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发挥纪念活动的政治仪式与象征功能,成功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借助纪念活动诠释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认知基础;借助纪念活动追忆历史,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情感激励;借助纪念活动建构仪式谱系,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政治理论的热点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提升对这一问题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四大基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其哲学基础;事物普遍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关系的辩证法是其方法论基础;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必然结合是其逻辑基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现实奋斗的统一是其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催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促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由此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七一”是中国共产党诞辰的重要纪念日,“七一”纪念活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成长轨迹。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七一”纪念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表现为借助“七一”纪念活动加强党的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以及进行政治动员,体现出“七一”纪念的独特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4.
曹爱琴 《理论界》2008,5(2):17-18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文献。它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并进一步推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周志平 《兰州学刊》2006,7(6):85-87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中国化的开拓者、奠基者。他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与近现代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一,发展了马克思经济与政治的分析框架,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框架分析中进一步揭示政治的本质和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第二,确立了中国政治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并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和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思想。第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中国化的新阶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是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分为政治层面的中国化和学术层面的中国化两个方面.政治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辅相成、相映成辉,共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相似文献   

8.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如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要点与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系统了解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等。这些探索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奠定了重要的思想与实践基础,对于当前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产物,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的精神实质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国化的历史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中国革命、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成功运用和科学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当代诠释,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具体内容的方法论;在新的历史时期,自觉地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指导,要始终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际出发,牢牢抓住科学发展的实践主题,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要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创办于1985年,现设有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4个本科专业,设有公民道德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两个院级重点学科。重点学科是政治与公共管理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现设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经济政治建设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周恩来思想与精神研究等4个研究方向。本学科共有16名成员,政治与公共管理系主任徐贵权教授为首…  相似文献   

11.
政治经济学批判话语的缺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生产”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它表明中国学界的“问题式”还处于传统哲学思辨的轨道上,没有真正地走向社会历史实践。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人道主义大讨论,还是近来的现代性问题意识,都提出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实要求。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也需要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其提供一个历史与逻辑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从哲学层面对人所作的最高层次思考,而人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基础。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构建的人学取向。立足于人学理论关于"人的现实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构建应优化其针对性;立足于人学理论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构建应富有启发性;立足于人学理论关于"人的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构建应具有可操作性以及实践性;立足于人学理论关于"人的历史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构建应紧握时代性;立足于人学理论关于"人的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构建应注重综合性。  相似文献   

13.
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前提。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和核心,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的主线。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体现和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服务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具有一系列体现自身本质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表现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表现为其所具有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严整的科学体系,表现为其历史传承、主题、主线和体系结构综合揭示出的理论体系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表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高度融合、理论和实践不断与时俱进、内容及体系严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具有实践性、时代性、开放性及发展性的理论体系。这一系列基本特征也呈现出整体性特点。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角度,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状况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政治认同作用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增强其对大学生政治认同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含三层涵义:从形式上说,它是一个涵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化大众的双重辩证结构体系;从内容上说,它表现的是一种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从现实的政治生活上说则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一个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活的灵魂”深入贯彻到新的理论和新的实践,在当代视域中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创新,从而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继承、发展和螺旋式复归。邓小平的实践历程,展现了他独特的政治风范和精神气质,其创新性理论必将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和非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思想史上留下“普世”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价值诉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可以理解为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几十年的革命和改革一步步确立其民主政治的过程。而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体现和形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及理性升华的民主政治理论,又进一步推进着中国的民主进程不断地前进。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人手,以民主政治理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这一背景下的发展脉络和主题。  相似文献   

19.
郑晓军 《理论界》2014,(1):32-34
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党的十八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为履行政党职责,始终服务人民,不断增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而做出的战略决策。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命题,而破解这一命题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幽灵》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政治哲学论著中一部最深刻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其核心论题是"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的问题。德里达通过他的解构主义手法,一方面深刻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一味高赞的世界"同一性"自由主义制度的观点,同时也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永恒价值和不可或缺性,呼吁人类社会应该存在"多样性"。德里达的这种解构主义可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解构后的新的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