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艳玲 《社科纵横》2009,(7):162-164
呼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言语交际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呼语的使用,不可避免地要反映社会风俗和社会观念,使社会生活里存在的男女之间的各种差异表现出来。本文着重对汉语及英语呼语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言语打断作为会话交际话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不仅仅是对话轮转换规则的违反,还是对语言和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会因说话人的个人交际意图和个人交际策略不同而有所不同。而说话人在进行言语交际时,在言语打断形式的选择上亦或是选择何时打断以及怎么打断谈话,都不是任意的,在交际中进行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语言选择都是对相应语境做出的顺应。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交际者对言语打断的选择是对交际语境的动态顺应,包括对社交世界、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选择顺应。  相似文献   

3.
一、几个界限 1.1语言与言语  我们在研究词与非词 的划界问题的时候,有必要将语言和言语 区别开来。其一,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言语是语言的实际运 用,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一句的话。这里 有偶然的、非语言因素的东西。象“今天a, 我ia,要─—上─—’·那·个·那·个 ──理发─—,理发铺─—,去理──理 ──理发”、①这样的句子,我们不准备当 作研究对象来分析。否则,将有一些似词 非词的成分混进来;其二,语言单位是静 态的、尚未体现交际功能的单位,言语单 位是动态的、已经体现交际功能的单位。 “鱼”作为语…  相似文献   

4.
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和情感功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艳君 《学术交流》2005,(5):138-141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的普遍现象,在言语交际中,它是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近三十年来,语言学家从各个角度对语码转换的机制、模式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语码转换一方面具有社会功能,可以改变社会场景以确立新的交谈性质。另外一方面,在交谈过程中,语码转换也反映了说话者的心理、感情以及人们对某种语言或变体所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刘娟  魏玉文 《社科纵横》2010,25(9):169-171
言语得体是说话的根本原则,能否成功地用英语进行人际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说话者在表达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的得体性。本文首先论述了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什么是言语得体,并分析了在英语学习中,造成英语口语表达不得体的原因。其次论述了如何使用得体的英语进行交际,并强调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最后指明在英语学习当中要注意英汉两种文化因素的差异性,了解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关系,了解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关系,从而使我们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道、得体的英语进行交际,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菊娥 《唐都学刊》2002,18(2):125-128
语言的形式与功能之间并非总密切相关。交际实质上是一系列的交际行为或言语行为 ,而任何言语行为由最少两种或典型的三种分行为组成 :非语内表现行为、语内表现行为和言语表达效果行为。分析言语行为以及语言的各种功能有助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掌握如何利用语言知识来实现语言的各种功能  相似文献   

7.
黄西林 《社科纵横》2007,22(5):171-172
本文主要从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距离、触摸行为、语音语调几个方面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非言语行为的一些差异,从而说明具备非言语交际行为的知识对于语言学习者的重要性,帮助人们了解如何避免和消除交际过程中的误解和障碍。  相似文献   

8.
关于语言交际中的非语言表现形式的探讨裴玉葛宝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进行交际、沟通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主要借助于语言。但在现实的交际中,人们并不仅仅依靠语言,而是更多地需要运用多种非语言交际形式进行交流信息,传情达意,补充、辅助语言交...  相似文献   

9.
龚柏岩 《学术交流》2004,(5):133-135
语境是语用学的一个重大理论,它在语用学对意义的研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语境是决定词或话语确切含义的语言方面和非语言方面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具体说包括话语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言语交际是人们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是最基本的语言现象,是语言的具体运用。由于语言自身具有多意性和模糊性,在具体交际过程中需要具体的语境来确定其意义。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合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断孤立起来分析,就难确定这个语言片断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10.
人类语言的本质问题似乎是语言研究的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不少语言学家和哲学家曾通过对比人类语言与动物交际系统的区别,探讨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交际系统的一些内部结构特征。本文通过总结Bickerton(1995)的有关阐述,讨论人类语言与动物交际系统的本质区别。笔者认为,人类语言的复杂性是任何动物交际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其中句法(syntax)是人类语言所特有的结构体系,它体现了“人类语言的核心”,是“人脑的一种内部机制”(Bickerton1995)。至于人类语言(句法)的起源,需要我们去探求的方面还很多。目前,句法的起源仍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11.
孙华 《社科纵横》2009,24(2):112-113
称呼语是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用于当面打招呼的、能够表达彼此关系的名称,是言语交际过程中表示“界定彼此关系的词语”,具有一定的非系统性、灵活性。当今社会因为经济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心理状态的变化,导致陌生人之间的称呼发生很多变化。有的由几千年的尊称变成了贬称或者被称呼者拒绝使用,本文通过探析“同志、师傅、先生、小姐”等这些称呼语的使用,来探讨其变迁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2.
伍卓 《唐都学刊》2002,18(1):126-128
英语习语是英语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 ,其中非言语交际习语的存在既表达了丰富多彩的非言语行为 ,又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语言的内在文化信息。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英语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构成的习语自有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邹长虹 《社科纵横》2006,(11):178-180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同人类社会一样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澳大利亚英语是众多英语变体的一种,由于受到历史、地域文化、政治经济的影响,澳大利亚英语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色,与英国英语有较明显差异。它风格独特,呈现混合语言特点。本文专就澳大利亚英语的历史背景、语音、词汇、语法等特征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人们所熟悉的讨价还价这一言语交际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认为现实生活中的讨价还价往往抵触着言语交际所普遍遵守的合作原则之质准则和礼貌原则之多项准则而引发而存在:在讨价还价的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较之礼貌原则具有更大的约束力。本文还试图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的有关理论对可作为一个语言变体和一种言外行为综合体的讨价还价作出具体的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15.
王金霞  韩松 《社科纵横》2012,(8):172-173
委婉语是语言实现其交际功能的重要途径。在言语交际中,委婉语信息的传递和解读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语境包括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本文从委婉语的典型特征、分类和语境与语义的关系入手,分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委婉语对语境的依赖。  相似文献   

16.
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晓光 《学术交流》2001,(1):144-146
在外语教学中强调跨文化交际,要求用社会语言学的基本观点解决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关系、外语教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使用语言不能脱离社会环境.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延续下来的生活方式与信念,这些方式和信念的总体决定了人类生活的性质.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外语这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工具。就语言本身而言,它具有一种奇特的矛盾特性:语言是同民族互相交际的工具,又是阻碍不同民族互相交际的工具。由于这个原因,翻译作为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之间沟通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任务是根据译者本人对原著作内容的理解(如语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同的语言和方言在这里交汇,因而大学生的语言深受此影响。在交流中,大学生们经常会有意无意的进行语码转换以期达到所需的交际目的和效果。通过对大学生语码转换的分析,本文运用语言接触、合作原则以及范畴化等理论从社会语言学、语用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大学生语码转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非言语语及其跨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学家们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群体约定俗成的,通过学习获得的,由语言、词汇、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它是表达意义和交流思想的交际工具。然而在实际生活中除了用这套语言、词汇、语法的语言符号外,还常常有一套没有语音和语法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语文的产生和发展、语文的基本内容、语文具有一定的时间性三个方面的论述中得出,语文是一种活动的结论;又从语文活动的基本目的、语文形式区别于内容而相对独立、语文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三个方面的论述,进一步推出:语文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性活动。最后作者回答:语文是人类特有的言语交际活动,而且是一种工具性活动,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性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