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阻的行为——《昨夜的月亮》一种试读姚玉民《昨夜的月亮》是一篇心理小说,这就要求不仅把人物的外在行为,而且把人物的思想活动了作为一种语言事实记录在案,以备分析。换言之:在本文世界中延伸着两个层面:行动层和思想层,后者的丰富补充了前者的单薄,共同组成了...  相似文献   

2.
李枫 《学术交流》2012,(3):143-147
迟子建小说月亮意象具有人格化特征,其特殊审美价值在于形成了"月亮意象+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结构模式,月亮意象获得了和作品主题、人物命运等同等重要的文本要素意义。这种审美特征和特殊功能源于满-通古斯语族民族萨满教万物有神论和万物有灵论的影响。神话作为原始宗教文化的载体,集中了有神有灵的自然观,并隐含在迟子建小说月亮意象中,形成了神话的隐形结构。  相似文献   

3.
王启儒短篇小说——《昨夜的月亮》讨论纪要孙立盎王启儒,一位毕业于陕西师大政教系,从政20余年的杨陵区区委书记,在他人生的第45个年轮上开始了文学创作,并以他亲切、朴实的创作风格赢得了社会的认可的赞誉。他的短篇小说《昨夜的月亮》近日在西安联大中文系的学...  相似文献   

4.
王彩云 《唐都学刊》2010,26(6):90-93
月亮是王昌龄近体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它在语言、意象及蕴含三个方面密切相关。定中式偏正结构是其语言构造方式。非中心意象位于中心意象之前是其意象构造方式;非中心意象从光泽、位置、性状及主观人文体验等方面修饰中心意象。月亮意象主要抒发作者三个方面的情感:愉悦豁达的美好情感、痛苦不满的悲伤情感和感慨时间无情的无奈情感。  相似文献   

5.
1“伟大的美国小说不能回避压迫和爱这两个关键问题。美国黑人妇女恰恰卷入这场风暴的漩涡中心。《娇女》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伟大小说。”①的确,当代黑人女作家莫里森重弹着压迫与爱的主旋律,但她采用的艺术方式却令这种传统歌吟成为炫烂博大的奏鸣和恢宏悲壮的祭仪。本文着重探测《娇女》(又译《心爱的人》)最为突出的艺术方式──强化引导母题的力量。所谓“母题”,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它一再出现于文学作品里,构成一条线索;或一个意象或“原型”,由于一再出现,使整个作品有一脉胳。“引导母题”则是具有…  相似文献   

6.
中秋的月亮,绝对不是那个挂在天际叫做月球的月亮,它是一轮人文的月亮,是浸润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月亮,是那个有嫦娥、吴刚、玉兔和桂花树的传说的月亮,是那个叫“婵娟”的月亮。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金锁记》与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两部小说的核心意象都是“枷锁”,两位小说家在正统文学史家眼中都属“鸳鸯蝴蝶派”通俗文学系统,很长时间不能进入以现代性相标榜的现代文学史,其后竟然拥有完全不同的文本命运。探讨两部小说的核心意象“枷锁”的生成及其表现于文本中的意义,可以考察文学史家的择汰标准和取舍依据,评判既有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立场的得失与是非。书写现当代文学史,必须摆脱种种或显或隐的观念枷锁,回归文学的审美本质,鼓励和提倡个人修撰的多角度的现当代文学史,以便还原、构建出真实生动、丰姿多彩的文学史景观,进而产生一批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8.
漫谈二十年代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于文秀徐秀梅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乡土文学”(这里主要指小说创作)是继“问题小说”、“自叙传”小说后出现的又一股较为突出的文学潮流,它主要是指本世纪20年代中期,一些侨寓城市的作家,描写故乡农村(或小城镇)的生活,并带...  相似文献   

9.
靳小蓉 《社科纵横》2002,17(5):55-56
本文运用原型理论 ,从小说结构与意象、象征两方面探讨了林白小说中的“阴影”原型。指出在林白的小说中 ,“阴影”以奇异的女人、自然、水等形象代表了自我人格中被压抑的一部分 ,“阴影”与自我的和谐产生巨大的创造力 ,排斥和压制阴影则使人格变得平庸苍白 ,表现了林白特殊的自我认识和成长方式。  相似文献   

10.
冯采阳  吴艳敏 《生存》2020,(9):0223-0223
门,一个带有心境含义的字眼,意蕴深远。它有时候会带给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 归来”的些许惋惜,它有时候会带给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些许悲慨,它 有时候会带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的些许惊喜。作为一扇门,我的自白从新型冠状肺炎的防疫开始。  相似文献   

