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和实现形式。它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方式和手段,属于衣、食、住、行的生活资料,属于生产要素的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土地等,基本上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利益机制来实现自由流动,从而达到资源的配置,实现各个企业生产需要和最终利润,并实现社会需求的总平衡。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的基础上,需要将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与国家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相结合,也就是说,既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中的向导作用,同时也结合计划等多种调节手段,使各个企业独立自主地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实现全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达到带有自觉性、公益性的良性循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也就是说我国经济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调节手段而不是通过计划调节手段来实现。一般而论,经济资源的配置手段并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在基本经济制度一定的条件下,完全可以选择最适合国情的资源配置手段。通常资源的配置可以有二种状态,一是计划机制,主要是通过行政由各级政府下达指令性计划去配置资源;二是市场机制,主要是价值规律去调节资源的配置;三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机制,通过行政和经济的手段相互配合去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都十分明确地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正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我们正确把握深化改革的方向、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关系重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不是计划经济中的计划,这是两个具有不同内涵的概念。要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体系,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的做法,分清哪些是计划经济下的计划办法,要逐步取消这些原有的计划办法,由市场机制取代它的功能。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把政府制定实施社会产业政策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4.
1.资源配置市场化。这是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征。同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观性较强的资源配置的计划化相反,市场经济体制是客观性较强的靠市场机制来配置经济资源和社会劳动时间。它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市场价格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的功能,把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  相似文献   

5.
一、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率的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主要有两种——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体制是以计划机制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体制则是以市场机制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在争论的问题。过去一直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理解为社会制度,认为计划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有计划发展国民经济的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而市场经济则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利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自发调节经济运行的社会经济制度,是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我们还把计划经济与计划调节…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加快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条件,能够较好地解决生产与需求,供与求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崭新的经济体制,它的基础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其先进性体现在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  相似文献   

7.
“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方式与经济的调节手段。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阶段,亚当·斯密主张用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调节经济运行,这种调节方式和手段被喻为“看不见的手”。当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以后,“看不见的手”暴露了种种缺陷和不足,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主义的经济理论,即政府通过经济计划调节经济运行,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这种调节方式被喻为“看得见的手”。 我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我们应当正确理解“两只手”的不同作用以及它们的辩证关系,努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源配置是任何社会制度和体制框架之下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或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又采取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纯粹的计划或纯粹的市场都不能较好地配置资源,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选择了市场调节基础上有政府干预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弥补市场缺陷又避免过多的政府干预,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当然,计划和市场如何结合,结合的范  相似文献   

8.
一、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是指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的四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中,通过市场来巴置资源,通过市场来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间的分配,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实现经济均衡。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市场机制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是不可能的。经济学成果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托市场机制这Y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实现经济均衡,必须具备五个条件:第一,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第二,市场信息必须通畅、充分;第三,市场中有灵活的价格机制;第四,有充分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燕文华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可见,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股份制改革,在以往试点基础上,正在由扩大试点走向逐步推开的阶段。在业已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今天,把股份制改革同确立市场经济体制联系起来,对研究股份制和推进股份制改革,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股份制改革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与培育市场体系以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转换企业机制以搞活企业,转变政府职能以改善宏观调控等多方面的变革相联系的。而股份制改革,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从股份制改革与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关联来看,其将从以下几方面促成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股份制对于重塑社会主义企业的运行机制,从而为再造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具有活力的微  相似文献   

11.
运用经济手段调控道路运输市场王宽,赵圣明,张丕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中,道路运输行业,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一般原理、方法和技术,依靠经济手段调控其市场机制。一、如何用经济手段调控道路运输市场第...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的第二部分做了明确的阐述,并概括性地提出和使用了新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命题“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报告指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报告在第二部分的最后提出和使用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命题,即:“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应当也完全可能比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注意,这里没有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现在起到本世纪末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经济运行机制问题。本文试图结合学习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的体会,并通过分析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互相关系,探计如何选择有效发挥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论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孙映芳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都是经济运行的两大支柱,共同起着配置资源的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经济运行状态正常,必须要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而宏观调控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宏观调控体系的功能。因此,研究宏观调控系统的构建特征和运...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体制下县域经济调控机制与转换武恒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相应地转变县域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即在不断改革旧机制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以市场机制为依托和导向的宏观调控机制,从而实现县域经济调控机制的根本转变。一、市场经济体制下强化县域经济宏观...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既是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步伐,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保证这一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法律保障.一、市场经济体制对法律的呼唤首先,经济变革要有法律保障.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的整体之中,经济基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当经济基础产生变革时,它首先是要求上层建筑为其变革呜锣开道;当变革一旦成功之后,它又必然要求上层建筑为其提供巩固和发展的保证.这种内在的客观要求必然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反映出来.其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主要是通过对市场的宏观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产业政策黄清,樊玉红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资源配置的实现方式就是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即两种经济体制。资源的稀缺性使有效配置资源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市场用看不见的手调节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相似文献   

18.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党性原则董嵩斌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是涉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  相似文献   

19.
教育体制总是与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旦经济体制发生变革,教育体制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改革。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是在单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主要是国家集中计划和政府直接管理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分配和招生体制。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模式的转换,市场机制对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市场信息反馈对供求的协调作用,价值规律、竞争机制、公平与效益观念的作用等,都会对教育产生影响。我国教育的现状亟待改革 1.实践证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介环节也在增加,生产过程中的技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为此,就必须充分发挥竞争的功能,运用竞争机制,促进优胜劣汰,协调供求关系,把有限的经济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然而,在市场经济中,这样一种有效的竞争必须由相应的竞争秩序来予以保证。没有一系列关于竞争关系和竞争行为的规范,就象一场没有任何规则的体育比赛,其结果只能导致混乱。因此,建立和维护竞争秩序,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