提倡不提倡(即使提倡它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的“学衡派”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非常奇特的文化守成主义和文化整体主义的代表。英美留学体验给了他们比较完整的学科专业训练,他们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同时,清醒地看到西方近代文化的缺点,因此在内容上反对以独取某民族的文化思想为认知旨归,在时间上反对以近代西方文化代表整个西方文化。作为能指的“希腊”是“中国”这个更大能指符号的初始创设,所指均是一种“非西方”的自我现代化的可能。从古希腊到原始儒学,正是“学衡派”孜孜不倦寻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18.
戏仿作为手法和现象在西方源远流长,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伴随着西方后现代理论蓬勃发展,而后80年代初被引进到中国,在90年代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年初,网民胡戈制作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这部网络短片,因戏仿当时被炒作的大片《无极》而迅速走红内地,甚至超过了《无极》本身引起的轰动。仔细考察这部在网上迅速流传的戏仿短片,就会发现源远流长的戏仿文化在网络时代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西学东渐中的西方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社会学思想在西学东渐中传人中国。近代中国人所说的“西学”,包括“西方社会学”,但并不包括产生于西方社会的马克思社会学。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群学肄言》是中国人直接从西文翻译的第一本西方社会学著作,但章太炎通过日文间接翻译的介绍斯宾塞等人社会思潮的《社会学》比他早一个年头出版。严复的留学和译作都是西学东渐的表现和成绩。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后,中国人更是自觉地把“西方社会”与马克思社会学区别开来的;直到今天,仍然如此。因为这两者代表了不同阶级,是不同思想体系,不可混同。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鲁迅和茅盾共同战斗在文化战线上。特别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文化“围剿”的斗争中,他们同战斗,共患难,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据《鲁迅日记》载,早在1921年4月,鲁迅和茅盾就有书信往来,以后日益密切。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茅盾从汉口返沪,居闸北横浜路景云里;同年10月,鲁迅同许广平也从广州抵沪。茅盾回忆说:“1927年10月,那时我由武汉同上海,而鲁迅亦适由广州来。他租的屋,正和我同在一个弄堂。那时我行动不自由,他和老三到我寓中坐了一回,我却没有到他寓里去,因为知道他那边客多。似乎以后就没有再会面,直到1930年春”①。他们往来频繁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