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备课时,教师与作者“融情,汇情” 作者之情和教师之情合二为一,形成一股汹涌澎湃的情感之潮,去席卷学生的情感之堤。 初读课文时,使学生“入情,汇情” 渲染与教材相一致的氛围,拨动学生“情”弦,与教材蕴含的情感及教师之情相沟通,相焊接。 3.精读、朗读中,使学生“移情,抒情” 在阅读教学中。导疑、导思、导创、动情、引情、激情;把课上得充满趣味,饱含情味,具有韵味,令人回味。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说:“小学生今天写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因此,作文是学生心理功能的学习实践,学生作文经历了一个“物”(客观事物)、“情”(观念情感)、“识”(认识水平)、“辞”(语言文字)的双重转化过程,换言之,在学生的作文中能反映出他们的成长足迹。当然这里的“成长”包括身心的成长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这些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解决“米”的问题.这一观点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素材仓库中的“米”十分匮乏.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如.写“一件难忘的事”.不是老师周末给“我”补课,就是妈妈雨夜送“我”上医院。写“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不是捡钱包,就是让座位。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课堂生活、课间游戏、同学间的趣事、街头见闻、邻里情、父母爱……为什么五彩的生活难以进驻学生的习作?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常常把身边发生的事一带而过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近几年来,我指导学生写生活随记,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习作中“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周和枝 《新天地》2011,(11):364-364
众所周知,热情、真情、激情是演讲的生命,是朗诵的法宝。语文教师因为具有特殊的教育内容,所以在教学中应富有激情。课堂上,教学语言不同于日常口头语言或广播员的播音语言,它是一种艺术语言,应该具有感染力。教师应当用自己的语言,激情四溢地把课上起来,往往可以带动学生的情感。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天真烂漫的性格,好奇好动的特征,自然决定了他们会激情涌动。学生的激情更是对教师的肯定、欣赏,教师的激情也会因此而升腾,这样就会把课堂推向高潮,推向完美。那么,教师的激情从何而来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5.
1.引言课堂英语(ClassroomEnglish)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使用的一种话语,主要用于课堂管理,组织教学,课堂活动,语言讲授和表达情感的各种习语。它是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语言能力。可是几年来,尽管我们再三提倡交际法教学,强调语言的运用.但作为体现语言运用县行之有效的课堂英语和尚未引起重视。笔者近些年带过几批实习生.也走访了部分中学英语教师.普遍反应课堂英语用的少,有相当一批教师几乎不用课堂英语。分析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无用论,认为高考用不上。高考主要是考语言知识,不考口语,更不会考…  相似文献   

6.
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除了视其是否做到“以文传意”外.还要看它是否能够“以情感人”。唐代诗人自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他把“情感”喻为诗歌的根本。狄德罗亦言:“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可见.他也把“情感”视为文学创作之基础。正如古人所言:“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五情发而为辞章”。这就是说,人们往往都是在有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的需要和欲望之后才去进行写作的。为此,在常规性的作文教学巾,适时而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情感诱导是很有必要和有意义的,它不失为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拓宽学生作文思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篇佳作不仅是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更主要的是字里行间跳动着作者的真情。目前,学生作文大多内容贫乏,语言枯燥,其中有章法技巧方面的原因,但关键是缺少感情投入.所写往往是老师强行规定或自己硬凑虚构,因而呆板乏味。古人云:“情者文之经”,“为情而造文”,那么,如何引发和培养中学生作文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作文达到有血有肉、有情有感呢?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首次把情感与态度定位为教学目标,说明情感态度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如何把握情感这根弦,以情优教,让课堂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促进学生知情交融和谐发展,很值得研究。本文谈三点见解。  相似文献   

9.
对于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我想每一位老师都深有体会。一句话.能让学生亲近你。激发起学习兴趣,思维的热情;也能使他们排斥你。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或情趣盎然的表述,或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话语都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思维的火花.让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走进瑰丽的知识殿堂。  相似文献   

