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农家小院     
从事摄影工作40多年来,我的脑海里时刻铭记这么一句话:美在身边,重在发现。因此,我平时都用我们摄影人敏锐的目光观察人、物与景观,唯恐错过最佳的题材和捕捉时机而感到遗憾。  相似文献   

2.
3.
小院     
小院中,一张席椅,一张桌子,一个小花坛。除了这些,能见到的就是四面的墙:红红的院墙上盖了一层厚厚的绿苔,毛茸茸的;从砖缝中长出的不知名的小花小草一直垂到地上,有时会有一只蜜蜂飞来停在上面,幸运时还会瞧见一只蝴蝶呢!以前我总是羡慕爷爷,躺在席椅上,不时地摇晃,抑或坐起身子来,轻轻地呷一小口清茶,然后闭起眼睛不时地叫着"惬意"。  相似文献   

4.
西小院恋歌     
在一个了香飘香的季节,我来到师专作了一名幼教老师.校园中那座深灰色的教学大楼,哥特式的风格,染尽岁月的沧桑,是山西大学党的遗存.毗邻的就是幼儿园,独立的四合院,人称西小院。周绕回廊,红漆楹柱,绿色纱窗,几架转椅滑梯。两株百龄的丁香树,格外惹眼,虬枝繁茂,绿冠遮天,院子里弥漫着清幽的花香,这就是我梦中的童话三国。我似乎有一种们感上的姻缘,放弃了去省城康乐等大幼儿园的选择,毅然来到这儿.带着青春,带着理想,开始了和孩子们朝夕相伴的长长岁月.为孩子们的缺点而烦恼,为孩子们的进步而*兴.被孩子们的恶作则…  相似文献   

5.
丹柿小院     
方琦 《北京纪事》2011,(2):68-69
丹柿小院——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最后住了16年的地儿,是一处极其普通的北京四合小院。这是老舍1950年回国后经周恩来总理批准购买的,老舍因此成为解放初期政府批准作家自己掏钱买房的第一人,这个小院也成了老舍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北京东城区有条前厂胡同,位于东四和灯市东口之间,和周围一些又宽又直的胡同相比,前厂胡同很不起眼,路面狭窄,汽车无法通行,从东口走进胡同,要拐两个弯,路面才打直。胡同里有个5号院,是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一进院门,是个细长的小过院,也叫外院,三间南房;由外院过一道中门进入主院,主院里有北房(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厢房都有  相似文献   

7.
姥爷住在山村,姥爷家的小院真美。小院是正方形的,有三间房都是住人的。东面有鸡舍,还有鹿圈,中间是牛棚,是用瓦和砖砌成的,能防风雨。南面是菜园,里面种着白菜、萝卜,房前种着花,一  相似文献   

8.
正盛夏时节到北京去看望女儿,女儿问我想到什么地方去玩玩,我说天气太热不太想出门,不过很想去看看老舍故居。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写了一辈子北京、最后命丧北京的老舍先生,解放前他在北京住过的地方有九处,我们首先去寻访原北京市第十七小学,即方家胡同小学,不过老校舍已改建成新教学楼,见到的只有新楼无老舍。我们又去拜访1949年以后老舍先生一家居住过的位于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的四合院,1987年,北京市政府确定该院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完好,是十足的老舍。八月的北京正是三伏天,去老舍故居时值中午,气温高达35℃,北京  相似文献   

9.
从小生长在部队大院的我,听着起床号穿衣吃饭,听着熄灯号进入梦乡;听惯了五湖四海的叔叔喊的出操令,听惯了南腔北调的阿姨唤儿回家吃饭的声音.入伍南国,我又熟悉了那种鸟语花香般的赛歌调;曾几何时会对一种语言由衷感念……恰恰是离京四年后的探亲,当时我坐在特快列车硬座车厢,冥想着36小时后与父母弟妹相见该是怎样的场景时,对面座位上落座了一位年轻的销售员.他那浓浓的京腔京韵,竟听得我泪流满面.从那一刻起,我才知道我的家乡是北京;我才知道什么是近乡情更怯;我也才知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是永恒的真理.  相似文献   

10.
正文革时我在宁夏银川,住在小杂院。5家人。土坯房,黄土院墙。院门是土墙的一个缺口。家家唯一的私有不动产是家门口的砖砌炉子。自觉不串门,那时提倡告密,深恐无事生非。有事门前喊一声,出来在炉台边说几句。一天傍晚,对门那位理发师傅对我说,这几天院门口还有巷口,有人东张西望,夜里也有人。他好心提醒我。我看见他一直站在家门口等我露面。平日我们只是见面点头,未说过话。他在院子里最  相似文献   

11.
农家葡萄园     
添池  永进  何南 《源流》2006,(11)
翁源县周陂双联村农家葡萄园的甜葡萄,清甜可口,来这里购葡萄的顾客很多,门庭若市,由于价格适宜,每公斤1.5元,任君选购,老板们忙得不可开交。过去,全县各地的葡萄靠外地运进采购销售,由于手续多,本地摊档价钱偏贵,有的口味带酸,许多顾客不愿买,何时能吃到自己种的  相似文献   

12.
1976年初春,单位分给我一间住房,在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五条和六条东头的育芳胡同1号院内。小院的东面、南面和西面都是平房,北房却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听街坊说这小楼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看上去虽已破旧,但青砖灰瓦、圆柱顶立仍不失庄重和气派。  相似文献   

13.
少萍 《老友》2009,(10):61-61
临川二小宿舍一楼小院,住着五户退休老师,共九位老人,被人们称为"长寿小院"。其中男老人人均83岁,女老人人均80岁,而且个个都健康硬朗。我经过采访,感到他们之所以如此健康长寿,并非偶然。一、坚持慢跑慢走,适度锻炼和劳动是他们的常事。姜宏今年85岁,熊贤章83岁,范  相似文献   

14.
去美国之前,就听说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最大的农业出口国。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8%左右。其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美国农业基本实现了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社会化和商业化。确实希望能实地观察和了解美国农业的情况和农家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农家消费产生了一些实质性变化,消费观念中添加了竞争意识和信息意识,也增添了一些精神文化生活的东西,农家消费有了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思路决定出路。许多农民朋友迫切关心和需要他人的农产品经营方法,例如如何生产特色、抓住市场、避免风险、增加收入等,现本刊根据读者要求从大量投稿中选编一组农家经营策略以飨读者,其中有成有败,希望能给广大农户带来启发和帮助。欢迎大家赐稿、批评。  相似文献   

17.
高处寒 《老友》2008,(4):43-43
老翁何所乐?上网求逍遥。谈笑有精鼠,往来无笨猫。五洲访闪客,四海拜文豪。寰宇夜游后,晓鸦啼树梢。——张欲仁的"快乐宣言"  相似文献   

18.
九儿 《北京纪事》2015,(11):11-14
在北京,如果您穿过西单繁华的商业区,一路向北到了西四,肯定不会眼错路西的一座鹤立鸡群的砖塔。这座高约16米的八角形九级密檐式砖塔,从低矮的平房小院间直耸赫立,将原本就有“胡同之根”美誉的砖塔胡同,又添上了几分古老与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个城市中人,或多或少都向往过一种田园生活:山清水秀,一栋小房子一个大院子,养花种菜其乐融融……近日在鹿城七都樟里村,记者遇见了孙振洲夫妇,他们目前的生活状态,挺符合很多城市中人对田园生活的想象。2017年5月,在城市中生活了20多年后,他们来到七都樟里,自己动手设计,打造了一座阳光小院,让诗意照进生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