11.
抒情诗中,有感情和意象在浑然流动,那便是诗人的情调。用文字写就的种种幻象,大都不同于日常的经验;诗的语言也异于散文,并因此而产生诗的神韵。神韵是内在的,它以诗的心理学形式来吸引读者,而这吸力来自于意象的张力,在于诗的文字中音与义的互渗,在于诗人的“意识流”里,有感情流与意象流的对应。神韵就是这对应结构造成的。1 静态的意象系统仿佛是个混沌之网,它割裂了日常经验的连续性,留下了网眼似的无数空白。当读者用联觉联想来补充这些空白时,意象就流动起来。留网眼,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中国小说的发展既受制于重史尚实的传统观念,同时又得益于史传文学传统,史传对小说的正面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兼论了唐人小说中以“传、记”命名的作品。“传”偏受史传、“记”偏受志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冯学民  李巍 《学术交流》2006,(4):166-168
曹文轩是“现代诗化小说”的传承者,对永恒人性的自觉追求构成其作品的形而上品质。他的小说在透着淡淡忧伤的优美格调中,颂扬理想人性,维护人格尊严,突显人生的庄严和人情的美好。自然构成其优美文学世界的环境要素,其中既有情景交融的意境,也有象征人物性格的意象,还存在着作家为烘托美好人性而主要由人物构成的场景。悲悯的古典温情和雅致的浪漫美感弥漫其间,构成优美典雅的诗意世界,确证了作家“永远的古典”的创作理念,标志着中国文学发展路径的又一选择。  相似文献   

14.
于文秀  任毅 《学习与探索》2023,(7):120-126+2
对东北的书写,已成为近年来文学创作的热点之一。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社会背景与“东北文艺复兴”的文化语境下,新世纪东北工业题材小说创作,既接续了自近代以来工业小说的创作思维、审美旨趣、工业精神内核,又在新的历史语境中,以日常生活、个人记忆触摸转型时代东北工人的生存与精神状态,突破工业题材固有的创作范式,用新工业题材创作、新人民性探索给予东北新的想象。  相似文献   

15.
“象”既为中国古代文化基本符号的构成,又为中国古典艺术美学的基元范畴。中国文化和美学尚象重象,其哲学起点在《易经》的卦象符号,而先秦诸子哲学美学对易象符号意义重新阐释和精神超越,则形成有关中国美学的重要思路和线索,这就是由老庄“道”的哲学对“象”的阐释和重象外虚空、非言味象的思想所引发的意境说;以《易传》阴阳二元结构思想和“立象以尽意”、“现物取象”、“现象制器”等命题为基础的意象说;以孔荀、《乐记》为代表的象通礼乐、重政治教化但又不违艺术审美特征的“比德”和“言志”说。文章本着上述基本看法,还描述了“意境”、“意象”、“言志”说在后世美学中演进的大致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诗人们往往用特定的人物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几千年来,在无数诗人的笔下,经常出现的是以一种特定的社会职业来表征丰富文化蕴涵的人物形象———渔父,和以一种特定的景物意象来寄托心意的意象群体———田园和森林(以下称园林)。诗人们以...  相似文献   

17.
吴智斌 《社科纵横》2010,25(3):71-73
上世纪末的中国文坛,诗歌创作中出现了"反意象"现象,而小说却大规模地引入意象。意象化叙事由此而成为先锋作家叙事策略之一种,主要代表是苏童。苏童小说多以意象化叙事代替了传统的情节叙事,这种叙事品格使苏童小说实现了与电影、电视及舞蹈等视觉艺术的便利沟通。  相似文献   

18.
补天石、镜子、颜色不仅都是《西游补》与《红楼梦》中的重要意象,而且都与小说题旨的阐发有关。补天石意象所揭示的天的倾覆和未遂的补天之恨、镜子意象所揭示的色即是空的佛教哲理、颜色意象中红与绿两种基本色调所代表的红尘和情欲,是这三个意象在两部小说中所共有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在小说《娇女》中,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构建了双重“对话”关系。一是与美国文学史“对话”:美国文学在摆脱对欧洲文化的依附中诞生,但旨在表现民族之声的文学中,为黑奴解放疾呼的力作寥寥无几。《娇女》把种族压迫的主题从背景推向了前景,为重建美国黑奴文学作出了贡献。二是与美国文化史“对话”:蓄奴制文化的滞后性和渗透性,使种族歧视和压迫至今仍是困惑着美国政治文化的严重问题。《娇女》以开放性的艺术思维,让小说中的人物用自己的声音来展示“肤色的惩罚”所带来的“黑色的愤怒”,并让众多人物以各各不同的声音相互交锋,在争辩之中共同完成对于“美国人种”的“复杂命运”的理性思索,从而对美国文化提出道义的质问。  相似文献   

20.
日记本小说,亦即日记小说。它是日记文学之一种。在日记文学园地中,它枝叶繁茂,花团锦簇,硕果累累。较早注意到这一文学现象,并予以初步分析论证的,是郁达夫。1927年6月,他发表了论文:《日记文学》,1935年6月,他为其《达夫日记集》的出版,写了“代序”:《再谈日记》。其主要论点是:“日记文学,是文学里的一个核心,是正统文学以外的一个宝藏。”“小说家在初期习作的时候,用日记体裁来写的时候,其成功的可能性,比用旁的体裁来写更多一点。”因为“在日记里,无论什么话,什么幻想,什么不近人情的事情,全可以自由自在地记叙下来,人家不会说你在说谎,不会说你在做小说”,因此要提倡日记文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