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者对"雅"各有其理解和评判。"雅"具有其时代特征、文体特征和翻译的目的性。雅是美的哲学阐释,雅是美在翻译中的具体再现。  相似文献   

2.
学者对“雅”各有其理解和评判。“雅”具有其时代特征、文体特征和翻译的目的性。雅是美的哲学阐释,雅是美在翻译中的具体再现。  相似文献   

3.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卢布林的魔术师》是一部关于雅夏·梅休尔成长的小说。在成长过程中,雅夏经历了独特的心路过程:从魔术师雅夏到小偷雅夏,再到忏悔者雅夏。他的精神也经历了从狂妄到失望、从失望到绝望、从绝望到忏悔的轮回。作为一位玩世不恭的魔术师,雅夏的生活如同走钢丝,不得不在妻子和情人、情和欲中求平衡;作为一名犹太人,雅夏一生在流亡,皈依宗教似乎是他精神的最终归宿。但是忏悔中的雅夏愈发不能自拔,陷入了迷途和失望的怪圈中。  相似文献   

4.
“雅”是中国艺术精神之一,在整个词史中“雅”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词的创作和批评中“雅”是一个重要的标准。陈廷焯论雅的突出特点是用沉郁来丰富了雅的内涵,与浙西派不同的是更追求情意结合的雅,而不仅是外在形式的雅。  相似文献   

5.
在三部<诗品>中,"雅"范畴的共同点体现在心古为雅、追求闲雅俗对立三方面,其不同占体现在雅的内涵、雅俗关系和"雅"侧重点的不同三方面.共同点表现"雅"范畴具有传承性,不同点反映"雅"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富有极大的包融性和极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雅”是中国古代诗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以“雅”作为核心语词衍生了各种相关的诗学范畴,船山诗学再次审视这一范畴,以“雅”为正,以“雅”为尚,具体表现在从风雅、雅俗、雅乐三个方面对“雅”进行了阐释。这一思想既是对于前人思想的总结,也是特定时代下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论东坡词的“雅化”及其对词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坡词的本质意义是对词的“雅化”。苏轼批评柳永并非针对“婉约”,而是针对“从俗”。“以诗为词”的本质是引诗之雅以改造词之俗。“雅”的内涵已由唐之前社会功利性极强的“言志”转变为宋大夫以归隐为中心的精神宣泄。苏词以其题材之雅、境界之雅、艺术手法之雅完成了这一改造。其影响自秦、周而达姜、吴  相似文献   

8.
严复提出的译事“三难”“信、达、雅”,对中国的翻译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人们对“雅”字的争议也从未间断。对“雅”字的进一步探讨得出翻译中的“雅”合理的解释是语言的“正确,合乎规范”。  相似文献   

9.
宋代大经学家陆佃的《埤雅》,是一部著名的名物训诂书。通过对《埤雅》的产生、使用的训诂术语以及和《尔雅》在内容、形式上的对比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彰显《埤雅》的价值和特色,表明其专科辞典的性质,从而肯定《埤雅》在中国辞书史及雅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信”、“达”、“雅” 之间的辩证关系。“信”是“达” 和“雅” 的基础。“达” 和“雅” 是“信” 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受后现代翻译理论的影响,"信、达、雅"这一经典翻译标准遭到解构和质疑。本文重新对"信、达、雅"这一翻译标准进行分析,指出其在提出百年后仍适用于当代翻译实践。另外,本文认为,"信、达、雅"可以随着时代的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阐释。在"信、达、雅"的基础上"发挥译语优势"使"信、达、雅"更有现实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哲学文本蕴含着"雅"的特质。这种"雅"的特质弥散于文学、绘画、书法等几乎所有中国文艺作品中,并且流传千古。在翻译西方哲学经典文本时,译者可以刻意地追求"雅"的特质。通过比较《谈谈方法》两译本可以看出,这种"雅"的特质可以通过选字、组词、炼句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讨论雅可比椭圆函数理论建立的理论基础。在雅可比的工作及其思想的影响下,经魏尔斯特拉斯、艾森斯坦、刘维尔等人的发展逐步完善椭圆函数理论,并由此扩充复变函数的内容,开辟新的研究方向。着重总结雅可比的基础工作,并指出椭圆函数理论发展方向与雅可比的思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综观百年来对严复‘馆、达、雅’的讨论,可归为辨难和辩难两大类。辨难主要讨论"信、达、雅”的内涵与作用,剖析三字说的疑惑,厘清三字之间的关系,讨论“信、达、雅”的联系与区别;辩难则对"信、达、雅”进行辩护和问难,但辩护理据不足,信和雅受责比达要多。总体上看,以辩难为主。  相似文献   

15.
"雅"在古代有多种解释,本文主要以乐器"雅"为探讨对象。作为乐器名,"雅"最早见于《周礼》,是古代一种木质击奏乐器。据文献记载,"雅"从周代一直流传到明。历史的变迁中,其名称、形制和功能都在不同时期发生演变。本文主要从古文献的角度进行梳理,对"雅"的名称、形制以及功能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宋代诗人主张以俗为雅。主要表现是题材上以俗事俗物入诗,语言上运用俗语方言。以俗为雅的常用手段有二:一为雅俗相伴,化雅为俗;一为运用典故提升、转化俗。宋诗以俗为雅,既与诗人多具创新理念有关,也有禅宗等方面的影响。以俗为雅扩大了诗歌题材,使诗歌更贴近人生。  相似文献   

17.
南渡之初鲖阳居士提出“骚雅”的批评标准。南宋灭亡以后,张炎著《词源》,确立“骚雅”为宋词的审美理想,并且指出南宋词坛实际上存在的两种“骚雅”:无意为词,借助汉魏古诗的手法的稼轩词;注重发挥词的特质,在本色入乐的前提下发挥风月、咏物言志的白石词。江湖词派中的遗民词人借助白石的骚雅句法来润色清真词的意趣不高,又借鉴清真词的典丽、梦窗词的字面、梅溪词的句法来改造白石词的尽兴率意。给“骚雅”的词法融入“骚雅”人品,从而完成了对骚雅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面对俗文学的崛起.文艺界和评论界对俗文学和雅文学曾有过争论。那么,划分俗文学与雅文学的根据是什么呢?何时文学上出现厂低与雅之分?俗文学与雅文学的相互关系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呢?本文试图从这三个方面,对俗文学与雅文学略加论述。一、划分俗、雅文学的根据要了解这个问题,必须先明白什么是俗文学?什么是雅文学?它们各自所包括的范围、以及它们各自的作者和读者情况怎样?“何谓‘俗文学’?‘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换一句话,所谓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  相似文献   

19.
庄子的处世态度是表面从俗,精神脱俗,从而形成了"从俗脱俗"思想。这对后世影响甚巨,"以俗为雅"的文艺思想即由此脱胎而出。"以俗为雅"之俗指凡俗、通俗,雅则指高雅。这个命题既与"从俗脱俗"思想息息相通,又符合艺术辩证法的原则。"以俗为雅"是一个普遍的文学现象,体裁的运用、语言的表达、题材的选择、章法结构的组织、意境的创造等都可"以俗为雅"。  相似文献   

20.
“雅”的翻译原则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 ,严复的“信、达、雅”三字标准在我国翻译史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雅”的翻译原则如何运用于科技翻译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 ,科技译文也应讲究“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