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2 毫秒
1.
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这是我国财税体制,也是整个经济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实行分税制,对于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中央适度集中财力,增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推动财政转变职能,激励地方财政自求平衡,保证社会长治久安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长远看,对于调节地区之间的财政利益,支持不发达地区和农业地区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1994年我国财政体制实行了分税制,而分税制的实施对教育财政带来了系列影响,文章就分税制改革对我国教育财政的影响,以及对我国教育财政的未来取向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分税制改革是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深刻影响了当今中国政府间关系的走向。分税制改革迄今已经实行了14年,它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对我国政府间关系产生了怎样深刻的影响,同时这一改革还存在哪些明显的问题和隐患,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对中国分税制改革的评价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现行税制对少数民族地区财政经济的影响及对策韩廷香按照“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发达国家分税制的实践经验,为了处理好我国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从1994年年初开始实行分税分级的财政体制。分税制实行一年...  相似文献   

5.
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后,各级财政自给能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级政府的财权和支出责任出现了不匹配的问题.目前,应以各级政府财政自给能力的相对均衡作为完善各级政府财力配置的基本目标,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解决省、县两级财政自给能力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1994年开始建立并延续至今的以分税制为主要内容的分级财政管理体制,虽然在调动中央与地方的理财积极性和体现中央适当集中财力的意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各级政府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晰,事权与财权不对称,分税制内容相对不稳定,上下级政府之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内容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免征农业税后,将会减少基层财政的实际可用财力,导致基层财政运转更加困难。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分级财政管理体制效能,必须按照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要求,深化我国分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财政包干制。它存在着诸多的弊端。1994年分税制改革是解决财政体制弊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次改革的内容涉及到我国税收制度的重新安排,以及中央和地方财政制度的重新安排问题。这次改革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它为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土地财政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和地方官员晋升考核体系的影响。基于此,可在委托--代理的理论框架下,提出包含分税制改革影响和官员晋升锦标赛的分析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格局的形成。同时,该模型还可解释中央政府试图通过转移支付政策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的努力为什么会失效。本研究有助于促使地方政府土地融资走上更加理性和规范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分税制与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石佳能1994年1月1日起实行的分税制,重塑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格局:分税制按税种将收入划分为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地方财政固定收入和中央地方财政共享收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三种。按照事权把各项支...  相似文献   

10.
《金陵瞭望》2005,(5):27-27
李芃撰文指出:乡镇财政困难由来已久,有其制度上的原因。1994年分税制改革,基本确立了中央和各省之间分税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央对省的财政体制,直接决定了各省对下进行财力分配的资金总量。从而形成了中央与省、省与地市(或县)、地市与县、县与乡镇四对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1.
1994年分税制改革极大改变了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态。超越财政而从宪政视角审视分税制,应从四个方面实现改革的宪政转型,即价值目标从财权转向人权,逻辑定位从分财转到分权,制度建设从法制转到法治,改革程序由民主替代集中。要实现分税制改革的完政转型,必须积极推进分税制财政体制入宪,确认地方税收立法权,建立完善的财政法律制度和健全的财政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1994年初实行的分税制改革,在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扩大地方政府财源、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积极性等方面成效明显,但在利用财政手段缩小地区间贫富差距方面却仍然存在问题,其中突出的是仍然沿用基数法,缺乏完善的转移支付机制等,由此进一步拉大原有的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深入推进分税制及配套改革,采用因素法,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建立起与分税制配套的财政体制,进而强化财政手段的区域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财政包干制,它存在着诸多的弊端.1994年分税制改革是解决财政体制弊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次改革的内容涉及到我国税收制度的重新安排,以及中央和地方财政制度的重新安排问题.这次改革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它为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中央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规模逐年扩大,但是,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却并未缩小,如何分析和看待这样的现象?文章基于1995至2009年共15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央对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发展变化情况,重点探讨了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步性问题。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简单的模型验证发现,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与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在过去15年间都得到了较快增长,但并不完全同步。转移支付与财政支出规模和固定资产规模的增长存在很好的同步性,与出口、消费、人均收入增长等指标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要更好发挥财政转移支付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改善财政转移支付结构,转变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5.
转移支付是应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小地区之间财力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措施。现阶段我国民族地区不仅整体上比较落后,而且民族地区之间也出现了较大的财力差距。民族地区要实现财政均衡,必须进一步优化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测算体系,整合专项转移支付,扩大对民族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的规模,提高民族地区税收返还的基数和比例,及时弥补税制改革导致的民族地区财政减收。  相似文献   

16.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使中央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与税收返还备受关注,尤其是两者对实现均等化目标效果一直以来都是重点议题。本文追溯"税收返还"实施初衷与过程论述其不属于转移支付的一种形式,并对两者自分税制改革至今的实施效果进行量化评价。中央转移支付对民族地区财政平衡效果显著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且结构更趋合理;数据与实践印证中央税收返还对民族地区横向财政失衡效果有序缩小。诚然,中央财政支持民族地区财力均等化并不必然等于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在新发展理念下,用"新"分税制度调整取代税收返还,以政府间事权明晰界定的财政制度创新促进转移支付制度的公平与效率,以健全现代预算管理体制与自治区(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加速推进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国政府几乎都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来实现财政平衡.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在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的,仍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立足于研究转移支付较为成功的德国、日本国家转移支付制度,以求对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提供可借鉴的国际经验.  相似文献   

18.
新财税体制下的地方经济发展湖北省枝江县县长王道本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是中央加强宏观调控,调动地方理财聚财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分税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分税、分权、分征、分管,财政与事权实行真正的统一。如何适应分税制改革,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地方财政实力,...  相似文献   

19.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从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的特定构成入手,利用1994年至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从1994开始实行的财政分税制改革后,财政支出的各个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支出、部门事业费支出和城市维护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提高显著地促进了省际人均GDP增长率;文教科卫支出、经济建设总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提高对省际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具有正向作用,但不显著.行政管理支出、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对省际经济增长率具有负效应,且显著;补贴支出和其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与省际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关系.而这无疑是为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实证的依据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1994年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中,分税制作为基础性配套体制可谓重中之重。它以规范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尤其是调整财力增量的分配格局,强化中央财政职能为目标,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构建。由“分灶吃饭”的财政包干体制向分税制过渡,实质上是对现存中央与地方利益格局的调整。无论从近期还是中长期看,都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地方经济如何改变传统经济行为模式,寻找发展地方经济的新思路,走效益性财政发展的路子,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富有活力的地方税源体系,实现地方收入的最大化,已成为各地方政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