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晴川 《浙江学刊》2024,(1):173-181
斯宾诺莎《伦理学》通过考察人性的理性与激情,试图指出人的真实本性与共同生活的途径。但无论理性还是激情,斯宾诺莎的推理过程都蕴含着许多疑难、含混和矛盾:就理性而言,斯宾诺莎的理性主义方法陷入了“综合”与“分析”的割裂,从而破坏了伦理学系统的整体性;就激情而言,斯宾诺莎的情感分析暴露了人的激情内部也是有社会性和非社会性的两种来源,因而人性始终处于激情的冲突和奴役当中。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被当今社会视为不光采的角色——“第三者”,但是,是否所有的“第三者”都是可耻的角色,都属洪水猛兽?如果这样地简单划分,那么,生活的哲理,道德的标准,岂不被唯心主义的意念所随意扭曲了吗?因为“第三者”的出现和产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主张婚姻双方都有约束,因为婚姻是融合,而不是凑合;婚姻要有共同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我所插入的家庭是一个貌合神离、名存实亡的家庭,这个家庭的“第一者”在结婚不久就背叛了爱情,她不听丈夫、组织的帮助,因为丈夫的真诚劝导唤不醒她的良知,他们没有感情,更谈不上理想、追求一致,但是她不需要离异,因为她需要的是“丈夫”而不是爱人,她需  相似文献   

3.
绮尔维丝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家和作家爱米尔·左拉的《卢贡·马加尔家族史》第七部——《小酒店》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具有复杂而鲜明个性的劳动妇女形象。其性格有两重性:一方面,她对物质生活的享受和爱情生活的幸福有着强烈的追求;另一方面,她勤劳、善良、美丽,具有劳动人民的美德。她是一位富于理想却又软弱无力的悲剧性格的女性,也是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当代婚姻形态成为社会学家十分重视研究的社会现象之一。在我国,最近几年,无论文学艺术家或是社会学家,都在通过其文学艺术创作和社会调查,探索婚姻本质及其他有关问题。鲁迅说过:“不要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意义全盘疏忽了。人生的第一意义便是生活,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爱附丽在哪里,也就是婚姻建立在什么基础上,是这一探索中的核心。近来,一部分文学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性解放、爱情至上、婚姻复归以及阴私爱情等诸多倾向,无不是在宣传一种婚姻理想、欲望或志趣,最后都在通过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回答爱附丽在哪里的问题。有个中篇小说叫《问心X愧》(作者汪雷)。小说密织了一个情  相似文献   

5.
哀婉孤独的女性世界--解读阿赫玛托娃的爱情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著名女诗人阿赫玛托娃的爱情诗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超凡的欣赏趣味揭示出了哀婉孤独的女性心灵世界。本文通过解读她的爱情诗歌文本 ,力求展现这位赋予爱情以“女性发言权”的“俄罗斯诗歌女皇”在女性诗歌中独树一帜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6.
学会放弃     
阿丽 《社会福利》2006,(3):59-59
去年的今天,我遇上了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陷阱——遭遇了一场婚变。丈夫和我相濡以沫地生活了12年之后,他突然在婚外“遭遇激情”,发展了爱情的“下线”,给我找了一个替代者,更换了我这“妻子”的角色。岁月无情啊。10多年的家庭生活,柴米油盐的薰蒸,早已损坏了我  相似文献   

