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好友黄羊开电脑公司,业余时间喜欢研究爱情与婚姻,自称爱情博士、婚姻专家。那天,我去他公司和他闲聊。聊着聊着,门开了,进来  相似文献   

2.
佟金丹 《兰州学刊》2010,(8):157-159
徐訏的爱情小说深受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影响,他笔下的爱情描写不仅有着缠绵旖旎的风格,而且有着个人的生命印记在其中。徐訏体悟到爱情的本质即变幻无常、短暂易逝,他思考的结果正印证了佛教的空苦无常等思想,与《红楼梦》"自色悟空"的主旨暗相契合。  相似文献   

3.
姚云 《理论界》2012,(11):110-113
基于经验论,爱情是一种自然生发的情感,是情感共鸣。爱情的主体是自我,对象是他我。他我的出现,势必会涉及到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那么对待他人的态度和意识就会产生道德。爱情内在的含有这样一些道德特征。它是自由和自然、情感和理性、实践理性和社会理性的统一,应由主奴意识上升到平等,并与利益有着一定的关系。弄清楚爱情的发生机制和道德本质特征,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恋爱观,确保它的稳定性和建立在它基础之上的家庭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简谈孙犁关于爱情描写的主张及其创作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情故事,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所共有,名著亦然。于是有人把爱情定为文学永久主题之一。其实似是而非。就文学史观之,传世之作,固有爱情;而专写爱情者,即所谓言情小说,产量最多,而能传世者甚为稀少。作品之优劣,读者之爱弃,自不在此。(《秀露集·读〈蒲柳人家〉》)孙犁同志这段话表达了他对于文学作品中爱情题材的精辟见解。关于爱情题材的处理,孙犁同志发表过不少直接、间接的意见。他几十年的创作实践同他的文学主张又十分一致,它们互为表里,相映生辉。  相似文献   

5.
曹禺早期剧作的爱情描写多半是悲剧性的。若把他早期剧作当作一个整体的话,随着剧作家人生历程的沿革,特别是个人情感的变迁,我们可以把他描写的爱情分成三部:第一部是浪漫的“影子爱情”,第二部是爱情剥落后的访惶,第三部是无爱婚姻对真挚恋情的阻扼与胜利。一本来,钟情的少男少女就耽于幻想,总沉浸在梦幻般的憧憬之中,具有柏拉图式的内心冲动,拥有着成年人难以体验到的浪漫心境。而周冲的这种特性较一般同龄人更为明显,曹禺说,他简直就是“这烦躁多事的夏天里的一个春梦”①。这就使他的爱情必定打上梦幻烙印,属于“影子爱情…  相似文献   

6.
《一根水做的绳子》又是鬼子的一部力作,作为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第一部纯粹的爱情故事小说,他耐心地给我们叙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在忧伤的情调中,描绘了一副牧歌式的乡村画面,展示了那位凄苦的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守与执著,诠释了牧歌式的爱情观——生死相依,至死不渝。虽然苦涩,但却散发着一种甜甜的味道,引起人们对爱情的沉重思考。  相似文献   

7.
李庆信 《天府新论》2005,9(1):132-137
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和历史时代,有不同的婚姻形式和婚姻制度,而一定的婚姻形式和婚姻制度,一旦成为社会有形无形的文化强制,它便会以难以抗拒的力量,规范、制约着社会成员的性爱、婚姻关系,并潜移默化深层次地影响到他(她)们的爱情观念、爱情意识和爱情心态.长期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妻妾制度,在<红楼梦>有关性爱、婚姻和家庭关系的描写中,得到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真实反映;尤其是这一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作为一种看不见的文化强制,对被称为封建叛逆的宝黛二人爱情的制约和影响,更加发人深思--这种制约和影响表现为在爱情的排他性和专一性方面,与现代爱情形态相比,宝黛爱情都各自先天性地存在某种病态或缺失.  相似文献   

8.
在拉辛的悲剧《费德尔》中,女主人公费德尔有两次爱情悲剧的经历,她的一生都纠缠在爱情和不满之中。通过描写费德尔情欲与理智的冲突、自我欲望和他者欲望以及情欲为神欲控制等方面的心理变化,拉辛细致地刻画了费德尔矛盾而不安、痛苦而渴望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伤逝》是鲁迅对过往爱情的祭奠。"逝"的是爱情,"伤"的是事后才认清,所谓的爱情,本质不过是"文学爱情"而已。他以自身在恋爱中的切身感受为基础,勇于自剖心迹,在孤独时想以爱情逃出空虚和寂寞,结果发现,文学爱情使人变得更加空虚和寂寞,甚至还可能导致对方生命的死亡。五四时流行的恋爱自由,并不能直接通往婚姻自主,更不能走向个性解放。鲁迅以小说的形式,警醒着后来人,要认清文学爱情的本质,不要再堕入和他一样的深渊中。  相似文献   

