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孙岩  王苗 《理论界》2010,(9):117-119
清末民初是朝鲜移民迁入我国东北的高峰时期。大批朝鲜移民涌入我国东北地区在当时曾引起许多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从中国政府、日本政府和朝鲜政府三方的角度分析其对待朝鲜移民的态度及举措。  相似文献   

3.
任江辉 《理论界》2011,(12):72-74
中国人留学日本是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问题。本文探讨了清末中国人留学日本教育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揭示了清末前期留日教育政策状况,深入研究清末后期留日教育政策的特点,并对当时的留日教育政策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薛文彦 《阴山学刊》2007,20(3):65-68
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907年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建立了男女有别、自成独立体系的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系统。女子学校教育正式列入了清政府的学制系统,为女子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法制上的保障。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主流观念直接决定了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和特点。清末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为女性群体在近代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5.
《辛丑条约》签订后 ,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缓解财政危机 ,决定在全国广开财源 ,增加财政收入 ,绥远地区的官放蒙地、解除蒙地禁垦即是其主要措施之一。其主要恶果是大量优良牧场被开垦 ,草场沙化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6.
尽管二十世纪初年,四川社会经济形态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出现了四川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近代大机器工业,但是,除了清政府的军火工业和造币厂,除了民族资本中的个别企业,四川绝大多数资本主义企业却处于全行业手工工场阶段,直到民国二十年左右,动力机器才在各行业中得到普遍使用。显然,工场手工业是近代四川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本文试图对清末四川工场手工业的一个侧面——棉织业手工工场的发生和发展作一粗略探讨,希望能对四川近代经济结构变化、四川近代经济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略论清末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罗大正历史刚刚跨入二十世纪,清政府便拉开了改革的帷幕。从1901年1月清帝发布第一道"变法"上谕到清王朝覆灭这10余年中,清政府在军事、经济、教育、文化、行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往,通常将这10余年改革称为"新政"...  相似文献   

8.
对资产阶级的哲学史研究的科学性给以估价,庶可看出哲学遗产批判继承所应遵循的道路。惟自清末以降,著作多,派别杂,其相互争论中涉及的问题亦极广泛,非短文所能逐一评述;爰就几个主要学派的著作的方法论及其实践意义,试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当代最凶恶的侵略者、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美帝国主义,几乎是当它一跨进国际政治舞台那一天开始,就是靠侵略和战爭喂养起来的。中国人民同这个最凶恶的敌人打交道的历史——一部美国侵华史,最充分地暴露这条变色蛇的最凶狠貪婪的帝国主义本性和它的伪善欺騙的侵略手法。因此,研究美国在1894年的中日战爭中所扮演的最可耻的角色,可以历史地揭露美帝国主义的本性和丑恶嘴脸,使人們不致忘記历史的教訓。  相似文献   