7.
对于女性命运和心理的关注和表现,是王小鹰创作的母题,她的作品展示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当代女性的心灵世界。王小鹰的创作道路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83年)她致力于发掘自己情绪记忆中平凡女子感情世界的蕴藏:她们的爱情、友谊和理想的价值观,她们由农场回城以后在失落迷惘的感慨中对生活真谛的寻觅。作者对人物的感情体验真切,但也存在着题材偏狭,一些作品意蕴肤浅、情思雷同的危机。第二阶段(1984—1987年)作家转而就现实生活中女性生态、命运及自身弱点进行探索,表现她们为实现自身价值付出的难以想象的努力,启示人们对充斥于生活中耗尽女性生命力的传统观念习俗作批判性的自省。王小鹰以长篇小说《你为谁辩护》(1988年)跨进创作的第三阶段。这部作品揭示当代女性对社会的忘我使命感和不容置疑的自信力,这种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意识使得人物趋于完整,更富于人性,标志着作家在时代的潮流中汲取了新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8.
爱情的奥秘,历来是人的心理世界中最富于情感力量,最能体现道德伦理规范与人性人情内在冲突的领域之一。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纲常名教对于女性的钳制特别严酷。妇女不仅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而且在爱情婚姻上,对男子都处于人身依附地位。她们人生价值的寄托和实现,大多维系在婚姻的遭际——更确切地说是家长和丈夫的态度这种极为偶然的机遇上。作为封建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就不能不在女性心灵上形成对爱情的专注、执着而又惘然无主的悲剧感,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心理积淀,在封建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凝固、加强,演出了许多美的心灵、美的精神被毁灭的悲剧。这种情况的改变,期待着新的社会变动的契机。马克思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曹植笔下女性形象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香草美人”与“闺怨思妇”是中国古代文人诗歌中以女性为描写对象的两个基本主题。然而这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差异。“香草美人”自屈原之后大都重在写“美人”,大致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女性为追求对象,男子思慕渴求而不得美人一顾。这里的“美人”代表着某种理想或力量,如《离骚》中的求神女、宓妃、简狄、有虞之二姚。这种“求女”并非追求“爱情”,所以不能将其纳入“爱情诗”之中。另一种则是以美人为道德情操的体现者,多用于自比。如《离骚》中的“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啄谓余以善淫”,此为自比于美人。在《离骚》中,不论美人是…  相似文献   

10.
文艺创作应当怎样表现爱情,这是关乎文艺能否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品德、精神境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朋建设的重要问题。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说:“我们不仅要努力提高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精神境界,而且要在全社会建立和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型社会关系。”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建立人与人之间新型的社会关系方面,表现爱情的作品则有其特殊的功能。爱情生活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成分,什么是高尚的爱情,什么是庸俗的爱情,文艺这个“道德法庭”应该提倡哪些合乎共产主义道德的东西,谴责与惩罚、审判哪些不合乎道德的东西,是否正确体现共产主义道德伦理观念,应是评价表现爱情的文艺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1.
没有后代而死等于死了两次,就像无花的植物、无果的树木一样可怕,这意味着永远的死亡。——法拉奇女人总是难免爱上所谓的英雄。尤其是一个激情四射的女人,一个平庸男人无法和她演对手戏。爱情就像竞技一样,对手相当才有看头,否则就太没有悬念,太不刺激了。二战中,当美国飞机轰炸佛罗伦萨的时候,她还是个小孩子,  相似文献   

12.
1 从古到今,人们都在追求着理想的爱情和婚姻。但是,这“理想”二字,有时并不明白,因此也就受着折磨。有人把“爱情”理解为纯粹“情之所爱”,是完全属于个人的。这是一种误解。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一,是一种复杂的、圣洁的、崇高的感情活动。它不仅包含有“情”,还有思想和意志。因之,它是理智的,也是最富有情感的,它是现实的,也是最富有理想的。婚姻则是爱情的延续和固定。婚的含义是明男女之礼;姻的含义是明亲戚之别。也就是说,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一旦付诸  相似文献   

13.
诗人在一片燃烧的光芒中,构筑起的是一个交叉的双元宇宙。“铁树的历程”、“远方的星”呈现着诗人面向外宇宙的沉思与激动;“亮了华灯”与“最后的玫瑰”,则敝开着诗人自审内宇宙的激动与沉思。两个宇宙交叉组合在一起,融合成一个更大的实体与世界,使其中的每个点都处在整一的网络上,连那些最细微处也呈现出了深蕴厚重的整体价值。 诗人面对刘少奇、张志新等“远方的星”禁不住激情四溢、百感交集。“历史,仿佛早已这样注定/只有她那样的生命才能象狂飙一样飞扬/只有她那样的生命才能为我们的生命流芳。 和历史同样占据诗人激情和沉思的是…  相似文献   

