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要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由于在这最后的人生礼仪中积淀着深沉复杂的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因而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地壮族的丧葬习俗,有共性也有差异。过去已有不少文章反映了各地壮族的不同丧葬习俗,但往往可窥“一斑”而难见“全豹”。为了方便研究,本文拟根据本人调查和别人发表的材料,将广西各地壮族的丧葬习俗综合起来,一试图展现“全豹”的面貌。人的死亡,情况是复杂的,大别之可分为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因限于篇幅,这里仅以成人的正常死亡为主,其他的非正常死亡只约略提及;对丧葬习俗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根据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 ,说明卡约文化墓葬出现的诸多丧葬习俗 ,均源自当时人们的灵魂观念 ,并由此产生了各种丧葬礼仪  相似文献   

3.
秩序重构──云南文山州壮族布侬支系丧葬礼仪及葬经考释何杨波(云南省民族博物馆)“生命中最确定的事情是,我们都会死亡”,最不确定的则是“死亡于何时降临。”这句格言揭示出一个人从开始观照自身时便关注的焦点:人的死亡。①为了解释并进而试图控制死亡,人类竭力...  相似文献   

4.
陈锦均 《民族论坛》2013,(7):52-55,100
出生和死亡,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重要阶段,谁都无可避免。相比成年礼,丧葬仪式也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人生礼仪之一。在瑶族地区,人死后都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丧葬仪式,它代表着一个人一生所有礼仪的终结。和其它民族一样,瑶族人们在举行丧葬仪式时也有属于自己本民族特色的丧葬习俗。本文通过观察广西昭平县一个盘瑶村寨的丧葬仪式,试图从中挖掘出瑶族人们与众不同的丧葬习俗,并依此探讨蕴含在仪式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宗教学理论,解读了湟水流域汉族的丧葬礼仪及其过程中制约人们恪守传统、尊崇祖先的重要精神支柱——灵魂观。  相似文献   

6.
云南瑶族主要居住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分为板瑶、靛瑶、山瑶三个支系。由于各支系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不同,政治、经济、文化存在着差别,因而表现在丧葬礼仪也各具特点,不尽相同。本文试以调查所得作一综述,就正于博雅君子。在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凡属正常死亡,都要履行呜枪、停尸、沐浴、验尸、入廓等手续在请巫师进行“法事”超度灵魂后,破土安葬。老人一“落气”,丧家立即呜枪三声以报丧,这是瑶族的古传规矩;亲友、寨邻一听到报丧枪声,不约而同前往奔丧,帮助主家料理后事。这是云南瑶族三支系都相同的。但是,在具体的礼仪上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在壮族传统社会中,壮锦与壮族民众重要的人生礼仪密切相关,尤其在新生儿满月酒和女性婚礼仪式上,壮锦背带和壮锦被面作为礼物连接人与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丰富的人类情感。在这一过程中,人、神、物三者融会贯通,呈现出一种混融状态。但如今壮族传统礼仪秩序已经被现代化潮流全面浸染,人与神、人与物、人与人之间混融一体的状态逐渐被瓦解,凝结在壮锦礼物上的人类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被抽离出来,壮锦将难以保持作为礼物的生命状态继续参与到壮族民众的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和回族的丧葬习俗谷文双,谷光琳丧葬习俗是人生礼仪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诞生礼是接纳一个人进入社会的话,那么葬礼则标志着一个人最终脱离社会,是其人生旅途的终结。正是由于丧葬习俗在人生旅途的终结阶段而发生,因此,它不仅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丧葬颜色的使用反映出不同的社会分类法则,其中颜色所代表的象征含义也有所不同。丧葬礼仪中红白黑颜色的使用,受到了五行文化、统治者喜好以及巫术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长阳县资丘镇的土家族人在丧葬礼仪中不仅使用黑白色,也使用大红色——红色是"喜丧"和"做生斋"的必备色彩。实际上,在当前中国的语境中,红色的含义更多是积极的,白色与黑色具有正反双重含义。  相似文献   

