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祖光州固始"之说,首见于宋高宗绍兴九年秋,郑樵为莆田《荥阳郑氏家谱》写的序。至今所见郑樵"荥阳郑氏家谱序"三个版本《家谱后序》《荥阳家谱前序》和《荥阳郑氏家谱序》的发现与流传中,先后呈现出对"光州固始"不同的记忆形态及多元意涵。从闽籍学人对郑樵"荥阳郑氏家谱序"三个版本的收录、引用、选择与解释中发现,"闽祖光州固始"是郑樵的预设;"闽祖光州固始"之闽人,实指当时的漳州人和泉州人,今天的闽南人;闽(南)人记忆中的"光州固始",不仅有"永嘉之固始"与"光启之固始"之别、泉州人与漳州人不同的"光州固始"情结,而且还存在精英与民间的双向建构。古今闽籍学人对"光州固始"的记忆与诠释,均属文化理念建构,"光州固始"现象为中华文化认同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朱熹生于福建建阳,祖籍徽州婺源县.他的始祖名朱瓌.学术界都认为,朱熹先世的歙县故里是黄墩.《婺源茶院朱氏家谱》记载说:“始祖茶院府君讳瓌,又讳古僚,字舜臣,行廿二.先世居吴郡.唐乾符间(874—879年),避黄巢之乱,徙居歙之黄墩.天(礻右)中(904—907年),以刺史陶雅之命,领兵三干戍婺源,民赖以安,子孙因家焉.以府君官制置茶院,遂称茶院朱氏.” 由此可见,朱熹先世的歙县故里  相似文献   

3.
吴嘉纪,字宾贤,号野人,江苏泰州人.其卒年,诸家记载不一.杨积庆《吴嘉纪年表》尝广征众说: 汪懋麟《吴处士墓志》云:"殁于国朝康熙甲子(二十三年)春三月."陆廷抡《江村诗序》:"甲子秋,客广陵,再遇云家,则野人已前数月死矣."……袁承业《王心斋弟子师承表》云:"康熙二十二年卒,年六十九."《乾隆两淮盐法志》及《道光泰州志》皆作"年六十八卒".兹从《墓志》及《江村诗序》,"五月"姑从陆说.  相似文献   

4.
刘宗迪博士以汉末"传西王母筹"运动发端于关东为据,提出西王母信仰或神话发源于我国东部的理由是不充分的;其所说《管子》中《轻重己第八十五》中有关"夏至,而麦熟"、"天子祀于太宗"、"出祭王母"的记载也不能作为西王母信仰或神话源于我国东部的根据。仔细推敲,其"西王母信仰源于上古时代的秋尝仪式"、"西王母的原型则是秋尝仪式上祭拜的祖妣之神"的观点也不乏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许云和 《西域研究》2008,249(1):99-107
本文认为,德藏吐鲁番文书中的ch.2400、ch.3693、ch.3865、ch.3699四个写本残片背面残诗钞中的"晋史毛伯成"五字确为作者题署,由此可以判定残诗钞十四首诗中有十一首属东晋诗人毛伯成的作品.又据相关文献考察,知此诗卷正是《隋书·经籍志》著录的"毛伯成诗一卷".在考证毛伯成的生平事迹时笔者还发现,毛伯成在东晋因避桓玄讳以字行而不以名行,残诗钞之所以题日"晋史毛伯成"、隋志著录的毛伯成集子之所以题日《晋毛伯成集》与《毛伯成诗》,就正是这个原因.  相似文献   

6.
1 阿鲁威,字淑重,号东泉或以鲁东泉称之,蒙古人,生座年不详,一说至治、泰定年间曾任南剑太守和经筵官(1321——1327)(《元曲鉴赏词典·阿鲁威传》),一说约元成宗大德中前后在世,官剑南太守,内诏作经筵官参知政事(1925年)(谭正壁《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根据这两种说法,我们可以初步确定为:阿鲁威约在1295——1327年之间去世,这样就把他生活的时间扩展为32年.在关于他生平事迹记载的文字中,除此之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尚有他一轶事记载;他尝眷名妓郭氏顺时秀,而郭氏尤重王  相似文献   

7.
译文提要:本章译文主要记载了第七世噶玛巴却扎嘉措圆寂及其主要弟子.从本章可以看出,第七世噶玛巴却扎嘉措的弟子及信众不仅遍及卫藏、安多、康巴三大藏区,而且也有来自印度、内地、云南丽江等地;不仅有噶举派的僧人,而且也有格鲁派、萨迦派的僧人;不仅有一般的僧人和信众,而且有著名的学者和大师,比如藏族著名的史籍《青史》的作者桂译师循奴贝,还有大译师索南嘉措、恰译师仁钦却杰、夏鲁译师等许多大学者.这一方面说明第七世噶玛巴却扎嘉措具有渊博的佛教学识,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他是一位无教派之见且具有崇高威望的法王.此外,本章还记载了第七世噶玛巴却扎嘉措的大弟子噶玛噶举红帽系第四世活佛却吉扎巴益西贝桑波(简称为却扎益西1453-1522)幼年的一些活动及其在马年(1462)由第七世噶玛巴却扎嘉措为其削发,赐法名为却吉扎巴益西贝桑波,并赐夏玛巴之宝冠及封书.不久,亲教师国师仁波切和规范师贡钦嘉木白桑波为其剃度出家并授沙弥戒等诸多史实.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根据新发现的《刘氏宗谱》,对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身世和家世上几个问题进行考辨。一、刘铭传的生卒时间。关于刘铭传的生年,国内外各种有关专著和专论均说是一八三六年,这是正确的。《刘氏宗谱》也明确记载:“讳铭传,字省三,生于道光丙申年七月二  相似文献   

