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1 500~1 800密度等级轻集料混凝土,进行了系统的回弹法测强曲线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JGJ/T 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中统一测强曲线直接用以检测轻集料混凝土强度时,所得的强度换算值会偏高,导致结构安全系数降低;建立起了1 500~1 800密度等级强度等级范围为LC15~LC50的轻集料混凝土回弹法测强专用曲线,其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2.0%,相对标准误差小于14.0%,符合JGJ/T 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对专用曲线的误差要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低渗透未饱和油藏的产能公式,通过达西公式,推导并得到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的未饱和油藏的IPR曲线方程。结合矿场数据对IPR曲线方程进行了验证,并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介质变形、含水率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变形系数越大,产油量越低;井底流压小于饱和压力时,IPR曲线存在最大产量点(拐点);相同条件下启动压力梯度越小、变形系数越大,最大产量点对应的井底流压越高。含水率变化对最大产量点位置影响不大。研究成果对合理开发低渗透未饱和油藏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压强度是混凝土最基本的力学性能指标.影响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很多,文章研究了陶粒的最大粒径和级配对陶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陶粒粒径越大,混凝土抗压强度也越低.最大粒径相同,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相接近,连续级配的混凝土比单粒径和间断粒径配置的混凝土强度稍高.在级配相同的情况下,骨料的强度越高,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4.
对近年来高强混凝土高温性能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与分析,包括热工性、高温下和高温后力学性能以及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爆裂性能。其中,高强混凝土热工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且研究结果离散性较大;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变形性能、弹性模量、泊松比、应力 应变关系等,而对高强混凝土结构、构件高温力学性能和温度场分析方面的研究较少;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爆裂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爆裂规律和爆裂抑制措施,对爆裂机理和微观结构的研究较少。本文分别从3个方面指出了高强混凝土高温性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为深入研究高强混凝土的高温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层内混杂纤维布(IHFRP)对混凝土圆柱体的加固效果,通过24个混凝土圆柱体的轴心抗压性能试验,分析了各种IHFRP约束混凝土柱的破坏形式、承载力、变形性能和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结果表明:IHFRP可显著改善柱的承载力及变形性能;对于相同层数纤维布约束试件,随着IHFRP中碳纤维含量的增加,承载力增长显著;相对于单一碳纤维布(CFRP)约束试件的峰值竖向应变,3种IHFRP约束试件峰值竖向应变提高了60%~100%;将IHFRP应力-应变模型与试验曲线进行对比,拟合效果良好.试验结果为桥梁墩柱和框架柱等构件的加固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实际铁路大桥工程为背景,以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问题为目的,通过试验分析了矿粉、粉煤灰对水泥化学收缩和干燥收缩的影响,结果显示:内掺50%的矿粉能够大幅度降低早期塑性阶段的化学收缩,对减少后期的化学收缩也有一定作用,矿粉与粉煤灰复合后对降低7 d以内的化学收缩都有显著作用,粉煤灰比例越高,作用越明显;单掺加矿粉会增加干燥收缩值,而采用矿粉与粉煤灰复掺的方法则能够有效提高体积稳定性。根据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试验分析,并结合工程要求和化学收缩、干燥收缩试验结果与分析,提出了优化大桥原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方案,经过实际施工检验,有效避免了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根据作者建立的预应力混凝土曲线梁理论模型及程序,用计算机模拟试验的方法定量地分析了圆心角、预应力、混凝土强度、纵向钢筋配筋量、箍筋配筋量等主要因素对预应力混凝土曲线连续梁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关键构件机械性能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表面形貌、表面应力集中以及表面残余应力状态等。对18CrNiMo7-6合金钢同一工艺下的拉伸试样表面形貌和残余应力进行了测量,得到试样表面应力集中系数。通过拉伸试验,研究了表面形貌、应力集中系数和残余应力对18CrNiMo7-6合金钢拉伸试样机械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表面粗糙度、表面应力集中系数的增大,试样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降低;残余拉应力对试样的屈服强度影响不大。通过有限元ANSYS软件仿真分析,得到了拉伸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残余应力并不影响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和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9.
