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新芸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358-361
领导者上任后追求政绩本是正常的,应该的,但目前有少数领导干部由于政绩观出现偏差和扭曲,追求 的政绩是创造难度相对低的、某方面的、畸型的、甚至虚假的政绩。本文分析了各种类别政绩的特点及少数领导干 部政绩观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付玉林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Z1)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绝大多数的领导干部都能够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在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但当前也有少数党员干部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了很大损失。文章在针对上述现象进行披露的同时进一步指出了什么才是正确的政绩观,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3.
罗敏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77-80
政绩观直接反映了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对待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正确态度,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思想基础。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错误政绩观的集中体现和严重危害的基础之上,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深刻内涵。作者以美国绩效成果法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呼吁:尽快推行法制层面的绩效考核体系,以帮助正确的政绩观的树立。 相似文献
4.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52-52
北华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林永柏在2007年12月8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是紧密相连的。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和关键,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需要正确的政绩观来保证,只有引导和教育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才能落到实处。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单纯地以GDP衡量干部政绩,对干部的政绩观产生了错误的导向作用,导致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树立和落实以绿色GDP为核心的政绩观,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和落实正确政绩观、贯彻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它对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文东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28(5):23-26,40
胡锦涛同志提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文章就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的科学内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周文东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胡锦涛同志提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文章就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的科学内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王中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Z1):10-14
文章分析了"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提出过程及其国内外背景,具体讨论了如何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抗风险能力,最后论述"两个历史性课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孙立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53-55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引导;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必须科学评价和衡量领导干部政绩。 相似文献
10.
杜广庆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1-3
科学发展观与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新的部署,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克服实践中错误的政绩观,树立和强化正确的政绩观。为此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机制建设,包括健全完善的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教育机制、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体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公共权力资源合理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强调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人才观的重要性,论证了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人才观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并结合实际,阐述了如何在党的建设、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内部管理等方面如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人才观,统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吴向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3):262-267
西柏坡时期,如何执政和为谁执政,成为党和毛泽东必须思考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毛泽东从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在探索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观点,这些思想和观点具有根本性和恒久性、继承性和创新性、全面性和重点性、现实性和前瞻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系统工程.从江苏的经验看,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途径.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的党的建设,在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同时,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制度创新促党的执政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4.
赵如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3):117-119
党的建设包括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内容,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辩证互动,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公利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48-53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成为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的根本保证。高等学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创新知识、服务社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才能增强高校党的执政能力,才能巩固党在高校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首部干部人事管理方面的综合法律,《公务员法》吸取了中国实行十多年公务员制度的许多成功经验。细细解读这部法律,人们不难发现,它不仅从法律规定上全面完善了公务员制度,而且从中国实际出发,在思想观念上有不少新突破,可以说是特色鲜明,新意盎然。 相似文献
17.
社会阶层分化与党的政治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志勇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40-42,46
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的日益分化和价值体系的日益多元化,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政治整合,将各种分散的社会力量和政治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凝聚成强大的力量,不仅是检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朱立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4):80-8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提出了全面加强高校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的要求。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政治方向、立场、宗旨观念、治校能力、自身修养等关键环节,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自身素质和领导水平,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相似文献
19.
戎宪明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必须认真贯彻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还必须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放在首位,必须坚决纠正政治虚无主义倾向。政治虚无主义的滋生和蔓延将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致命的打击。对此,习近平从三个向度对政治虚无主义进行了批判:表现向度上,点明了政治虚无主义虚无党性、虚无信仰、虚无人民的种种形式;危害向度上,阐明了政治虚无主义给党和人民带来的重重危害;治理向度上,指明了肃清政治虚无主义恶劣影响的完整策略。这一系统的批判,对于新时代开展反对政治虚无主义的斗争,建设经得起风浪考验、人民忠诚拥护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