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于这一问题,严敦易先生的回答是“嘉靖二十八年以前”(《水浒传的演变》第199—200页,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严先生何所据而定其为此一年限,不得而知,但我看到胡适曾有“郭勋死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序》,见《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第121页)之见,郑振铎先生亦从此说,这可能就是严先生立论的依据。按  相似文献   

2.
自南宋以来,很多人都误以为老泉系苏洵之号,故径称苏洵为苏老泉。如旧题王十朋(1112—1171)《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一(《荆州十首》引(林)子仁曰:“庚子正月,先生(苏轼)与子由侍老泉自荆州游大梁。”这可能是最早称苏洵为老泉的记载。其后周必大(1126—1204)《跋老泉所作杨少卿墓文》,有“老泉苏公明允”语(《益公题跋》卷二);陈傅良(1137—1203)有《跋姚次韩所藏苏老泉修礼书堂帖后》(《止斋题跋》卷二)。郎晔于宋光宗绍熙年间所作的《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东坡先生言行》里也说:“公名轼,字子瞻,一字和仲,老泉仲子也。”影响所及,苏洵的集子除名《嘉祐集》外,也有以老泉题名者,如宋刊《东莱标志老泉先生文集》、“疑为宋时坊刻本”的《苏老泉集》等。(邵懿辰撰、邵章续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卷十五集部三)  相似文献   

3.
元好问《壬辰杂编》探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金元文宗元好问遗山先生(1190—1257),国亡之后,致力于搜集与编撰史料,在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韩岩村乡居构筑“野史亭”,欲以史笔自任。虽然素志未酬而殁,所撰的碑版志铭,已刻或未刊的著作,如《中州集》、《金源君臣言行录》、《壬辰杂编》等,都保存大量珍贵文献记录,为元末官修《金史》史宫所采摭资用。遗山这一崇高的励志与笃行,同时人的叙述与《金史》本身都有明证。例如郝经(1223—1275)撰《遗山先生墓铭》说:  相似文献   

4.
方伯谦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重要人物,他死于1894年9月24日,这是铁的事实。但是,关于他的生年却有不同的说法,值得探讨。 1982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词典》说:“方伯谦(?—1894)福建人。字益堂……”1988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辞典》说:“方伯谦(?—1894),字益堂,福建人……”都不知道方伯谦的生年,籍贯也不具体。198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甲午中日战争人物传》中有戚其章先生写的《方伯谦传》说:“方伯谦(1852——1894),字益堂,福建侯官人……”不知何据。198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近代中国百年史辞典》中“方伯谦”条可能根据戚其章先生的意见,写道:“方伯谦(1852——1894),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字益堂……”生年和籍贯都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5.
关于曹雪芹家世、祖籍的研究中,《五庆堂辽东曹氏宗谱》(以下简称《五庆堂谱》)为不少学者所重视。冯其庸先生对这部曹氏宗谱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以此谱作为主要依据,写出《曹雪芹家世新考》一书,确立了他的曹雪芹祖籍“辽阳说”。1990年5月北京燕山出版社影印出版这部曹氏宗谱时,冯其庸先生还以“北京燕山出版社”的名义在“出版说明”中写道:“《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俗称《曹雪芹家谱》)是清同治年间重修时的正式抄本,列举了中国伟大作家曹雪芹的始祖、祖辈和父辈的世系,是一部关于曹雪芹家世的历史文献。”并说:“此谱的历史真实性与曹雪芹的血统关系不容否认,它对于研究曹雪芹家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埋忧集》是清代文言小说集。岳麓书社1985年出版了该书的新校点本,在《出版说明》中说:“《埋忧集》十卷,续集二卷,清人朱翊清(1795——?)撰。朱翊清,字梅叔,别号红雪山庄外史,归安(今属浙江吴兴县)人。屡试不中,绝意科场,终身未仕。”这里认定朱梅叔生于1795年,即乾隆六十年乙卯,不知何据。然而《埋忧集》卷八《梦庐先生遗事》(按,据《冷庐杂识》,张梦庐为浙江名医,  相似文献   

