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赵迪奉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5):42-44
古希腊神话以丰富的内涵,向人们传达了希腊先民的宇宙观、自然观、宗教观诸文化信息,探析这些充满神力和哲理的神话精神,可以让我们知晓古希腊先民的神话思维形态和神话制作方式。 相似文献
4.
骆越族群包括壮侗语民族中的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黎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民族。作为中国南方的土著民族,他们居住的地理区域相近,从事农耕稻作经济生产,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社会习俗同源。历史上,骆越族群先民口头创作传承的人类起源神话母题既有鲜明的族群共性,又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文化内涵丰富,流传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5.
6.
冯焱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5):79-82
中国的法文化、法哲学从文明发端之初就融入民族文化体系并一直活跃在主流文化体系,数千年不断丰富、发展、扬弃,形成公平、正义的民族法制文化内核。从儒家先祖皋陶“神兽断狱”到“立公弃私、君臣上下皆从法”的法家,中华先哲从理论到实践均建立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公共秩序体系。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中国法制文化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法“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法学思想,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7.
8.
水书起源时代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成勇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1):22-26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着重对水书中类汉字与汉字的形体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水书中类汉字大致产生于唐中晚期至宋代,是在短期内形成的,类汉字的形成标志着水书的形成。与此同时,本文还从水书用字、造字原理和文献记载等方面作了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9.
10.
塘子沟文化人类生活环境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德铭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塘子沟文化人类生活环境试探耿德铭以科学理论恢复远古先民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是考古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滇西旧石器时代晚期塘子沟文化①研究中必须探讨清楚的重要环节,因为自然生态环境是古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的不同导致人类用以适应、利用环境的生... 相似文献
11.
一、引论关于洪水神话的起源,近百年来国内外学者们的说法很多,观点也不一致,各执其理,互不沟通。多年来我们对世界各国各族洪水神话进行了广泛地搜集和多方面地比较研究,发现关于它们的起源虽然众说纷坛,但归纳起来大体有四种代表性的论断:一是古生代起源说;二是人类起源说;三是冰期起源说;四是传说时代起源说。古生代起源说。把洪水神话的起源定在四亿年至十亿年前。根据古生物学和考古学的方法,断定在古生代的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发生过洪水,因此说洪水神话起源于古生代。这种论断的根据太偏颇,他们只根据洪水环境,而脱离开… 相似文献
12.
贾德望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4,(2)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中说:“道以文为本,义乃道之舍”。文以载道,已成为古今共识。叶圣陶先生在其价g文教学二十韵》中提及:“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确,文章的思路,只有通过词语句之间的多维语义线索才能按清;作者的思想风貌,也只 相似文献
13.
李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
关于夏族的概念,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使用上并不很一致。我们这里所说的夏族是指夏代以前的夏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以及进入夏代以后的以夏氏族、部落为主体的夏王朝。这与后世所说的华夏族的概念是不同的。在研究和探索夏史和夏文化时,当然应该首先对夏族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夏族的起源地,夏族的播迁,以及夏王朝的中心区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便使夏史探索有所进展。这里,本文拟就这些方面试探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邓章应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2
水族有自己的传统民族文字,也有丰富多彩的文字起源神话。这些神话有不同的类型,但又蕴含着统一的叙事结构,包含了水书来源、利用水书斗法、水书受损、形成反书等元素。水族文字起源神话反映了水族先民创造文字时的一些情况和他们对于文字起源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彝族禁忌的起源及演变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兴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3):78-81
本文认为 ,彝族禁忌是在彝族先民巫术观的支配下产生的 ,源于彝族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彝族原始社会的禁忌具有神秘性、全民性和自发性的特点 ,古代社会彝族传统禁忌向着神圣化和世俗化两个方向分化 ,近现代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 ,彝族传统禁忌逐渐松弛乃至消退 相似文献
17.
赵红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2):54-58
几乎同时出现在明末清初的四部小说《开辟衍绎通俗志传》、《有夏志传》、《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和《历代神仙通鉴》,不约而同地皆以“嫦娥奔月”神话的情节为基础,重构了有特色的嫦娥故事,重塑了有意味的嫦娥形象,形成了生动、有趣的文学文本形态.若纵向观之,四部小说显示了嫦娥形象由反面向正面转变的轨迹;若横向观之,四部小说展现了“嫦娥奔月”神话移位为文学创作素材之后,所具有的极强的可塑性.纵、横两线在《有夏志传》中实现了交合,作品以全新的嫦娥形象演绎了全新的嫦娥故事,为那个时代独特的社会文化风貌作了最生动、最真实的呈现.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顽石——灵玉"中心意象是构建全书审美意蕴和艺术结构的重要手段,它含蕴着中国古代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审美理想。曹雪芹对这一意象创造性的成功运用,使得《红楼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具有终结性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20.
张乃彬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
人类要认识自■不能不追索自身的由来;因此,人类起源一直是个极有意义并富于魅力的问题。终于,从漫长的探索之路上,走出了达尔文,走出了恩格斯。他们庄严地宣告: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劳动是这一进化的伟大推动力。从此,旧的罩着人类起源的重重迷障被拨开了。然而,在我们几乎所有的教科书上,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命题,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