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实录》对刘基这一明初的重要历史人物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处理,对其形象进行了主观的塑造.一是通过直书来叙述其名士贤才、政治顾问、军事谋臣、礼乐制定者和法律执行者的客观形象;二是通过神化手段,来拔高刘基的形象,证明朱元璋的举事像汉初刘邦举事一样,都是顺天应人和必然成功的;三是通过贬抑手段来损毁刘基的形象,以衬托朱元璋的英明和伟大.总体上看,《明实录》与野史和民间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保持较大的距离,没有像后者那样将刘伯温神化到出谋划策无一不中、预测未来无一不验的地步,反映出国史虽有突出皇权的政治目的,但既不会像野史那样“状刘基而近妖”,也不会将刘基的历史作用一笔抹杀.  相似文献   

2.
通奸,就是有配偶的男女和第三者发生不正当的性交行为。一夫一妻制出现后,一切婚外的不正当两性关系,不是被列为强奸、诱奸等,就是被列为通奸。 《说文解字》引《汉律》云:“齐人与妻婢奸曰姘。”把这句话译成白话文就是:齐人和他的妻子的佣人通奸叫姘。《广韵》云:“斋与女交,罚金四两曰姘”。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在秦汉之时,就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在这次革命中,涌现出一大批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他们为推翻清王朝和两千多年来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过可歌可泣的斗争。汤增璧先生就是一位起过重大影响的民主革命战士。然而他的事迹以前却未见专文介绍,有关著作及回忆录也很少提及,或者寥寥数笔,语焉不详,以至他的姓名籍贯也常被弄错。斯诺《西行漫记》中所说常常给毛泽东同志旧《民报》看的姓唐的教员实为汤增璧,长期以来迄未订正;不久前出版的《宋教仁日记》注中,又误以为江西樟树人,也以讹相传。今年  相似文献   

4.
1918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一位名不见传的德国中学教师发表了一部引起西方社会轰动的巨著。他就是体弱多病(大战期间因而幸免服兵役),终身未娶的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Oswold Spengler,1880~1936),其著作就是厚厚二卷本,扬扬百万言的《西方的没落》(The Declineof the West)。 一本出自非历史专业的笔下的书,何以得引起震荡?问题还得回复到上一世纪。19世纪曾被人称之为“历史学的时代”。这表明历史意识在当时是日渐深入人心了。但这是一种怎样的历史意识呢?一是黑格尔的重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历史往往给予唯物主义哲学家不公正的待遇,致使其不是被歪曲,就是被埋没.吴廷翰就是一位久被埋没的明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衷尔钜所著《吴廷翰哲学思想》一书,将这位现仍鲜为人知的哲人介绍给读者,使人们看到,在明代朱王哲学占绝对统治地位时,这颗哲学巨星曾经闪烁过多么灿烂的光辉.吴廷翰,字崧柏,号苏原,明南直隶无为州(今安徽无为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见载于正史,而主要散见于地方史志之中,且既简略又不系统.对吴氏的生卒年,各现行于世的史志资料均未记录,日本学者也多对此语焉不详.我国最早考证吴廷翰生卒年的是容肇祖先生,他在1984年点校的《吴廷  相似文献   

6.
<正> 翻开好些唐诗选本,卷首第一位诗人便是魏徵。他的《述怀》(即《出关》),他的诗论,不仅在唐初诗坛上显得不同流俗,就是与他自己的其他诗篇作对比,也给人以一种迥异其趣的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殊的现象呢?魏徵作为政治家.他的言行、历史作用,人们谈论得很多了,但从文学家,特别是从诗  相似文献   

7.
“作家的生命在于作品”,这是丁玲同志前不久与一位访问者的谈话。这话说得很深刻。其实,对于一部作品,见智见仁,各有不同;褒贬毁誉,不尽一律,这都毫不奇怪。不过,历史终究是公正的。它不会因为个别小丑滑稽可笑的举动而埋没了有价值的东西。事实证明,作品的生命是任何人也毁灭不了的。不仅是曾经荣获过斯大林文学奖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光辉,就是曾经被姚文元一棍子打入十八层地狱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也已重见天日,得到了重新评价。本文试对丁玲参加“左联”后创作的短篇小说《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以下简称《之一》)和《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以下简称《之二》)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惠施     
“《庄子》的《天下篇》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净是不动没有,净是动也没有。动是绝对的,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313页)毛主席在这里阐述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是战国时期名家的许多哲学命题中的一个。名家的代表人物有惠施和公孙龙。惠施(约公元前三七○年——三一○年)生活在战国中期,主要活动在魏国,曾任过魏惠王的相。在《荀子》一书中,他与法家先驱邓析被归于同一学派;在《庄子·天下》篇以及一般常见的思想史著作中,他与公孙龙被列为名家的代表人物。据《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是一位“善辩”的人,是能“遍为万物说”的大学问家。他有十条常与人辩论的题目,并且形成了一个学派。他和他的学派的那些论题,可  相似文献   

9.
1扬巴蒂斯塔·维科(1668—1777年)生于意大利的那卜勒斯。他不仅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关于历史发展的思想对后来的历史学家(包括马克思)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各民族诸多色彩纷呈的历史事件背后是否有着某种可以把握的共同性?维科的主要著作《关于各民族的共同性的新科学》(以下简称《新科学》)就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0.
钟嵘的《诗品》问世1400多年来,评家纷起,毁誉参半。郭绍虞先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说:“《诗品》和以前批评风气不同的地方就是显优劣、有品第”,“所以能提高鉴赏的标准,同时也开创新的历史的批评之方法”①。美国汉学理论家丁·刘若愚则认为:“刘勰同时代人钟嵘,主张表现主义诗歌观。”“钟嵘认为诗人以情感反映外界事物,并把这一反映,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诗品·序》把表现观列为第一位。这一事实本身说明了表现观是钟嵘批评思想的核心,他的主要用心在于实用批评和文学史,因而对一般的文学理论的贡献不大。”②清代的王士认为,…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1879—1942年),字仲甫,安徽怀宁人.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同时,他更是一位一生中有过许多曲折变化的复杂人物.纵观其一生的历程,不难发现,陈独秀生命的最后五年或者说最后十年都是在抗日战争的历史环境中渡过的:就在“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二年十月,陈独秀被政府当局逮捕入狱;正值全民族抗日战争刚刚开始之际,即1937年8月,陈独秀获释出狱;  相似文献   