10.
马景喜 《新天地》2011,(10):196-197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快乐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情谊和信任,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怎样才能打造快乐和谐民主的高中政治教学新课堂,首先要努力使课堂鲜活起来。一.从情感上,教师要热爱学生;二.从人格上,教师要尊重学生;三.从方法上,教师要调动学生;四.从目标上,教师要落实“三维”,以上几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促进,不可分割。打造快乐民主的新课堂,热爱学生是前提和基础,尊重学生是重要条件,而调动学生是形式的体现,落实“三维”是最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全文纵观语文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从“精心设计导语,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定的心理定势之中”,“善于提出问题,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生动、利于引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富于高尚激越的情感,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以及“结尾余音缭绕,耐人深思寻味”等五个方面,结合有关理论和教学实例较为翔实地阐述了阅读教学中教师语言诱导性的具体表现,说明了教师提高语言修养及课堂表达艺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授课过程就象一出舞台剧。尽管人们说一舞台小天地”,但毕竟是受限制的。如何能在小小的“舞台”上,形象地再现课文的丰富思想内容,如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如何使得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这是每位教师要思索的课题。人们一般认为,语文教师能讲普通话一口街清楚,字音准确无误,语言连贯完整,用向恰当就可以了。其实,这只是一个语文教师起码的基本功。一个比较优秀的语文老师,会十分注意讲求课学语言艺术的技巧,具有独到的语言风格,这样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敬佩和欢迎。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个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语言生动,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3.
谈英语的情景教学李瑞娟情景教学是一种比较实用的艺术化教学手段。我是这样进行情景教学的。一、创设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会话能力为了减少本族语对学英语的干扰,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地使用英语,教师要像一位优秀的指挥家,让学生充当表演的主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  相似文献   

14.
在作文教学中,总感觉效率不高,吃力不讨好,于是便抱怨学生: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方式,这些都是教学中反复讲过的,为什么一写便乱了方寸,变得像没学过似的?时间久了,语文教师的抱怨便影响了学生写作的热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尝试着写“下水”作文,是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当场习作。这样做的好处有三点:  相似文献   

15.
写作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教师就写作的谋篇布局、开头结尾、虚实详略等有关写作知识和行文要领讲了不少,但学生仍然是一筹莫展,难以下笔。很显然.教师的做法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有了认识成果的基础上的。因为写作是一种用语言来表达认识成果的活动.教师课堂上讲的多属于表达方面的问题.没有认识,哪来表达?而雷同的文章却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同样一件事情,会被几个学生不期而遇地写到了:或是某个学生就一件事情从小学低年级一直写到高年级。结果是写作的能力无从提高,写作的兴趣却日渐消失。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情感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情感与语言和问题分离,本文深入到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探讨情感与语言和问题的关系。指出:情感生成教学语言、情感性语言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有利于学生自我和主体性的发展。情感孕育问题入使问题的探索并实现问题的教育功能。认为情感与语言和问题由分离走向统一可能是提高当前大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谁是凶手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取文本信息,更是为了在阅读文字中学会解读,在欣赏作品中学会欣赏,在感晤情感中学会感悟,在揣摩语言中学会揣摩。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被人物精神所感动、被优美景色所陶醉时,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表情达意的良好契机,让学生披文入情,将文章之情和自身之情结合起来,“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18.
通常地,我们要求学生说:“唉,老师在讲课,要注意听……”,一直这样唠叼着,学生就学会了倾听吗?现在课堂中,不乏教师课堂上生动的语言滔滔不绝,而学生仅仅充当配角。等到作业一反馈又惊诧不已,责怪不断,冀‘大恶”者正是“好心”的自已!不如,我们学会去倾听学生,学会给学生足够表达的时问,学会带着朋友般的热情来聆听学生思考的足迹,触摸学生情绪的温度,发现错误中蕴含的新奇、荒诞中包含的合理……也许那样。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单调,缺乏真情实感。古人云:“情动于衷而成于言。”情感是不是可以成为学生作文过程中的催化剂呢?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育有如下阐述:“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语文素养的形成要靠学生的体悟,整个语文教育贯穿一个‘情’字”。因此,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是一名会“教书”的“书师”,更应当成为一名会”育人”的“人师”,这体现了语文教学对象由“书”向“人”的转变,蕴涵着丰富情感的人性化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