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那狐的故事》是欧洲中世纪文学的最重要成就之一,代表了新兴的市民阶级的声音。故事采用寓言象征性的写作方式,实际上暗含了一个多层次空间的象寓世界;它以儿童式的心灵和目光叙说了一群动物之间的斗争生活,为我们折射反映了当时社会市民阶级的现实生活,在某种意义上对现代人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严中平同志在《世界历史》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上发表了《关于哥伦布其人答朱寰同志》一文,对于我在同年第二期上发表的文章提出反批评.笔者本着开展学术自由讨论的真诚愿望,仅就哥伦布的评价问题再谈几点意见,就教于严中平同志及史学界的同志们.一拙文曾经举出一些确凿事实,说明哥伦布出身于一个中世纪行会手工业者家庭,属于下层市民阶级.我认为中世纪下层市民是不应该看作"正在向上爬的小资产阶级"的,没有资本主义关系是不会有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严中平同志答复我的文章第一段里集中讨论了哥伦布家庭出身的阶级属性问题.归纳严文的意见,主要有两个论点:(一)在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封建行会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常常  相似文献   

3.
道德剧原是流行于中世纪的一种宗教戏剧,它以圣经故事为依据,着重宣扬基督教的教义信条和道德伦理。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富有文化巨人特征的莎士比亚,继承了道德剧的写作传统,他的名剧《一报还一报》既是对中世纪道德剧的继承,也有独到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法国中世纪出现的民间故事诗<列那狐的故事>是信仰维系方式走向解体和理性维系方式开始出现的产物,其中体现着对人的智慧能力认识的深化.宗教文学所强调的人的精神的纯洁和信仰的虔诚,史诗强调的人的英雄主义,骑士文学强调的人的情感与市民文学所强调的人的智慧,其实表现了中世纪欧洲人对人的认识的不同侧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列那狐的故事>的出现,使中世纪欧洲对人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从体裁上看,谷崎润一郎(以下简称“谷崎”)明治期的作品有小说和戏剧两种。从题材上看,有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之分,而后者所占的比重较大。史剧《诞生》(写于明治42年)、《象》(写于明治43年)是两篇写实风格的作品。前篇除了揭示人性中的嫉妒性之外,着重刻划了“不重生男重生女”的籐原道长的自恃和麻木。作者对道长这个人物是取嘲弄和蔑视的态度的。《象》刻划了一群芸芸众生相——无知无识的“男手工艺者”,世俗的“市民姑娘”、“市民太太”,国粹式的“老年的武士”、“街镇上的隐居”等。在作者看来,这些人在理性方面似乎都不健全,“街镇上的隐居”和“老年的武士”对“发狂似的”市民的嘲笑,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法国作家莫泊桑发表了处女作《羊脂球》,写普法战争中一个在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下忍辱含垢的妓女羊脂球的故事。六十年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中国女作家丁玲发表了短篇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写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被日本侵略者抢去作随营娼妓的农村少女贞贞的故事。两篇小说的发表,都曾受过褒贬毁誉不一的评价。《羊脂球》被左拉编入法国六名作家小说合集《梅塘之夜》首篇。该小说轰动了当时整个巴黎的文坛,为莫泊桑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奠定基础。但是,小说刚问世,却遭到某些所谓“正  相似文献   

7.
司汤达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化界的一位奇人.这位奇人为世界文学留下了几部奇书.《拉辛与莎士比亚》就是其中的一部.这本书之所以令人称奇,不仅因为文体的解放——对话体,书信体,戏剧体兼容并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也不仅因为一书兼二任——为浪漫主义摇旗呐喊,又为现实主义奠定基石,而且因为它象《红与黑》一样,“在反映这个历史时期某些‘本质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并不低于今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那个时代的阶级关系,阶级矛盾以及其发展趋势,变化规律的认识,这是足以使我们吃惊的.”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精神 ,欧洲中世纪法国史诗《罗兰之歌》是中古英雄史诗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它通过塑造罗兰的形象 ,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的时代精神 :虔信上帝、忠君爱国、崇拜英雄、珍视友谊 ,反映了基督教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人类自身问题的思考 ,也反映了英雄观念的转变。这些既基于基督教意识 ,又超越了基督教意识。  相似文献   

9.
茅盾先生的《雷雨前》写于一九三四年夏秋之交,是作者创作最活跃的发端期的一篇散文杰作.“诗言志”,“歌缘情”,散文同样要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看法评价,流露作者主观的思想倾向.那么,《雷雨前》反映思想主体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呢?一九五九年五月十二日茅盾先生在自己的选集《序言》中说:“……其中若干短章,抒情写景而已,  相似文献   

10.
鲁迅和戏剧     
鲁迅先生在他的《呐喊·社戏》上说:“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这是只指旧戏而说的。《呐喊》写在一九一八年以后,照《鲁迅日记》,鲁迅先生于一九一二年五月五日跟教育部到达北京后,只过了一个月另五天,就“与齐君宗颐(寿山)赴天津”,“夕赴广和楼考察新剧。”齐宗颐并不研究戏剧,鲁迅先生要他同行,因为他在天津有亲戚可以寄寓;鲁迅先生和他友谊之深和久,是仅次于许寿裳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世纪法国市民与君权的关系,国内外史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两者联盟说.但具体说法又有不同.在西方,一些史家认为,中世纪法国君权与市民结成联盟,与封建主义和教皇权力斗争.国内学者大多采纳苏联学者的观点,认为君权一度与市民联盟,反对封建分裂势力.  相似文献   