10.
<正> 明后期,随着中日两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伴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东来,在中国东南海域,造成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因此影响到这时期的中日贸易关系,使其从形式到内容都表现出较明中期以勘合贸易为主体的两国经济交往有很大差异的明后期的许多历史特点。本文即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在十分接近的时刻相继开启了各自的近代史历程。在此之前,中国古代哲学基本上是在封闭的系统中独自创造发展起来的,除了汉唐以降因印度佛教的传播与刺激,没有受到外来哲学的认真挑战。在哲学方面,日本民族显示出与在其他方面同样的特别善于摄取外来文化的特点。虽然中江兆民曾经说过,“我们日本没有哲学”,但是中国的儒学很早即已传入日本,中国佛学各宗如天台、华严、禅、净土以及法相唯识之学也纷纷在日本广为传播,特别是禅宗,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12世纪起,中国的朱子道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行程中,清末民初文学是其艰难的过渡期。考察清末民 初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不难发现,在“世界走向中国”的文化大背景下,形成了基本是单向输 入、被动接受的文化传通现象。期间,文学翻译在整个文学变革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文学救 国、文学启蒙的声浪在清末民初成为一种时代的强音,甚至给人以过份强调政治色彩、使命意识的 感觉。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清末新政"实质上就是清王朝主持的一次改革,但由此引起的新旧观念的碰撞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却远远超出了清政府当时所能控制的范围,并最终导致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加剧了自身的覆灭。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时期,大量日本移民为实现淘金梦开始涌入具有殖民地性质的关东州、满铁附属地置产兴业,聚集生活.他们与当地中国人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语言接触,导致显著的语言变化.日伪时期“协和语”中常见的中日语音杂糅、词汇借用、特殊的语法句式等特点都能在清末民初文献中找到佐证.因此,“协和语”并非只是日伪时期特有的语言现象,其萌芽在清末民初已经出现,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5.
190 7-1 90 9年的“间岛”交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重大步骤。清政府在两年余的交涉过程中 ,驳斥了日本在“间岛”问题上散布的种种谬论 ,论证所谓“间岛”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挫败了日本侵占这一地区的阴谋。日本在交涉过程中调整外交策略 ,以“间岛”为筹码 ,逼迫清政府在东三省五案交涉上作出让步 ,攫取了大量路矿权利。考察“间岛”交涉的得失 ,不能孤立地分析 ,而应该把它与同时期的其它问题联系起来加以分析 ,孤立地看待 ,难免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16.
略论刘禹锡对中日诗坛的影响肖瑞峰作为中唐时期独立于韩孟、无白两大诗派之外的一支异军,刘禹锡的影响虽不及开宗立派、领袖群伦的韩愈、白居易那样深远,却也由唐迄今,绵延不绝。而且,这种影响并不局限于中国本土,还远及于“山川异域”而“风月同天”的日本诗坛。因...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初,清朝政府对蒙古地区的统治明显“松动”,开始放弃传统的封禁政策,实行较为开明的移民实边政策和新政。对于清廷这种引人注目的政策变化,若干年来专家多有著述。然而,大都把这两项不同的政策看作是密不可分的同一问题,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以致形成移民实边就是新政的具体化,新政的主要内容即是移民实边这样的错误观点。新政是发生在近代蒙古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用移民实边取代对它的研究,就很难全面、准确地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容易抹煞或低估新政所产生的深远社会影响。本文不揣浅陋,专门就蒙古的新政作一粗略论述,并附带对新政,移民实边问题进行比较,以示区别。  相似文献   

18.
汉末魏初,两汉经学出现了衰落的趋势。士人都企图建立一种新的理论体系,希望既可用来维系人心,又可给新兴政权以理论规范。由于儒学在本体论上的缺失,当时的思想家将注意力转向老庄,试图利用老庄哲学中关于本末、一多、有无关系的论证来补儒之缺、纠儒之偏,为儒学找到形而上的本体论依据,以此来论证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于是,儒道和而玄学生。  相似文献   

19.
二战期间,苏联为保证对法西斯德国的胜利,采取了一系列争取日本中立、避免两线作战的政策,由此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大战的进程。面对来自德、日东西两个方面的挑战,尤其是日本不断在远东挑起与苏联的军事冲突,苏联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离间德日,在暂时稳定西部以后,倾力对付日本,粉碎了德、日夹击苏联的阴谋,迫使日本放弃北进企图。在德国入侵的前夜,苏联又与为南进而急于解除北方后顾之忧的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直接促成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并把美国拖入战争,世界大战从此进入新的阶段,确定了法西斯灭亡的趋势。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苏联仍避免卷入,直到对日宣战前在亚州战场一直严守中立,保证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同时也拖延了太平洋战争,造成美、日互相削弱,为确立战后对英美的实力地位奠定了基础,对整个战后世界历史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日贸易摩擦主要是指美日双方在贸易关系中,由于日方贸易顺差的扩大和美方贸易逆差的增加而导致的双方贸易冲突和争执。美日双方摩擦始于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时至今日,已经历了三个阶段。60年代至70年代美日贸易摩擦的主要特点是日本在出口上占主动,美国在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