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4.
本文深入分析了晚清时期报人笔名勃兴的社会历史根源,同时对晚清报人笔名进行了分类 研究,大胆提出其运用已远远超出掩饰身份的符号意义的观点。认为:无论是晚清时期丰富多彩的笔名, 还是笔名在晚清勃兴这种文化现象本身,都蕴藏着博大深厚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5.
6.
7.
8.
汤志钧先生编辑的《陶成章集》中收录了三篇署名“汉思”的文章:一是《云间俞君小传》,二是《桑海遗征》的《序》,三是《来函》即《致〈民报〉编者的信》。我则认为,“汉思”非陶成章笔名,这三篇文章都不可能出自陶成章之手。理由如次:先说第一篇,《云间俞君小传》。文中的俞君,是一位年仅十八岁的学生,在上海震旦学院就读,不幸以病早逝,俞君的朋友悯东把俞君的事迹转告汉思,请为之立传。汉思遂撰此文。从文章中反映出的这些内容来看,俞君、悯东、汉思,这三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学历大致相同;里籍大体相近;年龄大约相若.而这三者,陶成章都不具备。《云间俞君小传》作于1906年夏,在此前后,陶成章正在日本,后因脚疾回国,至杭州西湖白云庵 相似文献
9.
赵彝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2)
鲁迅一生用了不少笔名和别署,虽在近世作者中似乎还不能算是最多的,但也总要列在极多之列了。关于他究竟用了多少笔名,哪些是他的笔名而哪些并不是,以及这些笔名的含义究竟是什么,现在已经有不少专著可以供研究了。 我这里只想谈几个被关心这一问题者所忽略了的问题。 一 关于这一问题的发生,大约在《阿Q正传》发表的1921年就热闹过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铁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6)
过去我们只知肖红另外的两个笔名:悄吟、田娣。最近在查阅日伪时期的旧报刊时,不仅发掘出以前未被人知的肖红的一些作品,如《八月天》(诗)、《祖父死了的时候》(散文);而且还发现了肖红在哈尔滨从事文艺创作时使用的另一个笔名——玲玲。 相似文献
14.
1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丁玲的别名笔名并不算多,但却缺乏系统的辑录和考辨。现仅就笔者所见,将其名、别名、笔名辑录于此,并略作辨识。冰姿:幼年时的乳名。蒋伟:学名。七岁入小学时母亲所起,并为其弟取名“大”,意思是希望子女们将来能够伟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证实《红楼梦》真正的作者,是明末崇祯皇的太子朱慈烺,曹雪芹只是作者的笔名这一判断为真,让我们进一步研究《红楼梦》的内容。鲁迅先生在《(绛洞花主)小引》中指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 相似文献
17.
穆旦早期佚诗二首及其笔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旦早期佚诗二首及其笔名考李方查良铮(笔名穆旦,1918-1977)早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时,开始诗歌创作。作品发表在1934-1935年《南开高中生》月刊上,多署本名或"良铮",仅有一首散文诗《梦》,作于1933年12月16日,发表于《南开高中生》... 相似文献
18.
读《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4期彭放同志的《郭沫若的笔名和别名》一文,很受启发。今略作几点补充:一、“谷人”这一笔名,最初见于一九三四年九月二十日创刊号《太白》上的《本刊特约撰述》名单中。二、“羊易之”笔名取自《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 相似文献
19.
不朽的先烈、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和领导人之一——瞿秋白同志,以一八九九年一月二十九日(即清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诞生于江苏常州市青果巷八十六号八桂堂。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八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福建长汀的罗汉嶺前。今年六月十八日是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的二十二周年纪念日。瞿秋白同志幼名楙淼,号熊伯,因头上发际有双旋,故小名叫阿双。自改爽,亦改霜。自题别名铁柏,继改滌梅,后改秋白与爽同用。在“五四”前后的作 相似文献
20.
自“瞿秋白笔名、别名集录”在1957年《学术月刊》第8期和第9期上刊出后,一年多来陆續又发現了一些新的材料,需要补充。同时,“瞿秋白笔名、别名集录”也有笔誤和刊誤的地方,需要作些更正。现在,一并写一补正,供讀者参考。新增的笔名有三个: M.君:曾在1928年2月30日苏联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