7.
一、时势造就作家白驹施耐庵(彦端)实有其人,已为出土文物和有关史料所证实。但,其人是否即《水浒》作者呢?我们认为是的。理由是:(一)其人与明人所记《水浒》作者施耐庵的生活时代,地望等吻合。(二)其人有作《水浒》之才学、阅历与企望。(三)时代、环境、人物提供了作《水浒》的生活源泉。(四)江阴、沙州、淮安、施桥、白驹等地有大量的人民世代相传其人著《水浒》的口碑。全国再无别处有具备这“四项条件”的。因而,可以作出白驹施耐庵即《水浒》作者的论断。当然,必须上述“四项条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现在(一)、(四)两项已为出土文物与大量调查所证实、所公认。(二)  相似文献   

8.
一、李侗的生平事迹 李侗,字愿中(1093—1163),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因剑浦曾名延平,故又称延平先生。他的祖辈三代都是进士出身,任过朝廷文官。李侗从幼年起就“习举子业”(《李延平集》卷一《初见罗豫章先生书》),接受正统的儒家经典教育,二十岁时,在家乡已小有名气,“既冠,游乡校,有声称”(卷四《李先生行状》)。 北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李侗二十四岁时,闻郡人罗从彦(字仲素,称豫章先生)在杨时(字中立,称龟山先生)处得二程的“不传之学”,慕名而拜罗从彦为师。从此,李侗成为二程的三传弟  相似文献   

9.
黄霖同志发现《开卷一笑》即《山中一夕话》中有四篇署名为一衲道人,而一衲道人是屠隆的别号。这四篇是卷四的《醒迷论》、卷五的《别(祭)头巾文》《励世篇》及卷六的《秋蝉吟》。而《别头巾文》又见于《金瓶梅》第五十六回。此书卷一题“卓吾先生编次,笑笑先生增订,哈哈道士校阅”,卷三题“卓吾先生编次,一衲道人屠隆参阅”。他主要根据以上资料提出论文《金瓶梅作者屠隆考》(见《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三期)。  相似文献   

10.
王希廉先生一八三二年在《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卷首《红楼梦总评》中说: “五回…是一部《红楼梦》之纲领。” 他第一次提出一种假说,来说明《红楼梦》的大的结构。这就是所谓“纲目说”的滥觞。这种理论,把《红楼梦》分为“纲  相似文献   

11.
纽约《世界日报》出版的《世界周刊》第48期报道,“中文语言测验将成SAT—Ⅱ的科目”。文章说,近十年来,美国许多大学都设有中文系。越来越多高中也提供以中文为第二外国语的课程。大学委员会(College Board)决定把中文语言测验列为SAT—Ⅱ中的一门科目。报告将于1991年4月26日首次举行中文语言测验。测验的内容分三大项:听力(20分钟)、语法和阅读能力(共40分钟)。其中第(二)项语法测验的考题以正体字、简体字和汉语拼音分列。 鉴于美国华人子女中文学校目前多采用注音符号辅助中文教学,该篇报道文章提出应该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九三二年十一月,《齐大年刊》(一九三一—一九三二)创刊号由齐大年刊社出版。这本年刊对老舍先生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这不仅因为老舍先生是该刊的“顾问”,而且因为老舍先生在齐大期间出的这唯一一本《年刊》,保留了他在齐大的部分照片和文章,如老舍先生在济南南新街五十四号住房窗下伏案写作的照片,在小院花丛掩映中与新婚不久的夫人胡洁青比肩而立的合照等,都十分宝贵,因为这些照片连胡洁青先生手里也早已不存了。该刊还记载了老舍先生被聘为一九三○级学生的“顾问”的史实。老舍先生撰写了《发刊词》,该文很能表现老舍早年文章的平白朴实的风格。文章很短,又难查找,特录于下: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 《民报》第二期(1906年1月)上,朱执信以“蛰伸”的笔名,第一次摘译了该书的几个片断和第二章中关于变革旧的生产方式的十项措施。 《雇佣劳动与资本》: 该书最早的译文《劳动与资本》,曾连载于北京《晨报》(1919.5.1——6.1)的“马克思研究”专栏,为“食力”所译。 《法兰西内战》: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出版的内部刊物  相似文献   