该文叙述了国标GBJ107-87规定的混凝土标号与强度等级的关系,着重介绍了水工钢筋混凝土、水工大体积混凝土以及浆砌石坝胶结材料用混凝土的试件尺寸、期龄、保证率、混凝土标号和强度等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层法对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利用计算机数值计算方法,模拟预应力混凝土多跨连续梁的加载试验全过程,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非线性特性,通过各层单元引入对应材料的非线性模型,并采用离散裂缝模型,能较正确地模拟预应力混凝土梁从弹性状态到极限状态的受力特性,算例表明该方法既能使混凝土非线性分析的结构模型得到简化,又能较好地预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正截面裂缝开展、荷载挠度曲线关系和钢筋及混凝土的应力变化过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影响消防安全的因素众多.文章采用专家评价法选取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学校防御火灾能力和师生抵御火灾能力这3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讨论,根据各因素之间存在模糊不确定性的特点,提出一种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消防安全评估方法,通过构造模糊一致矩阵,求得各个影响指标的权重,保证了评价结果的正确性,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现代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伴随该类建筑物火灾的时有发生,混凝土结构遭受火灾后的损伤机理以及评估和加固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以一个实际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局部遭受火灾为例,从火灾后的检测、受损鉴定和加固设计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加固修复方法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对今后类似结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高校火灾事故的危害 ;从火灾事故发生、发展和危害后果上分析了高校火灾事故的特点 ;针对火灾预防工作中的不利因素 ,提出了预防控制高校火灾事故的对策 ,即实施依法预防、以人为本预防、安全科学预防和安全技术预防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高校迅速发展,但高校消防安全工作并不近如人意。本文将就目前高校消防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剖析,并提出了改善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火灾事故责任认定的行政可诉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律规范和司法实践中,关于火灾事故责任认定的行政可诉性问题存在着现实的矛盾和分歧.为了澄清问题的实质,笔者从火灾事故责任认定的本质出发,清楚认识其根本属性,并从法理的角度理顺火灾事故责任认定的有关法律规定的位阶、效力,进而明确火灾事故责任认定是一种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以期在我国法律制度中尽快取消一切与此相对的不适当的法律规定,对于火灾事故责任认定的行政可诉性形成统一的认识,以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影响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各种因素,并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社会状况塑造了消防技术,消防技术发展的不理想必须从社会中寻找原因,是许多不利性社会(关键是体制性障碍)原因制约影响了消防技术的顺利发展。通过包括改革社会的相关制度在内的社会发展来发展消防技术。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层面上对中国消防技术发展的动力源进行分析后,给出合理利用三者之间的合力来发展中国消防技术的建议。即利用SST(技术的社会形成)的视角和系统论的观点审视和分析中国消防技术发展的问题,试图打开消防技术的"黑箱",为政府科技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由于钢 混凝土组合箱梁桥比同跨度的混凝土梁桥要轻,因此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车桥动力相互作用更加明显。为了更精确地分析其动力响应及冲击系数,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钢 混凝土简支组合箱梁桥的车桥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车辆荷载作用下简支组合箱梁桥的动力特性;根据简支梁跨中的最大动位移与最大静位移之比,计算了不同结构参数下钢 混凝土简支组合箱梁桥的冲击系数。结果表明:在常见速度范围内,车辆过桥速度对冲击系数的影响总体呈上升趋势;对于同等跨度桥梁,双轮荷载激起的桥梁最大跨中挠度和冲击系数均比单轮荷载作用时小,但前者引起的跨中最大加速度远大于后者,且这种现象随荷载过桥速度的增大而明显。说明对于质量相对较轻的公路钢 混凝土组合箱梁桥,在冲击系数的确定中应考虑较高速度下不同车辆模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打破传统文论的樊篱,从理论到实践实现了文艺学研究方向的内转,对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探讨"陌生化"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审美突破,进一步从3个层面分析了达到"陌生化"审美效果实现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加高效准确地评估地铁换乘站发生火灾事故的等级,文章基于火灾动力学模拟工具(FDS)模拟了宁波市某地铁换乘站的火灾现场,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改进了地铁换乘站火灾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模糊分析法对地铁换乘站的火灾风险进行了评价,并且在模拟现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人员撤离方案。结果表明,该地铁换乘站的火灾风险综合评价为一般安全,影响疏散的各种因素导致各个出口的可用疏散时间只有4~7分钟左右。研究证明FDS能够很好地应用在地铁换乘站的火灾预防中,有利于火灾风险的评价与火灾来临时人员撤离方案的规划。本研究为特定环境范围中的火灾预防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