12.
<正> 学者多把孟子的历史观归纳为三个方面:英雄史观、历史循环论和历史倒退论。说他是英雄史观,因为他主张圣君贤相创造历史,这在《孟子》中是有据可查的。至于说到历史循环论和历史倒退论,这恐怕是在分析史料时产生的某些误解。诚然,孟子是说过历史是在一治一乱中前进的,但是,这只是他的治乱观,还不能说就是他的历史观,因为孟子并不认为  相似文献   

13.
正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Ronald H.Coase)在其《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一书中,评价发轫于1978年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中国经济转型,认为这是"历史上最为伟大的经济改革计划"。韩永文同志的两本经济文集《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上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反映的就是对这一"伟大经济改革计划"的思考、研究与推进。认真研读这两本文  相似文献   

14.
评价历史人物,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过程,是通过两个层次即事实性认识和价值性认识来进行的(参看拙文《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认识规律》,载《华中师院学报》1982年第4期).对历史人物所进行的价值认识,是一个历史的认识,它是具体的,是发展变化的.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在他评价历史人物的专著《藏书》、《续藏书》里,对战国至元的八百名历史人物,以及神宗以前明代的四百名人物进行了品评.他宣称要"颠倒千万世之是非",以"予李卓吾一人之是非"为标准,去重新评价历史人物.李贽到底是以一种什么价值观去评价历史人物的,他的价值认识具有什么特点?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李贽在《藏书》和《续藏书》中对历史人物的事实性认识,主要是根据以往的官修史书;其价值性认识,则主要渗透在大大小小  相似文献   

15.
<正>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杰出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布哈林与中国革命有过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中国革命建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业.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共产主义ABC》(第一部分,即理论部分)、《马克思主义者的列宁》等近十本著作被译成中文本出版,对于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在我国的初期传播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更主要表现在他作为共产国际的执行委员、政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中叶嘉靖年间,福建莆田林兆恩(1517-1598)将儒道释三教的正宗思想合而为一,倡明“函三合一”的理论和主张,并逐渐形成了“三一教”,又称“三教”.此教断断续续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四十多年的历史.林兆恩著作甚丰,在他七十八岁时其嫡传弟子为他编校《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全集共36册,又辑《夏午尼经》36卷12册,万历22年(1594)再传弟子复修《林子本行实录》一册.到清代,其著作曾一度被列为禁书.对于这一历史人物,我就研究所及的若干问题,谈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近来《水浒传》研究中有一种倾向,一方面认为过去对农民起义评价过高,指出它的许多局限和错误,甚至认为它不但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而且是破坏社会的力量;另一方面却用极高的标准来要求《水浒传》和他所描写的英雄人物。这就形成一个悖论,一方面贬低农民起义,一方面又用超过农民起义可能达到的要求来批判《水浒传》。  相似文献   

18.
自二十年代以来对于《庄子·逍遥游》不科学的总评价,几乎已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即在肯定它的艺术手法的高妙的同时,却对它所表达的思想意识,加以无情的贬斥。这就形成了对《庄子》其书(包括对《逍遥游》)的评价中艺术性与思想性成为强烈反比的公式。例如,1961年出版的一本名日《庄子内篇译解并批判》的书(关锋作,中华书局版),充满着“左”得出奇的论调,作者竟把鲁迅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写的讽刺小说《起死》和杂文《论语一年》,说成“实际上攻击的就是历史上的庄子”,“如实地揭出了庄子灵魂”,并断言:“在旧中国,庄子哲学成了买办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的武器,它起着极其反动的作用。”据他说:“庄子的哲学原则、结论,无一不是错误的”,“庄子思想是人类精神的堕落”。又说:  相似文献   

19.
一十九世紀英国批判現实主义作家薩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1811—1863)写了許多部长篇小說。其中最有名的是:《名利場》(1847)、《潘端尼斯》(1848—50)、《亨利·艾斯芒德的历史》(1852)和《紐可謨一家》(1855)。《名利場》和《亨利·艾斯芒德的历史》有中譯本。①《名利場》是薩克雷的成名作,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他自己也承認这一点。②《亨利·艾斯芒德的历史》也是他的重要作品之一。薩克雷对十八世紀英国历史十分熟悉。他曾广泛閱讀过十八世紀英国文学作品和历史材料。1851年他經过充分准备发表題为“十八世紀英国幽默作家”的一系列演說。这使他对十八世纪英国历史知識的掌握更为牢固;③因此薩克雷才有可能写出以十七世紀来到十八世紀初年的英国为  相似文献   

20.
评戊戌变法后的康有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著名学者雷蒙德·阿朗在《历史哲学导论》一书中说过:后人论史得力于“后知之明”。意思是说,后人可以根据已知之“果”,推见未现之“因”。但是,“后见之明”也往往容易被后来累积的成见或偏见所蒙蔽或歪曲,以致不能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果从近代中国革命的视角来观察戊戌政变后的康有为,他既是思想上的异端(维新对革命),又是政治上的敌人(立宪对共和),自然会产生“反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