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9月苏联就“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相互作用的方法论问题”召开了全苏学术会议。Ю·В·萨奇科夫在开幕词中谈到研究这个问题的基本方面:1、研究科学相互作用的认识论前提、方法论前提和社会前提;2、阐明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科学一体化的意义;3、分析一般的科学概念和观念在科学相互作用过  相似文献   

2.
苏联学术界一直在广泛讨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术界更加强了对于这方面问题的注意和研究,苏联科学院设立了"科学技术革命的社会经济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学术委员会,苏联科学院一些主要研究  相似文献   

3.
80年代的美国是以科技革命新阶段的发展为其特征的,一般来说,这一阶段始于70年代后期。它对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许多苏联和国外研究者们将科技革命新阶段的形成与发展首先和以利用微电子为基础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推广联系起来。在1987年出版的一部集体著作中,苏联学者们指出:“科技革命现阶段首先是以科学技术创造本身、物质生产、流通和销售领域的电子自动化为特征的。”许多资产阶级学者则认为微电子工艺的  相似文献   

4.
民族民主革命是摆脱了殖民地桎梏的民族争取社会主义的革命斗争实践所提出来的迫切问题之一。这是一个十分复杂而认识很不一致的问题。我国理论界对此尚研究得很不充分,对它的本质、性质、动力、规律性以及发展前景都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理论研究。近几年苏联出版了为数不少的关于民族民主革命的本质和性质的著作,其作者们要么把这一革命说成是“新型革命”、“特殊类型的革命”,要么说成是“过渡类型的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有说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我想,说民族民主革命是民族解放革命的新变种并且不可能是一种新型革命更为正确些。在现时代社会革命的基本类型只有社  相似文献   

5.
在最早对巴罗的《抉择》一书的分析中,何塞·罗哈斯的见解最为深刻。罗哈斯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巴罗代表着一种真正的抉择,一种深刻的决裂,一种新的理论水平的出现,是一次真正的共产主义运动理论的革命。《抉择》第1章阐述现代化理论,标题是《通往工业社会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现象》。巴罗认为,苏联革命成功之后,使社会生产力现代化这一历史性任务是一种推动力。既然在实现这项任务的过程中不存在资产阶级,那么,布尔什维克将不得不通过巴罗称之为“发展专政”的形式来开创“非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巴罗否定了苏联的发展模式以及这种模式在发  相似文献   

6.
尽管用于政治事务的系统方式是基于若干简单的概念,但它现在已成为包括各式各样的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应用的复杂科目。对这类理性工具,苏联可能比西方国家感兴趣得多。七十年代苏联出现了一个研究并在各种社会科学领域中推广作为运筹学的系统分析的热潮,它表明这类工具被认为是极其有用的。E.霍夫曼在其对苏联科学技术革命所作的分析中断定,  相似文献   

7.
由南京大学凌继尧同志撰写的《苏联当代美学》一书最近出版了。作者在书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当代苏联美学界在美学研究方法论方面的成果和进展,这对我国美学界了解、研究苏联当代美学的研究状况,促进我国美学研究都将起到积极作用。《苏联当代美学》一书着重介绍了历时十年之久的关于审美本质问题的讨论,苏联美学研究中有关方法论方面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及主要观点以及这些观点的产生和影响。当时引起激烈争论的是布罗夫的《艺术审美本质》一书中的观点。布罗夫主张美学的研究兴趣应转向人,转向对人与现实的关系的研究。他的这种“社会派”观点,实破了苏联美学研究中传统的方法论基础,遭到崇尚审美对象自然属性的“自然派”的反对。结果,“社会派”美学家的观点获得了大部分人的赞同。Л·Н·斯托洛维奇教授的《审美价值的本质》一书,对审美价值等问题提出了新颖、独特的看法,成为苏联美  相似文献   

8.
期致页次 l28 2026“75 1 105 47 5972、15 5461,二z门1 22内J内、︸气︸‘‘‘J 6 6 66 总论题目美国未来学的演变美国未来研究中的乐观派观点苏联关于未来的研究“现代科学技术革命”问题普通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苏联的系统论研究左翼共产主义:理论和方法的幼稚病社会生物学的“新理论”关于生态学的一些问题美国的科学政策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管理的一些问题三个世界的划分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分析论社会主义自治的民主日本的科技政策关于技术引进的一些问题哲学38 49 39 53 60 311巧,五,且2 22,j 44论辩证逻辑评昂利·瓦尔德的《辩证逻…  相似文献   

9.
1990年1月,法国罗伯特·拉卡出版社出版了苏联著名经济学家A·阿甘别吉扬的近著《搬掉大山:进行一场政治经济革命》一书,分析了苏联面临的种种经济问题和困难。围绕这个主题,法国《快报》记者采访了阿甘别吉扬。作为苏联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和经济学院院长的阿甘别吉扬强调了苏联经济“危机”,扼要阐述了他关于经济改革的主要观点。现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据罗马尼亚《哲学评论》1978年第1期和《社会未来》杂志1978年第2期报道,1978年2月3日,罗马尼亚科学院科学技术革命委员会、罗马尼亚社会政治科学院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政治和人类影响研究委员会、罗共中央党校"什特凡·乔治乌"学院历史进步和世界革命进程研究室,联合召开学术讨论会,讨论"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罗马尼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结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讨论会总结了罗马尼亚几年来在这一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四年春,苏联在西伯利亚的荒山野岭、原始密林和沼泽地带,开始修建一条大铁路,这就是贝阿铁路。在苏联,贝阿铁路被称为“世纪的干线”,“全苏最大的建设工程”,是苏联“九·五”计划和“十·五”计划的重点工程。在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等苏联领导人的讲话中,常常提到贝阿铁路。苏联的电视广播开设了专题,报纸杂志辟以专栏,出版社也陆续出版专著,介绍这条铁路。几年来,许多国家,尤其是美、日、西德等国的专家和记者,不断从贝阿铁路的施工现场向全世界发出有关这条铁路的报道和述评。  相似文献   