10.
论李贺诗歌的香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贺是一位嗅觉特别敏感而特别钟情芳香气味的诗人.他在作品中描绘了植物芳香、物品芳香、美人芳香,表达了诗人渴望爱情、功名的生命体验,也传达了唐代芳香建筑与芳香饰品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1.
邓建中 《云梦学刊》2003,24(2):83-85
爱情是人类最动人的感情之一,也是世界文学永恒主题之一。这种魅力的最深刻的哲学背景是爱情克服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普希金的爱情诗歌就是这种思想的诗意显现。他早期爱情诗偏重肉体的满足,是自我意识的激情飞扬;后期爱情诗专注于精神的契合,是在对“永恒女性”即普遍精神的追求中完成个体的超越和拯救。  相似文献   

12.
哈代的爱情诗与死亡诗,是其诗歌创作中最富有自我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的部分,也是最有创新意义、最有价值的部分。其爱情诗,从表面上看,对抒发美好爱情理想的常见模式有所颠覆,而其实质,则是在更为真实的层面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呼唤,追求爱情价值与意义的回归。死亡诗则用形象的语言表现出其独特的死亡观--把死亡视为“永恒的休息”。哈代的死亡观映照出他的存在观,其存在观可以用负重精神来概括。  相似文献   

13.
仓央嘉措是西藏历代达赖中拥有渊博学识和飞扬文采的一位诗人。他的情歌词雅、曲丽、意深、旨远。本文结合情歌作品,欣赏情歌并分析产生的原因、艺术特点,尤其是作为达赖,能创作出如此情歌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一部《围城》,差不多所有的男女都或多或少地涉及情爱领域,钱钟书先生用其不朽的笔描绘了关于情与爱的众生相。本文试图围绕着方鸿渐,把《围城》所展示的情与爱分为一夜情和偷情、旧式婚姻及新式恋爱三种样态,并根据作家对待情与爱的态度和传统道德观念,按照庸俗、传统、世俗、理想的情与爱顺序展开论述。笔者认为《围城》真实地揭示人生的困境和感情的困惑,但是,钱先生的情爱观是传统的、矛盾的、悲观的、失望的。  相似文献   

15.
孟子把“恻隐之心”视为“仁之端”,试图在君子心性中为仁爱理想奠定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坚实起点。但依据儒家的血缘亲情精神,尤其是依据孟子在批判墨家时提出的“一本”原则和“爱有差等”原则,他的“侧隐”说不仅会像夷子的“爱无差等,施由亲始”说那样变成违反天理的“二本”,而且会像墨子的“兼爱”说那样沦为“无父”的“禽兽”,从而陷入深度悖论。  相似文献   

16.
刘红麟 《云梦学刊》2004,25(6):84-86
晚清词人王鹏运在悲剧性时代和悲剧性人生中有着独特的悲情体验。亲情、爱情、友情、乡情在变乱时世中糅合了国事人生的荣辱浮沉,从而化育了历亘古未有之变的心灵悲歌。  相似文献   

17.
言情剧是电视剧的重要类型之一,言情剧所传达的伦理道德内涵更是亟待研究的重要领域。文章以言情剧的叙事艺术和所表现的情爱伦理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言情剧的文本进行分析,企图探讨言情剧是通过何种叙事手段而建构出何种样态的情爱伦理。研究结果认为,言情剧通过灰姑娘的叙述模式和传统的“门当户对”的叙述模式而建构出爱情应是无功利的纯粹感情这一伦理指向和情爱观念;通过对古装剧和都市剧的文本分析,发现古装剧实则是当代人的伦理观念和价值判断的体现,而都市剧则在“励志”的外壳之下掩盖着唯金钱和物欲是从的价值标准,这些电视剧所体现出的爱情在很大程度上是理性、务实的感情考量,爱情已经沦为实用理性指导之下的斤斤计较。  相似文献   

18.
爱,不单纯表现出教育人的一种态度,而更多表现为方法.爱是教育的成功之本,爱是教育与管理不断创新和对真理不断追求的动力.教育的爱表现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教育的爱表现为师生之间爱的燃烧中孕育着祖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王海明 《齐鲁学刊》2004,1(5):76-81
我国占统治地位的现行伦理观,仍属于利他主义而渊源于儒墨。只不过,儒家是爱有差等的利他主义,主张爱亲多于爱民、先亲后民、"亲亲而仁民";墨家是儒家的否定,是爱无差等的利他主义,主张同等爱亲民;现行伦理观则又是墨家的否定、儒家的否定之否定而成为一种新的爱有差等的利他主义,它主张爱民多于爱亲、先民后亲、"全心全意为人民"。  相似文献   

20.
忍与不忍——儒家德性伦理的一个诠释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忍与不忍是两种相关的心理现象。忍可分为四种:修养之忍、车段之忍、无奈之忍、忍人之忍。其中的修养之忍(忍己)与不忍人是一体之两面,但前者是独善其身,后者则能兼济天下,属德性伦理的范畴。儒家把不忍人之心作为首善之端加以强调,讲求的爱是对弱者的怜爱而非对崇敬者的热爱。孟子的“不忍”之说是其心性论的核心,而宋明儒者关于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论说,则是对孟子这一思想的继承与发挥,两者均显示了“不忍”在儒家价值系统中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忍”的道德修养与功夫之学是德性伦理学的重要课题,是人性的光辉体现,展现出儒家的道德责任与仁爱的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