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是个性发展,而个性发展的基础是个性自由。个性自由必须以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为条件。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需要人的个性解放,这是人适应社会发展、走向进步与成功的保障,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在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尤其要关注和强调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个性解放。“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和和谐发展”思想的科学继承与发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就是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和谐统一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实现自身发展是人类亘古既有的追求。实现全面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在汲取前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马克思创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使人类这一美好的理想成为一个科学体系。今天,知识经济的大潮正悄然兴起,它将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在知识老化的速度日益加快、更新周期愈来愈短这种紧迫的形势下,我们仅靠现有的知识已不能满足时代及终身学习的需要。今后的社会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不仅要求人们工作出色,而且需要旨在使个人优势不断加强的学习进取心。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是教育的最终目标。那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学习化社会的交会点究竟在何处?在学习化社会中如何理解和阐释这一学说?这是必须要加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革和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都在客观上提出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性。西方经典社会学和“马克思学”都未给予生活方式以应有的理论地位 ,但正是马克思为我们正确阐释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 ,在今天尤有必要揭示生活方式作为人的生成及需要满足与实现基本形式的内涵 ,确立其在社会理论乃至历史唯物主义中的重要范畴地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生活方式将成为实现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生活方式问题也为社会学学科体系的创新提出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善治视野下我国现代公民意识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羚雁 《理论界》2007,(11):6-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善治已成为受人关注的新的治理理念。善治力图通过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有效合作,达成两者间的默契,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种新的公共行政改革不仅对政府改革与政府治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同时也对现代公民意识及公民精神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善治治理理念逐步成为改革目标的今天,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以及责任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现代公民意识的塑造也成为公共行政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马书琴 《北方论丛》2016,(1):136-141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任何时代人们都追求的一个价值目标。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处于关键时期,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公正观为研究视域,去探索和体现人本质的价值性存在,自由地追求理想,真正地发展自身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实现人生的价值,丰富和发展人本质的价值内涵。这就要求在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实践活动中,以现实的人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改革和发展的新需要,坚持经济公正观的真正价值,以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意义上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公正观的视域下,对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进行价值性探究,可以说既丰富和发展人本质的价值内涵,也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公正观的最终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6.
于英霞 《理论界》2007,(5):168-169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理论,为我们正确分析人的类自由与个体自由的矛盾与统一提供了重要启示。人类自由发展经历了一个个体自由发展与类自由发展不断背离而又不断走向统一的过程,也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教育没有关注马克思的完整的人的思想,将马克思的全面发展思想仅仅理解为量和广度上的.完整的人是摆脱了拥有感的人,这一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全面与片面,有助于抵御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今天,揭示马克思的完整的人的思想,切中市场经济社会现实中的人的发展问题,实现全面发展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8.
李明 《船山学刊》2005,(1):25-27
王夫之的理欲观包含着许多关于人的需要的深刻思想。全面理解其思想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人的需要,进而树立科学发展观,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不仅阐释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而且还进一步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的揭示,较集中地体现在他的"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人的能力发展成为目的本身"、"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等几个重要命题之中。在马克思看来,"自由时间"的获得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合理的、普遍的社会关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直接条件,而教育的发展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人的本质规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定内涵 ,而人的全面发展又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 ,在马克思看来 ,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 ,“人的全面发展”才会成为可能 ,因此 ,它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本质要求。中国改革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所以在改革中应坚持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是为实现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而服务的一种社会制度与秩序。为了实现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和完善,人类在追求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必然选择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全人类追求人的本质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人类真正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政策措施。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思想的根本体现。建设科学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由全民共享。尽管我国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目前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努力实现全社会就业充分,劳动关系和谐,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相似文献   

13.
人权事业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同步发展;在开放交流中,对人权的理解保持求同存异;坚持以人为本,在改革、发展、稳定的良性互动中推进人权事业。这些弥足珍贵的经验让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超大型国家,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道路上坚定走来,也必将激励中国人民未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道路昂扬前进。  相似文献   

14.
从民生问题论社会公平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是涉及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两大问题,而公平的实质即利益分配问题,人民大众对民生的满意度如何是与一个社会的公正度密切相关。在改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利益和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在就业、教育、收入分配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矛盾更加突出,人们的不满意度较高,其核心是社会不公。实现社会公平,则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大力发展经济,如此社会公正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保障和实现。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经济业态,它提示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依存及一体化,突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代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实现人的文化权利,也是为了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文化产业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由于目前高校人事管理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实现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和重新定位,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7.
人类要解决当代的全球性问题 ,走出人类困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仍然离不开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中心的原则 ,就必须大力培养和践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8.
郑宇 《理论界》2014,(7):171-174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毕生追求的社会理想。中国共产党多年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为的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让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国家的高级人才,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希望,大学生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追求目标,让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回归人的本身,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的一个反思。过去,由于曲解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逐渐滋生了一种“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忽视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才能克服“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视域内的“人”的出场路径。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人的学说的坚持和发展,也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吸收国内外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也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对人的问题的深刻反思与追问所做出的选择。在科学发展观的视域内,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