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刑事和解的契约法视角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诉讼是对抗性的,而和解是合作性的,诉讼的关键词是对峙,和解的关键词是妥协,诉讼的姿态是"为权利而斗争",和解的理念是"为和谐而妥协",对当事人而言和解协议是心甘情愿的"作茧自缚".在诉讼已成为现代社会主流法治意识形态和主流法治话语的背景下,重估和解的价值,重视轻伤和解的作用,实现传统意义和解文化本土资源的合法性转化,应当是我们面临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2.
纪在霞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4):11-14
从刑事和解的含义、起源和特点入手,论述我国实行刑事和解制度的基础与必然。在对我国实行刑事和解制度设计构想方面,认为应根据刑事和解的本质,贯彻宽严相济政策和权力须受监督的精神,以促进被破坏社会关系的修复,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来科学设计刑事和解的具体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3.
刑事和解的博弈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刑事和解这一冲突解决模式是对传统刑罚理念的反思,其根本意旨是让被害人与社区加入到这场"博弈"中来以实现"双赢".通过对当事人进行刑事和解的动机以及可能进行博弈论分析可以看出,欲实现真正的刑事和解必须架起理解与沟通的桥梁、尊重当事人的主体性选择、摒弃外部强制,最终恢复遭到破坏的社会关系,达成社会行为的自我规制. 相似文献
4.
张旭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56
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种新兴的犯罪处理模式,创生了一种新的利益争端解决方式,对于平抑社会冲突,实现被害人利益、犯罪人利益、公共利益三者之间的平衡保护具有特殊的价值。结合我国当前司法现状和基本国情,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在一些现有的法律制度中融入刑事和解制度基本的“恢复正义”的精神,有利于弥补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体系的不足,促进司法和谐。 相似文献
5.
张旭东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2-17
我国发达地区法院系统率先试行刑事和解制度,引发了对该制度公平性和合理性的广泛争议。刑事和解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的一种刑事思潮,体现了刑事诉讼价值的多元化趋势,并且在很多国家已经成功的制度化,成为刑事诉讼程序外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结合我国当前司法现状和基本国情,在一些现有的法律制度中融入刑事和解制度基本的"和解"和"恢复正义"的精神,有利于弥补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体系的不足,促进司法和谐。 相似文献
6.
张旭东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3(6):23-28
我国发达地区法院系统率先试行刑事和解制度,引发了对该制度公平性和合理性的广泛的社会争议。刑事和解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的一种法学思潮,体现了刑事诉讼价值的多元化趋势,并且在很多国家已经成功地使之制度化,成为刑事诉讼程序外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结合我国当前司法现状和基本国情,在一些现有的法律制度中融入刑事和解制度中基本的"和解"和"恢复正义"的精神,有利于弥补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体系的不足,促进司法和谐。 相似文献
7.
董伟霞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91-94
报应正义的理念导致刑事司法体制存在着天然的弊端:刑事被害人的利益被忽略,刑事被告人被简单化处理(被监禁),被害人——加害人寻求补偿解决的企图被对抗性司法所取代。如何在刑事司法体系内实现既全面保护被害人利益,又能使加害者改过自新、复归社会是当今世界各国刑事政策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刑事和解是在全面反思传统刑事司法体制诸多弊端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的一种全新的范式,不追求简单的报应正义,而是追求力使社会关系全面恢复的恢复正义,它不仅对被害人给予更多的关注、抚慰和补偿,同时也关注加害人的教育和改造。 相似文献
8.
白玉柱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117-11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刑事和解作为一种以协商合作形式恢复原有秩序的案件解决方式,更有利于被害人的利益保护和加害人顺利回归社会,更有利于社会和谐在司法领域的实现。为防止刑事和解无限扩大带来的负面效应,我们应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指导,区别不同案件类型,建立宽严适中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9.
郭建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6):95-99
作为一项利弊共存的制度,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体现了公正与效率的矛盾与冲突,但是除去制度构造上的差异,二者本质上都是一种刑事领域的契约关系,蕴含着共同的价值基础和契约精神。以此为基础,两种制度相互融合、吸收彼此的合理成分及弥补相互的不足将成为可能,也代表着刑事契约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11.
检察视野下刑事和解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检察视野下解读刑事和解的定义与定位及其在检察机关运行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检察机关刑事和解的操作机制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12.
恢复性司法理念下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綦通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92-97
国历史上和现代的刑事和解实践无法实现恢复性司法的目标。针对这一问题,运用历史考察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对我国刑事和解与恢复性司法进行了比较。我国的刑事和解在适用模式、适用范围和结果方面与恢复性司法存在一定的差别。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应该以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关于在刑事事项中采用恢复性司法方案的基本原则》为参照,在适用范围、和解结果等方面达到恢复性司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王强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本源意义上的刑事和解旨在追求国家刑罚权和被害人权益恢复的同时实现。但由于中国式刑事和解在适用范围上存在法律依据缺失、理论支撑掐架和实务操作混乱等问题,使得其非但不能实现上述目的,还极有可能导致刑法的虚无主义。为了能够在实现刑事和解价值追求的同时避免潜在的风险,应当采取犯罪性质和犯罪严重程度相结合的双层递进模式来限定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刑事和解制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反思——以刑事诉讼“习惯法”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毅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34-42
如何在刑事司法中实现被害人利益的保护与犯罪人回归社会两大目标已是当今世界各国刑事政策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不可否认,将和解适用于刑事司法领域,这在我国当前还是一种新的尝试,但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在法理上尚未完全厘清,在实务中也存在一定障碍。文章以刑事诉讼习惯法为视角,运用比较法和案例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国现行刑事司法中的刑事和解制度的合法性问题、刑事和解与西方"修复式司法"之关系问题、我国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的现实功能之评判以及其未来立法走向之规划问题进行了详实而深入的探究,以期对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建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陈士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5-69
我国立法仅在审判阶段确立了公权力机关调解模式,而实践中在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却普遍执行公权力机关调解模式;加害方—被害方自行和解模式和公权力机关调解模式都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而第三方机构调解模式才是我国刑事和解模式的应然选择;将我国的刑事和解的调解主体暂且命名是“刑事和解小组”;恢复性司法是一种理念,而刑事和解是在恢复性司法理念指导下的一种司法模式;恢复性司法为刑事和解小组唯一的法理基础;应在恢复性司法的视野下,从法律性质、成员组成、经费保障以及启动与监督等方面构建刑事和解小组. 相似文献
16.
杜立聪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3(6):155-159
刑事和解制度是在现存刑事司法纠纷解决机制的基础上而发展的一种新的司法模式。对于目前我国要不要引进刑事和解制度,国内现在没有统一的观点。该文对刑事和解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刑事和解理论有其一系列被采用的原因,由于刑事和解有其不完善的地方,结合我国的现状,我们要有限地引入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7.
杜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30-31,35
轻微刑事案件可以适用刑事和解我国理论界和司法界就此基本达成共识,重罪案件和死刑案件可否适用刑事和解理论界争议颇为激烈。文章主张死刑案件不能和解,死刑被和解将违背我国死刑适用的宗旨,破坏死刑适用的标准;死刑案件和解严重背离了罪行法定原则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也不符合刑事和解的应有价值;容易滋生新的司法腐败;其本质是国家推卸本应承担的对被害人的救助责任;死刑案件刑事和解也并非控制死刑适用的良策。 相似文献
18.
在刑事和解立法构建的基础上,以创新检察工作机制为动力,减少社会对立面,构建和谐司法为目标,对我市开展刑事和解制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制度设计,使检察工作更好地服务大局,为重庆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