12.
《不愉快的戏剧》包括蕭伯納最早的三个剧本,完成于一八九二——一八九四年。正如蕭伯納自己在序文里所說,集子的三个剧本的主題都暴露了当时英国資本主义社会制度的阴暗面,直接向观众开火!因为当时的現众人都是資产阶级和小資产阶级分子。他們看了或讀了这些戏剧,心里必会觉得不愉快,因此,作者把这个集子称为《不愉快的戏剧》。  相似文献   

13.
《水浒》成书六百多年来,一直被广大劳动人民和知识界所珍爱。书中的主要情节还以戏剧、曲艺、说唱、故事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各地广为流传。人民之所以喜爱《水浒》,是因为它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理想,对封建社会乃至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给予了无情的揭露、批判和鞭挞。所以《水浒》是具有反皇思想的伟大作品。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曾在一九八○年写了一篇《略论〈水浒〉的反皇思想》一文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欧阳健  相似文献   

14.
乔叟不仅是“英国诗歌之父”,而且为英国近代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坎特伯雷故事》是诗人一生创作的顶峰,两性关系问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坎特伯雷故事》中两性关系的宗教色彩和纵欲色彩是最能够折射出时代精神的.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恪守中世纪宗教思想,同时又在新时代人文主义精神的感召下希望寻求人性的自由和情感上的解放.  相似文献   

15.
宗教在各种阶级社会中都有深厚的阶级基础,罗马天主教会也不例外,到中世纪时,它已成为西欧封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君王为代表的国家世俗权力和以教皇为首的教会权力都构成了统治人民的权力。到11世纪后期至13世纪末,教权凌驾于西欧各国俗权之上,这种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其原因何在? 一、罗马天主教会教发展成西欧封建制度的巨大国际中心的过程中世纪西欧教会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罗马教皇为摆脱以德意志皇帝为代表的世俗政权的控制而斗争。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专长;行家说行话,隔行如隔山。读了田汉的代表作——三幕剧《名优之死》,更使我深切体会到,千百年来,广大群众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反映了事物的真理。 《名优之死》写于一九二九年,反映的是旧社会戏曲艺人的生活,主人公是京剧名优刘振声。这个剧,通过他与流氓绅士杨大爷的矛盾冲突、与其女弟子刘凤仙的矛盾冲突,最后被逼死于舞台上的悲惨故事,强烈控诉了万恶的旧社会对戏曲艺人的迫害和对艺术的摧残,同时,热情歌颂了刘振声在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污浊空气中,忠于戏剧艺术,“讲究戏德、戏味”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17.
在敦煌世俗变文中,历史故事变文和民间传说变文是两种故事性和戏剧性较强的说唱类作品,这两类变文在主题和内容方面,对后世戏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历史故事变文主要以有说有唱的单线叙事方式,为戏剧故事的表演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叙述手段.民间传说变文中所演绎的故事在发生之初就具有明显的民间性,而在其故事文本逐渐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其故事自身始终与民间文化相表里,并最终在元明时期成熟戏剧的表演中定格为一种戏剧文化.  相似文献   

18.
陈世旭是我省一位勤奋的、有才华的青年作家.从一九七九年发表成名作《小镇上的将军》算起,发表的作品有三部中篇小说和四十几个短篇小说。他走在文学的小路上,执着追求,有成功的欢欣,也不乏受挫的苦恼。有人说:陈世旭是靠“小镇”发家的。他涉足文坛之初,写了《小镇上的将军》,于是一发而不可收,连着写了《吝啬鬼》、《壳子》、《接风》等一系列描绘小镇风情的世俗画卷,刻划了众多的“小镇市民们”的形形色色的灵魂。这些作品以其浓郁、纯正的艺术风姿,展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小镇”人物群体。他们组成了一个颇有生气、  相似文献   

19.
人们只知道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写过《罗密欧和朱丽叶》,殊不知法国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也写过“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动人故事。他在一八三O年创作的《家族复仇》,写的就是这样一个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 一八0O年十月,科西嘉人巴尔托洛梅奥带着他的妻子、女儿逃到巴黎,投靠他的老乡拿破仑。原来巴尔托洛梅奥同巴尔邦迪是世仇之家。一天夜里,巴尔邦迪趁和谈之机放火烧了巴尔托洛梅奥的住宅,并杀了他的儿子。巴尔托洛梅奥从外面回来立即召集几个同伙,也烧了巴尔邦迪的房子,巴尔邦迪一家除了一个名叫吕依吉的男孩幸免  相似文献   

20.
作为美国现代戏剧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爱德华·阿尔比以《动物园的故事》一举成名,凭借《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芙》达到戏剧创作的高峰,从《小爱丽丝》开始步入低谷.在他的戏剧作品中,早期即主要剧作最受评论界关注:《沙箱》、《美国梦》、《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芙》和《一个微妙的平衡》.两性之争是这些剧作中反复出现的母题.阿尔比通过对这一母题的使用表达了对物质社会中精神空虚的嘲讽.也正是由于阿尔比对于这一母题游刃有余的使用,巩固了他在美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