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徽州古村落、古民居是最具影响力的历史遗存之一,是灿烂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真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加大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力度,使徽州古村落、古民居这一文化历史遗存得以有效传承、永续利用,根据《黄山市“百村干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2.
8月9日至10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福宏率队,冒着酷暑,驱车数百公里,走古巷。进村落,深入全市各地,全面认真地对“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进行观摩,实地检查指导工程项目施工,进一步谋划推动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工作。现将王福宏书记在观摩活动总结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摘录如下,以供大家学习领悟。本文题目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3.
3月11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福宏在歙县许村调研“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工程时指出,要加快古村落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充分挖掘古民居文化内涵,提升许村古村落形象,形成极具市场影响力的特色品牌,使古民居保护、开发、利用工程走上投入与回报相适应的良性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在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观摩活动总结大会上,叶长荫副市长总结分析了动员大会以来工程建设情况,并就下一步工作作了动员,要求全市上下再加压力,再鼓干劲,确保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题目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5.
去年,市委、市政府在深人调研、反复筛选、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此项决策的实施,对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和“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文化繁荣先行区”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是名副其实的传世工程、民心工程和战略工程。  相似文献   

6.
黄山市委、市政府从对历史负责、对发展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在反复筛选、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决定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正如市委书记王福宏同志指出的,徽州古民居建筑是最具展示力的文化载体之一,是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名片之一,是最具生产力的经济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去年,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百村干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这是市委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四区”建设的具体举措,是提升黄山品位、壮大旅游经济的有力抓手,是传承徽州文化、保护历史遗产的最佳途径。它对徽州文化的传承、城市魅力的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民计民生的改善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时至盛夏,酷暑难耐。8月2日,在祁门县闪里镇坑口村,村民们正趁着农闲季节,在浇筑铜锣湾到村庄的进口道路。自从被列入全市“百村干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以来,坑口村两委班子抢抓这一有利时机,筹资400余万元,配合新农村建设,修建了农民文化广场、篮球场、文化长廊等一系列附属设施,并对文闪河段坑口段进行了整治,购置了皮划艇,开展文闪河漂流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9.
要充分认识实施“百村千幢”工程的重大意义。作为灿烂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古民居:古村落、古建筑是最具影响力的历史遗存之一,是最具展示力的文化载体之一,是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名片之一,是最具感召力的人文情结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黄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福宏在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时说:为了更好地传承徽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干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原状地保存在所属区域环境中,使物质文化遗产“凝固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英国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发祥地。工业革命是一场产业革命,是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解放劳动者、创造新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的一场变革。我们说黄山市开展的“百村干幢”古民居保护工程也是一场革命,这是一场微文化遗产传承的革命,是倡导黄山农村居民对旧生活方式的革命,同时也是教育当代人如何传承优秀文化,创造性地利用古文化服务新生活的革命!  相似文献   

12.
“风雅山水田园,徽派古建长廊。”印记中的徽州,粉墙黛瓦犹如掩面的琵琶,掩映在群山绿翠之间;层层叠叠的马头墙,诉说着古老的过往;精雕细刻的门楼,彰显着先辈的辉煌。徽州区——让我们体味到了徽州过去的悠悠古韵,看到了徽州今日的富裕繁荣。眼下,一幅“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开发利用的壮美蓝图在徽州区大地正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13.
黟县西递镇西递村山清水秀,古韵盎然,拥有百余幢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其真实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独特的村落景观,赢得了“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的美誉,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然而千年的雨雪风霜侵袭,使很多建筑外墙剥落、内部损毁、岌岌可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古民居的保护成为西递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4.
黟县是徽商、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保存了明清时期几千幢古民居和数十个完整的古村落。历届县委、县政府在抓好古民居保护的前提下,把它作为发展乡村旅游最为宝贵、最具核心竞争力的资源,科学合理加以利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赢得了广泛赞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班特兰先生说:“我很少见到保存如此好的古村落,你们所制定的政策非常好,值得我们推广”。  相似文献   

15.
《徽州社会科学》2010,(4):88-88
西递镇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南部,处于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黄金旅游经济圈内.距县城仅8公里,离黄山火车站52公里,黄山机场50公里,距黄山南大门43公里。西递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镇政府所在地——西递村至今保存有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124幢、祠堂4幢、牌楼1座,素有“明清古民居博物馆”和“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誉。  相似文献   

16.
《徽州社会科学》2010,(1):65-65
西递位于黄山南大门43公里,黟县城东8公里处,奠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距今已有九百六十年的历史。西递旅游资源及其丰富,镇政府所在地——西递村至今保存有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124幢、祠堂4幢、牌楼1座,素有“明清古民居博物馆”和“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誉,是黄山旅游线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7.
《徽州社会科学》2010,(7):13-15
西递村 西递村:黟县碧阳镇东南8公里,现有386户1212人。村落形态完整,保存有古民居224幢,古祠堂3幢,古牌坊1座,古桥梁3座,古街道、巷道、水口环境基本保存完好。2000年11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8.
《徽州社会科学》2010,(6):18-20
西溪南村:徽州区岩寺镇西北5公里,始建于唐。因傍丰乐河岸,故又称丰溪、丰南、溪南。村势如棋盘,以街为径,以巷为纬,三条水利大动脉条、陇、雷塌为主线;称前、中、后三街,宽1000米,长2500米。现有820户2565人。保存有古民居25幢,其中元代建的“老屋阁”和建于南宋的“绿绕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9.
黟县,一本厚重的教科书,一段“徽文化”的发展史。公元前221年置县至今,历史在此流淌了2200多年,桃花园里人家有了浪花足迹的点缀,变得更为神奇和瑰丽。有关资料显示:该县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多达2000幢,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地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全国历史文化名村4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被列为各级各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民居300余幢。  相似文献   

20.
“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古民居”中.有一幢名为“旧德邻屋”,它是晚清杰出的书画家、“黟山派”篆刻创始人黄士陵故居,虽然历经沧桑,但至今仍较为完好地保存了下来,现已成为众多古民居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