12.
对西欧各国和北美的经济、政治、军事、社会和文化发展及其过程从学术角度进行分析,这就是“西方研究”。苏联和部分东欧国家都从事这一研究,不过在苏联不称“西方研究”,而称“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研究”。苏联的西方研究始于1925年,以创建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研究所为其标志。该所的建立,改善了苏联领导层对美国情况的了解。该所第一任所长是F.A.波契坦,任职两年后,即1927年由叶甫盖尼·瓦尔加接替。作为所长瓦尔加通常受到  相似文献   

13.
50年代后半期,苏联诗歌出现了复兴,甚至可以说是“到来了诗歌的时代”,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叶夫盖尼·叶夫图申科(1933年——)。30多年来,他始终对社会政治的迫切问题密切关注,对人的内心和人的命运深入观察,从而创作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大自“战争”与“历史”,小到一棵“新草”与“冰箸”;远自古老的罗马,近到故乡的小镇济玛;诗人无不写下了自己的见闻、经历和思考,表达了自身的深切感受和情感。他的创作热情极其旺盛,迄今已有11万行诗和上百万字的散文作品,在当代苏联文坛上尚找不出第二个人有他那么多产。叶夫图申科才华横溢、风格独特,他的诗的新颖思想和真理的火花,总是给人带来启迪和感悟。他的创作活动无疑给苏联诗坛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如今,叶夫图申科是苏联最有影响,同时又是最具有世界性声誉的诗人。  相似文献   

14.
1911年我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至今已七十周年了。这次革命虽然最终遭到失败,但它对近代中国社会却有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黑龙江是祖国东北边陲的一个省分,发端于中原地区的这次革命在这里也同样有强烈的反响。考察 “辛亥革命”时期黑龙江的历史,不论对我们了解这一阶段黑龙江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变化,还是对研究我国整个“辛亥革命”的历史,都是很有意义的。一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世界列强,对我国加紧了侵略。由于腐朽的清政府实行对外国帝国主义屈膝投降和对国内人民…  相似文献   

15.
试析苏联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尤东晓“九·一八”事变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事变的爆发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各国政府做出了不同的反应。苏联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我国的北邻,在远东地区有着巨大影响,它的态度对事变爆发后...  相似文献   

16.
<正> 资本主义薄弱环节思想是列宁指导俄国革命的一个基本思想,它不但带来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而且鼓舞苏联人民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可是,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开始,理论界却往往把列宁这一思想等同于他在1915至1916年间提出的“一国胜利论”,因而限制了这一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国胜利论”,而他的资本主义薄弱环节思想却包括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艾革  相似文献   

17.
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0年第10期报道,苏联科学院于1980年2月成立了一个新的学术机构——科学技术的哲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学术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任务是:协调各科研机构在科学技术的哲学问题和社会问题方面的研究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列宁关于哲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思想;提供综合的、系统的方法;把科研工作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阐述全球性问题;分析国内外有关科学技术的哲学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研究现状,确定研究的基本方面和任务,准备有关这个题目的材料和报告,并向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提出建议;听取领导人关于研究科学技术的哲学—社会问题的工作报告及其实际运用这些成果的工作报告;评价这些工作和成果;加强同苏联科学院、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的其他专门委员会的相互联系;协调苏联学者在国际组织和机构的范围内的研  相似文献   

18.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这块“金牌”,在许多强手的争夺下,最后由美籍苏联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摘取。他是继伊凡·布宁(1933年获奖)、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70年获奖)之后的第三个移居国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苏联人。布罗茨基1940年5月25日生于列宁格勒,出身在一个犹太人家庭中。父亲是一位摄影师,擅长讲故事;母亲对语言很有修养。这对布罗茨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读  相似文献   

19.
在《列·尼·托尔斯泰》一文中,列宁指出:“由于托尔斯泰的天才描述,一个被农奴主压迫的国家的革命准备时期。竟成为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了。”(《列宁全集》第16卷第321页。以下几引此书,只在引文后标明卷数和页码,不重注) 可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托尔斯泰研究界在引用这句话时,常常是简单从事,断章取义,径直把托尔斯泰的创作看成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苏联托尔斯泰研究界也是这种情况。例如。卡普斯京说:“托尔斯泰的创作被列宁评为‘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列宁的这一论点说明了天才的语言艺术家…  相似文献   

20.
简讯六则     
据苏联《心理学问题》1981年第4期报道,1981年4月22—24日,苏联社会心理学界在列宁格勒召开一次会议,讨论“苏共二十六大和社会心理学的迫切问题”。这次会议是由苏联科学院苏联社会学协会社会心理学中心组筹备召开的。200多位社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参加了会议的四个组的工作,这四个组是:1、社会心理学的一般问题;2、个性的社会心理问题;3、共性和交往的社会—心理问题;4、群众性交往问题。会上讨论了开展对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劳动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