9.
《韶》乐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虁制《韶》乐:华夏第一乐章关于《韶》乐的制作,古文献有较明确的记载.《尚书·舜典》引帝舜曰:“虁!命汝典乐,教胄子”《孔丛子 ·嘉言》引孔子曰:“虁为帝舜乐正.”《史记·五帝本纪》亦引舜曰:“以夔为典乐,教(?)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于1983年11月30日向国内外发出了消息:在我国内蒙古新发现《尹湛纳希家谱》,此事引起国内外蒙古学界的广泛注目.蒙古族文学家尹湛纳希,乳名哈斯朝鲁,汉名宝衡山,字润亭(始祖博尔济忒氏,故姓宝,取自蒙古语“博尔济忒”氏第一音).于一八三七年五月廿日(清道光十七年丁酉四月十六日)出生在原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翼旗忠信府(今辽宁省北票县下府乡)的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于一八九二年二月廿五日(清光  相似文献   

11.
说“封”     
<正> 一、“封”字的本义问题“封”之本义,过去均从《说文》训为“爵诸侯之土也”.自郭沫若提出“经界”之新解后,现代诸家改而应之者日多.郭氏认为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封”字即是以林木为界之象形.郭说之主要论据有三:①据甲、金文字,“封”之字形,象植树于土,以明经界.②《散氏盘》记有划定疆界之事,铭文共十八个“封”字,郭氏曰:“除井邑封道一字外,均与近人之建立经界无异”.③引《周礼》司徒之职与封人之掌中之两材料,证明“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详见郭著《甲研上册释封》).“封”之本义如以郭说之“经界”为确论,则《说文》所解当属后起之义.《说文》云:“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寸,守其制度也,公候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古文封省.土,籀文封”.按,“封”字甲骨文作(?)、(?)、(?),从丰从土,或加“又”作(?)(京津4499),正如郭氏所说,均象植树于土,以明经界.金文形体亦基本相同,如《康候丰鼎》作(?),《调生簋》作(?),或有省“土”而于丰下加“又”者,如《散氏盘》“封”字作(?),象双手植树形.小篆作(?),篆体(?),殆为(?)之讹,“又”与“寸”通,故许慎析为“从之从土从寸”,徐锴又以“从之从土”为说,谓“各之其土也,会意”.(见大徐本“封”下注),后世治《说文》者  相似文献   

12.
《宋书&#183;乐志》歌诗“援俗入雅”倾向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萌 《殷都学刊》2007,(2):76-80
沈约《宋书·乐志》在乐府诗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改变《汉书·礼乐志》只记载雅乐正声的做法,首次将俗乐歌诗引入官修乐志,这是乐志文本传统的一次重大突破。其歌诗依据雅化程度分为四个层次:仪式雅乐,相和歌、杂舞与鼓吹铙歌,吴歌杂曲,西曲。"援俗入雅"主要指第二、三层次而言,尤以第三层次最为突出。《宋书·乐志》歌诗"援俗入雅"倾向,与乐志传统、音乐发展、政治格局、哲学思潮、地域文化、家学特征等多种因素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正> 李白《任城县令厅壁记》文中所云邑宰贺公,自元朝延佑三年,国史院编修曹元用在《二贤堂碑》文中误认为贺知章后,众多的地方志书,如:《一统志》、《山东通志》、《济宁州志》、《仲里志》、《金乡县志》等等,均从曹元用之说.笔者通过对贺知章传记及年谱的查考,证明贺知章从未当过任城县令,与李白《厅壁记》文中所说邑宰贺公,毫无关系.研究李白者,也未有一人承认是贺知章者.此贺公究竟是谁呢?《宋史·贺铸传》记载:"铸尝自言唐谏议大夫知章之后.且推本其初,出王子庆忌,以庆为姓,居越之湖泽.所谓镜湖者也,本庆湖也.避汉安帝父清河王(刘庆)讳.改为贺氏,庆  相似文献   

14.
说“尼”     
所联所尼"一语出自《山海经·大荒北经》,其全文为:"共工之臣,名曰相德,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统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想,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初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晋·郭噗注云:"邹,呕,犹喷阿;尼,止也。"又《尔雅注})中云:"尼者,止也,止亦定。"郭氏认为"尼"是"止"的意思,与"定"是同义词。这一解释来自《尔雅,释估》,以后的字典、辞书,皆把此义作为"尼"的常用义收录。对《山海经》中'尼"字的解释,历代各家皆祖《…  相似文献   