10.
叮当 《民族论坛》2005,(7):60-61
上帝说,尘归尘,土归土,死亡不过是灵魂回到最初的栖息地;佛说,生死一如,不足忧喜,生是死的延续,死是生的转换。世界各民族面对死亡所表现出的不约而同的达观体现了人类对于宇宙万物、对于生命和自我的深刻体味与洞察。人类无法选择和设计生的模式,却可以选择死,可以自主地创造设计死的仪轨、象征、价值,并通过死的葬俗来表达人的意念、理想和憧憬。独特的葬俗就这样成为了人生的最后一幕大戏,生命中一个华丽的收梢。透过或简洁或繁缛的丧葬仪式,透过弥漫在葬礼中的忧伤、祈祷和祝福,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孤独的灵魂正在穿越生死,踏上了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11.
在大明山周围的人们对老人表孝道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dai cij ram hwnj Bya cwx bae",即"人老死后抬上大明山埋藏",当地的壮族群众在人死后都要请师公和道公前来念经举行葬礼,把死者灵魂送归祖宗神山大明山,此即所谓"魂归岜社(大明山)"。民间相传"天坪"是壮族古老的鬼神妖怪和神仙经常聚集成圩的地方。"天坪仙圩"就是壮族人死后灵魂  相似文献   

12.
一 婚嫁丧葬,俗称红白喜事,是人生的两件大事,也是任何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所不同的只是,在史前社会,人们对待婚嫁丧葬,并不象后来那样地矫揉造作。拿婚嫁来说,在群婚以至对偶婚时期,就根本不需要举行任何仪式,在向个体婚过渡时,其婚礼也是极其简朴的。对于死者,最初并不埋葬,《孟子·滕文公上》:“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根据考古发掘材料,在距今四万至十几万年前尼安德特人遗骸的周围,  相似文献   

13.
“击土鼓”是历史上壮族支系之一的土僚的丧葬习俗。由于文献记载简略,难明其内涵。此文以土燎的丧葬实录来观照,收到了阐幽释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魏强 《中国藏学》2008,(1):205-209
本篇试图通过对藏传佛教轮回转世观的剖析和对藏族丧葬习俗的分析,揭示藏族对灵魂的具体认识,并指出藏族在丧葬过程中的一切行为和禁忌同佛教的灵魂转世观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黎族支系之一的美孚黎丧葬习俗可从葬式和葬仪两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传统美孚黎的葬式分为"远葬"和"近葬"两种,随着社会发展,家族墓地的"近葬"葬法成为现代美孚黎的主要葬式习俗。文章以海南省西方村美孚黎的"近葬"为个案,对其丧葬仪式从入殓、出殡、下葬、引魂、做七、封土、同望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记录,揭示黎族文化中灵魂不死,鬼无处不在;祖先鬼最大;人鬼两界的二元对立统一等独具特色的鬼魂观念。  相似文献   

16.
丧葬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有的习俗文化现象。由于各民族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自然环境、经济类型的差异,以及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等原因,各民族在丧葬方式、习俗礼仪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便是同一民族,往往也有所不同,甚至迥然相异,呈现出复杂的现象。生活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境内的门巴族,其丧葬习俗便表现出了自己的鲜明特征。1986年7—12月,我们在调查门巴族社会历史、文学的同时,对门巴族的丧葬制度  相似文献   

17.
刘东英 《民族论坛》2012,(4):90-94,109
维吾尔族丧葬习俗是维吾尔族人生礼仪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吾尔族丧葬习俗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爱惜自然、约束和节制一切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促使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谐共处等。维吾尔族丧葬习俗中蕴涵的生态伦理思想,不仅对保护所在地区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耕地、保护生存者的空间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对我国当前进行的殡葬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析嘉绒地区藏族的丧葬习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 ,居丧哀悼乃人之常情。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四川嘉绒地区丧葬的种类、程序、祭祀、忌讳和习俗以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形态等 ,揭示了独具特色的该地区藏族的生死观 ,以及几千年来形成的丰富的丧葬文化仪礼。这种仪礼的目的是 :既充分尊重死者 ,更要让活着的人安宁。从而也反映了生者与死者之间割不断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广西那坡壮族民歌是在本民族文化土壤上盛开的艺术奇葩,它深深地扎根于当地的民俗文化环境之中,生产习俗、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民间信仰、交际娱乐等等民俗活动对那坡壮族民歌的生成、传承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土族人关于“死亡”的认识以及研究土族丧葬习俗的意义。互助土族对人的故去忌说“死”,称为“亡人”,此称呼是对活人的安慰是对逝者的尊敬。在土族的丧葬习俗中,对早年夭折者、青年暴病亡者、各种意外死亡者,对终生无偶无嗣或改嫁妇女亡故等,其处理方法都有别于寿终正寝之人的葬礼。在文中将此五类亡人界定为“特殊亡人”,对与“特殊亡人”有关的丧葬文化作一民俗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