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良死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张良传》云:高帝末年,张良“乃学道,欲轻举。高帝崩,吕后德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强听食,后六岁薨。諡曰文成侯。”据此,知张良之死,在刘邦死后六年,亦即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司马光《资治通鉴》系张良死年于是年,正  相似文献   

2.
吕后这个历史人物,究竟是应当肯定,还是应该否定? 许多同志对吕后是根本否定的,他们认为吕后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个“叛国篡权的野心家、阴谋家”,“是阴谋家、野心家的一生。她大搞阴谋诡计,排除异己,扶植诸吕”,“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显然,这些观点博得了史学界大多数同志的赞同:先是某些省在高考中出题,要考生举出吕后大搞阴谋诡计、叛国篡权的例子;接着,人们在论述汉初七十年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时,“开除”了吕后掌权的十四年,西汉初期的历史从刘邦直接“飞”到文帝;最后,到目前为止,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相当牢固地树立了这样的观念:吕后是历史的罪人。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汉高祖刘邦的临终遗言“安刘必勃”,曾被一些同志大加印证,广为宣传。我们重新考察了有关的历史事实,认为这句话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安刘必勃”一语见于《史记·高祖本记》吕后问相一节,原文如下:“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肖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重点笔者加)。  相似文献   

4.
刘泽华等编著的《中国古代史》(上)第212页说:“秦昭王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于公元前316年由司马错率兵攻占了巴、蜀。”此乃张冠李戴。据《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曰:‘蜀两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惠王“十四年,更为元年。……九年,司马错伐蜀,灭之。”《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击蜀,灭之。”《史记·秦本纪》也记载昭王事,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八月,武王死,族孟说。武王取  相似文献   

5.
金寿福 《学术研究》2005,3(10):96-101
古代埃及王陵的建造,无论在人力还是物力方面对国家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陵墓的大小不可避免地受国力的限制,但是在选择王陵的位置以及决定王陵的规模和结构方面,当时的宗教特别是来世观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古代埃及人的来世观念的发展变化影响和决定着王陵外部形状和内部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麓山吟     
七十二峯起衡岳峰峰插天龙斗角麓山欎欎蹋龙尾。云气澒洞神所托。两仪始判有此山。山在莽苍大野间鸿荒事远渺难纪。片石犹认镌尧(?)。王往帝谛起复灭万古惟留山上月。不知山月始何年。但见年自贺缺。月贺月缺自终古。我欲问天天不语何人少年不白头何处青山无黄土。海内风尘陵谷变。茫茫禹甸酣龙战。徒将  相似文献   

7.
<正> 读贵刊一九八○年第一期所载《〈淮南子〉社会历史观初探》一文,获益颇多。然该文所言淮南王刘安的生年是公元前189年,则为智者之失。《史说·淮南衡山列传》载:“孝文八年,上怜淮南王(指刘安的父亲刘长——笔者),淮南王有四子,皆七、八岁,乃封子安为阜陵侯,子勃为安阳侯,子赐为阳周侯,子良为东成侯。”《史记·惠景闲侯者年表》在孝文一栏中又载:“八年五月丙午,侯刘安”。刘安兄弟四人年龄相差无几,盖非一母所生,而刘安居长,故刘安在孝文八年五月受封时虚八岁。孝文八年是公元前172年。由此推算,刘安约当生于公元前179年。另据刘安的父亲刘长的生年来看,刘安也不是生在公元前189年。从《史记·淮南衡山  相似文献   

8.
论董仲舒与司马迁《史记》著述之关系·王保顶司马迁是董仲舒的私淑弟子,《太史公自序》中自言问学于董仲舒。董于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致仕,居茂陵,卒年史无明载,一般认为在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司马迁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随家徙居茂陵,次年...  相似文献   

9.
吕后(公元前二四一——一八○年),名雉,是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刘邦在世时,吕后“佐高祖定天下”;刘邦去世后,她主持朝政十五年,继续推行法家路线和政策,巩固和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专政,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10.
<正> 陆贾(约前240—前170年),汉初著名的政论家、思想家和史学家。其生平事迹见于史载者仅有以下三事:一、在高祖和文帝时,曾前后两次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赵佗归属汉朝;二、刘邦与吕后死后,他出谋划策,使周勃和陈平联合起来粉碎了诸吕之乱;三、他曾向即帝位不久的刘邦提出“马上得之(天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的问题,引起刘邦的重视,命他总结秦所以失天下、汉所以得天下以及古代国家成败的经验教训,结果陆贾著成《新语》十二篇,从那些经验教训中引申出他自己的治国主张——这一点正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704年,即周桓王十六年,已在君位37年的楚国国君熊通,因周王室不允尊其号,怒而自立为武王.这种躐等破格之举,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君僭号称王之先声.虽然在正统史籍中,楚国国君仍被书为"楚子",但楚君从此以王为号,不再受到质疑,即使半个世纪后齐桓公经营霸业,打着"尊王 攘夷"的旗号,率诸侯之师伐楚袭蔡,其问罪之由也只不过避重就轻地列举了两条,其一是"尔贡包矛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其二是"昭王南征而不复",对"楚子"()号称"王"一事,竟然不置一辞!  相似文献   