15.
刘潜之卒年,崔海正《北宋"东州逸党"考论》(《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一文谓其卒在庆历元年(1041)之前.据本传,刘潜"以进士起家,为淄州军事推官.尝知蓬莱县,代还,过郓州,方与曼卿饮,闻母暴疾,亟归.母死,潜一恸遂绝".则刘潜卒在石延年之前.石延年之卒,在康定二年十一月(欧阳修《石曼卿墓志》),康定二年二月改元庆历,谓刘潜卒于庆历元年前,是.然《考论》之说,过于笼统,刘之卒年,实可坐实.按,刘潜与张方平有交往.《乐全集》卷二有《哭刘潜》诗一首,诗末有小注云:"君没二年,西陲聚师,朝廷校用才士,而碌碌竞进矣!"若考得"西陲聚师"所指何事,潜之卒年即可得.  相似文献   

16.
《左传》 所记载五十多次各类盟誓史料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人文精神. 对其进行搜集、 分析和整理, 揭示和讨论春秋时期盟誓文化的内涵, 包括 "盟" 与 "誓" 具体文化内涵的区别、 盟誓的参与者作用、 盟誓物质条件文化含义、 盟誓的过程的具体描述、 所体现的宗教信仰以及与盟誓结果相关的术语概念, 可从多角度再现盟誓文化全貌.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孔子乐之思想的研究多结合《乐记》来展开,但是,实际上《乐记》虽然继承了孔子的乐之思想,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扭曲之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孔子讲"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实是讲礼的规范作用,教民如何去做,而经荀子到《乐记》,则无限地夸大了乐的政治功能,甚至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程度;其次,对"郑声"的解释,后人多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乐论》中的记载来加以理解,实际上这些书中的资料来源并不一定可靠,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孔子乐之思想有过度发挥之处;再次,孔子既肯定乐的形式美,又重视乐的内容,提出的目标是"尽美""尽善",而《乐记》对此有篡改。总之,《乐记》强化了乐的教化功能,完全否定了乐的审美功能,僵化了乐的创作原则,从而使乐完全沦为政治的附庸、教化的工具,这是对孔子思想的过度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孔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根据走马楼汉简《都乡七年垦田租簿》,张家山汉简中的《田命籍》或许应定名为《田命令籍》。之所以被称为《田命籍》,很可能是《户律》的抄本漏抄了"令"字。《田命籍》是登记对某些特殊人群豁免田租的籍簿。综合文献记载,汉初被免征田租的,有卿以上高爵、中高级官吏、"乐人""邮人"和优秀工匠等。《田租籍》的主要功能,是记录纳税民户耕种了多少舆田(垦田)和必须按舆田(垦田)缴纳多少田租,也具有分户统计耕种田亩总数和缴纳田租总数的作用。它的券书格式,就是北大秦简《算书》记载的舆田亩数、税田亩数、产量租率和应交多少田租的文书格式。之所以会出现误券和更改券书的现象,是因为算术知识的普遍缺失和县、乡有简、详两个券书版本。  相似文献   

19.
《全宋诗》册三七卷二○四六页二二九九一王予可小传:“王予可(~1172),字南云,吉州(今江西吉安)人。南渡后居上蔡、遂平、郾城间。……作品中多避宋讳,遂以诗文名,佯狂玩世。金大定十二年兵乱,乱兵将领知其名,欲挈之北去,未几即病卒。事见《中州集》卷九,《金史》卷一二七有传。”卒年有误,王予可卒于1232年。考《中州集》,王予可小传云:“壬辰北渡,为顺天军将领所得,知其名,窃议欲挈之北归,馆于州之瑞云观。……不数日病卒。”《金史.王予可传》有关其卒年的记载与《中州集》同。据此知,予可死于壬辰年。但在金统治的一百余年里,壬辰岁有二…  相似文献   

20.
颜浊趋进谏曰 :“君乐治海上 ,不乐治国 ,而六月不归 ,彼傥有治国者 ,君且安得乐此海也 ?”(正谏篇 P2 0 7)按 :下“治“字盖涉上文而误 ,作“治”非其指矣。《韩非子·十过篇》作“奈臣有图国者何 ?君虽乐之将安得 ?”可据校改下“治”为“图”。虎豹为猛 ,人尚食其肉、席其皮。 (敬慎篇 P2 64 )按 :《意林》引作“虎豹虽猛 ,人食其肉。”为犹虽也 ,推拓之词 ,《意林》以意改之耳。王叔岷《古书虚字新义》“为犹虽也。《庄子·知北游篇》‘六合为巨 ,未离其内 ;秋毫为小 ,待之成体。’两为字并与虽同义。《楚辞·七谏》洪兴祖补注引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