14.
冯希哲  白军芳 《社科纵横》2006,21(8):116-117
李清照词的开创性主要表现在对“雅”风格的纵深开拓上,这一点已经得到学术界中的承认,但笔者认为,李清照的女性性别身份使她在表现女性情感、精神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可以说她把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女性的形象写到了词里,创造出女性行为和女性语言,准确表达了女性心理,把女性文学开拓出新境界。于是,不仅词的雅致,更因为她的性别成就了李清照在词史上的不同凡响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如何对小说《北极光》进行公正的评价,陆芩芩算得一个关键人物。就已发表的文章看,多数对她持否定的态度。比如,曹坚平《陆芩芩的追求值得赞美吗?》一文(载《文汇报》1981年9月22日)认为:陆芩芩在为期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闪电般地搞了三个对象,她是一个“在爱情选择上喜新厌旧、朝三暮四”的“利己主义者”。  相似文献   

16.
张洁的翘楚之作《爱是不能忘记的》 ,虽然由政治性表层深入到伦理的、心理的、人性的境界探讨了女性的真实存在。但从女性视角看 ,作者无非为我们建构了一个真爱理想 ,表现在 :一是文本中的婚恋仍然处在意识形态制约之下 ;二是文本中虚构的女性爱情神话只是男性权力文化思维笼罩下的一个隐喻  相似文献   

17.
大观园的中秋之夜。凹晶馆前,人声寂静,笛韵悠扬,明月皎皎,碧波粼粼。两位客居贾府的少女──史湘云和林黛玉,触景感怀,临水赋诗。史湘云俯首长吟“寒塘渡鹤引”,林黛玉仰面悲歌“冷月葬诗魂”。“冷月葬诗魂”。这“凄清奇谲”的诗句,预示了这位诗情洋溢、孤苦无依、口齿含锋的少女的悲剧命运。一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是贯穿《红楼梦》全书的中心线索。林黛玉是曹雪芹怀着悲愤、理想和激情着力刻画的女性叛逆者的典型。正确认识和评价林黛玉的形象,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红楼梦》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 林黛玉容貌似不及薛宝钗“妖媚…  相似文献   

18.
女性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男性或女性,都具有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两重属性。家庭角色指的是在家庭中享有的权利、应尽的义务和所起的作用;社会角色指的是在社会上所享有的权利、应尽的义务和所起的作用。人们的期望和需求是这两种角色的协调与相得益彰。这是一种比较理想或美满的境界。然而,无论男性或女性,这两种角色又往往相互制约、矛盾甚至冲突。比较而言,男性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具有个别、局部性质;而女性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冲突则具有多发性、普遍性。  相似文献   

19.
戏剧要表现矛盾冲突,在今天是不成问题的了。所谓“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之说,是为今天人们所承认的。但是,只承认戏剧冲突,并不等于就解决了如何表现戏剧冲突的问题,就当前戏剧创作来说,我觉得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关系到艺术质量的提高。这里,就有关戏剧冲突三个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戏剧冲突与生活矛盾戏剧创作,自粉碎“四人帮”后,随着思想解放带来了艺术上的解放,很多剧本在表现矛盾冲突方面敢于突破禁区,接触新问题,大胆而深刻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斗  相似文献   

20.
六十年前,“湖畔诗社”诗歌在民主势力和封建势力的恶战中起了进步作用,赢得了广大新青年的“倾慕”。这除了进步的内容之外,也有艺术上的原因。本文试就湖畔诗社的两个主要集子《湖畔》和《春的歌集》,对“湖畔派”的艺术特点作一探讨,以期有助于探索白话新诗的历史发展及其创作上的有益经验。(一) 抒情性,是诗歌的一个基本特点。诗歌的再现或反映生活,就是作者把对于生活的认识,感受升华为一种激情,用这种激情来感染读者,影响读者。而新文学初期的白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