12.
在读书治学时翻阅《辞源》、《辞海》,与古人的训话专著相比较,偶有所识,便写成卡片,记其得失。现择取数例,就教于相关专家与读者:1.“狐疑”、“狼狈”之误释《辞海》:.狐疑:谓遇事犹豫不决。《离骚》‘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汉书·文帝纪》:‘方大臣诛诸吕迎联,联孤疑’颜师古注:‘狐之为兽,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而称狐疑”’①<辞源补“狐疑:俗传孤性多疑,因以指多疑无决断。《楚辞》屈原《离骚》:‘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史记·文帝纪》:‘元年诏:方大臣之诛诸吕迎联,联狐疑,皆止联。’参阅北…  相似文献   

13.
论秦穆公     
秦穆公,名任好,成公弟,公元前659年至公元前621年在位,是我国奴隶社会末期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 两千多年来,人们对秦穆公的评价很不一致。唐人皮日休写过一篇《秦穆谥缪论》,是对秦穆公持否定意见的代表。这篇论文援引晋献公死后秦穆公不先立“贤公子”重耳,却立“不仁”的夷吾为惠公的事实而大发议论说:“圣人务安民,不先置不仁以见其仁也,不先用不德以见其德焉。苟如是,是见危者已坠而欲援,观斗者将死而方救。”把夷吾回到晋国之后“背内外之赂,诛本立之臣,蒸先父之室,故生民兴诵,  相似文献   

14.
《卷一·高帝纪上》迁员外郎、直阁中书舍人、西 (陵 ) (阳 )王抚军参军、建康令 (中华书局 1972年 1月版点校本 ,第 4页 ,下同 )。按 :中华书局点校本《校勘记》 :“张森楷《校勘记》云 :‘终宋世无西陵王 ,“陵”当为“阳” ,各本并讹。’按《宋书·豫章王子尚传》 ,孝建三年 ,年六岁 ,封西阳王 ,大明二年 ,加抚军将军。作‘西阳王’是 ,今据改。”考《宋书·孝武十四王传》 ,孝武帝次子子尚于孝建三年封西阳王 ,迁北中郎将、扬州刺史 ,大明二年加抚军将军。建康为扬州之属县 ,故萧道成乃得以子尚抚军府佐而领建康令。然员外郎与直阁中书…  相似文献   

15.
如众周知 ,至漠北之役以后 ,匈奴已经丢掉了河南地、河西、漠南以及大量的人口、财产 ,公元前60年 ,又失去了对西域地区的控制 ,政权已经非常衰弱。公元前 5 8年 ,乌桓乘匈奴握衍朐 (公元前60年至前 5 8年在位 )政权尚未稳固之机 ,大败匈奴东边姑夕王 ,“颇得人民”(《汉书·匈奴传》)。稽侯珊利用这样的政治军事形势 ,在其岳父乌禅幕的支持下 ,联合刚被乌桓大败而且损失颇大、惧怕单于惩罚的姑夕王以及匈奴左地贵人 ,自立为呼韩邪单于 ,并且立即发兵西击握衍朐大单于。《汉书·匈奴传》对握衍朐之死是这样记述的 :“骨肉大臣立稽侯珊…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打算就孟子的“仁政”思想作一点分析批判,而把对于这种思想历史影响的考察,局限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范围以内。管窥蠡测,聊供讨论。(一) 孟子在论及推行“仁政”的效用时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下》),以下引《孟子》只列篇名)又说:“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士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梁惠王上》)推行“仁政”,就能使民众归心于王,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有一匹骏马,他特别珍爱,养于宫中,精料金鞍,时时赏玩。一天,这匹骏马突然无病暴死,太宗大怒,要杀养马宫人。长孙皇后听到这件事,便在后宫给太宗讲了一段故事。她说:“齐景公有一匹骏马死了,他怒而要杀养马人。晏子当着景公的面,厉数马伕三大死罪说:‘养马而死,是你第一大罪;你惹得君王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先哲,是值得我们纪念的;但就学术观点看,他的学术思想,还有待于我们的讨论和再认识。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即周灵王二十一年。一生以教学为事,其弟子达三千人,身通六艺者有七十二。直到公元前479年,即周敬王四十一年他才死。孔子最熟悉旧籍,后世所谓《六经》,几乎都经过他的整理或  相似文献   

19.
唐初著名诗人宋之问死于何地,是历史上一个悬案。一说赐死于钦州。《旧唐书·文苑·宋之问》说:“睿宗即位,以之向尝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先天中,赐死于徙所。”一说赐死于桂州(今桂林)《新唐书·文艺·宋之问》说:“睿宗立,以狯险盈恶诏流钦州。……并赐死于桂州。”同时对他临死前的情况还有具体的描写:“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诀。祖雍请使者曰:‘之问有妻子,幸听诀。’使者许之,而之问荒悸不能处家事。祖雍怒曰:‘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 ’乃饮食洗沐就死。”《临桂县志》更进一步说:“桂州有之问宅,当是贬钦州不行,逼死于此。”然而从历史事实来看,我认为第一说比较可信。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孟子的时代和生平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其生卒年月不可确考,后人有多种推测,年表互歧。依据《孟子》七篇所反映的史实和孟子的经历,同战国史料互相参证,大体可以定为:生于周安王十七年(公元前38S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年(公元前295年)左右,享年约九十岁,与商鞅、吴起、孙膑、田忌等人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