14.
<正> 黄楠森先生《当前哲学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载《青海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对当前哲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作了提纲挈领的总结,读后给人以启发。朱德生先生《谈谈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一文(载《青海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表达了自己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为我关系”的理解,很有独到之处。然而,这两篇文章在理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一段话时出现了意见分歧。这  相似文献   

15.
<正> 《周易》分《经》和《传》两部分,《经》又由《象》和《辞》两部分组成,而以《象》为中心。《辞》和《传》所含之义理是围绕着《象》而生发的,是解释《象》的。《周易》中的《象》(即卦象和爻象)本是一种符号,象征一定的吉凶祸福。其实它是一个空模子,不能确切地说明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冯友兰先生说它是“没有数目字的公式”,是用符号表示出来的“空套子”。“正是因为它们是空套子,所以任何数目字都可以套进去,我说周易可以称为宇宙代数学,就是这个意思。”?《周易》之“象”只是“—”、“?”两个符号,确实是太抽象了,由它们组成的卦象,也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立  相似文献   

16.
关于晚唐诗人赵嘏的登第年代,众说不一。夏承焘先生《温飞卿系年》“会昌三年癸亥八四三”下云:“赵嘏登进士。诗集八有和赵嘏题岳寺一首,无甲子。”缪钺先生《杜牧年谱》,“大和六年壬子(公元八三二年)”云:“赵嘏亦晚唐诗人,于会昌四年举进士及第。”其后“会昌二年壬戌(公元八四二年)”又云:“赵嘏举进士及云(《唐才子传》卷七《赵嘏传》)”前后自相矛盾。文学研究所新编《唐诗选》下册断言赵嘏为“会昌二年(八四二)进士”,显然是沿袭《唐才子传》。卞孝萱先生《元稹年谱》,则据  相似文献   

17.
从《武功县志》的编纂义例探究康海的方志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陕西武功人,曾与李梦阳、何景明、王廷相、王九思、、徐祯卿、边贡并称为“前七子”,著有《康对山先生集》、《(氵片)东乐府》以及杂剧《中山狼》、《王兰卿》等。《武功县志》是其撰修的一部颇有影响的志书。 康编《武功县志》,成于明正德十四年秋。吕经野、何景明先后为该志作序,盛称“绪理要会,粲然明备”,“覈事显义,用昭劝鉴”,堪称“志之良  相似文献   

18.
《蒙时雍家书》(以下简称《家书》)影印本刊于太平天国百年纪念展览会编辑的《太平天国革命文物图录》(以下简称《图录》),说明“原物为广西桂平莲桐乡黄鲁芬藏。”罗尔纲先生对我说,原物已不知下落,影印本是他所存的照片。最早介绍《家书》者是简又文。他写过一篇《太平天国幼赞王家书并跋》。收在《金田  相似文献   

19.
刘大生 《学术界》2002,(2):167-169
陈明先生在《学术界》2 0 0 1年第 6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学术研究的豆腐渣工程》的批评文章 ,对李申先生的大著《中国儒教史 (上 )》提出了批评。为此 ,李申先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什么是“豆腐渣” ?什么是“学风败坏” ?》的反批评文章 (见《学术界》2 0 0 2年第 1期 )。该文除了对陈明先生的批评一一进行反批评外 ,还向发表批评文章的《学术界》提出了批评。笔者对有没有儒教之类的问题没有研究 ,不敢就此问题发表看法。但是 ,笔者以为 ,李申先生对《学术界》的批评却是值得商榷的。一、“豆腐渣”之类的断语能否见诸于报刊  李申先…  相似文献   

20.
读了台湾评论家叶石涛先生发表于《自立晚报》的《总是听到老调》,深感惊讶、失望和遗憾! 叶先生针对1992年《台湾文学选刊》第一期发表的一组笔谈,在尚未读到《台湾文学史》(上卷)的情况下。就把“使用汉文去创作的台湾文学铁定是中国文学的一环”的正确论断讥为“老调”,并以“双重性质民族结构”,否定台湾同胞具有“中国意识”。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过去,叶先生并非这样看问题。在《台湾文学的悲情·<台湾文学史>的展望》(1990年1月台湾派色文化出版社出版)中,叶先生说:“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民族血统,一个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