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试从历史的角度,将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置于中国百多年现代化运动的大环境中去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考察,以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邓小平现代化思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从建国初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到当前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重大课题,较好地处理了确立现代化目标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层次性与整体性、理想性与现实性及指标化与系统性等诸多关系,也开启了反思现代化目标与现代化实践关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史中的现代化迟缓原因问题的探讨,在方法论上抛弃了简单的“外因论”和“内因论”,试图从更广阔的视野上来把握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以罗荣渠先生为代表的“现代化新论”断定,中国现代化的迟缓是中央集权的王朝统治结构的自身衰败过程和“半边缘化即半殖民地化过程”的结果。实际上,如果从时间规定性的角度看,中国现代化迟缓的原因可分为两类:19世纪中叶以前,其原因完全存在于中国社会内部,而19世纪中叶以后,则是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发展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同样也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方式。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现阶段将网络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 ,是可能的 ,也是必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系统来适应网络化时代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5.
论陶行知以新教育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在对新教育的探讨和实践中 ,形成了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重要思想。他的认识已远远超越了一般性的以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现代化观念 ,实际上已较明确地提出了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心理习惯和人的整体素质全面实现现代转型的理论。同时他在当时的条件下努力探索通过教育推进中国社会全面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他的一生事业为中国现代化做出了十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相关的理论入手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内容不仅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理论的内涵以及对其全面理解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还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性及其意义进行了探讨,最后将重点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路径上,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的、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教会大学与中国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正平 《文史哲》2007,(3):127-134
教会大学作为受到不平等条约保护、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中外教育交流的载体,在中国大陆存在了70多年。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重要时期。70多年间,教会大学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培养了一批人才,促进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在传统封建教育衰败、瓦解直至被废除的历史过程中,教会大学所起的作用,总的来看,是加速而不是延缓了这个过程。对于近代新式教育的产生发展而言,教会大学以多种方式为推进这个过程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超前思考,就是指科学的预见,它是人类为寻求发展、展望未来的思维活动,是思维的创造性、建设性、能动性的集中体现。它立足现实,却能超越现实;它立足今天,却能展望未来。超前思考,并非人人具有,它需要睿智与魄力,需要学识和胸怀。而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卢作孚就是这样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当我们认真阅读《卢作孚文集》时,就不禁会被他六七十年前在中国现代化、交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教育现代化的涵义进行了探讨,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其本质特征是对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完善,其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其次讨论了推进浙江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到2015年,全省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段教育普及化,基础教育素质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社区环境学习化,办学条件现代化。最后提出了推进浙江教育现代化的一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优先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实践必然。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内涵,主要体现为教师的中国式现代化、教师教育理论体系自主现代化及教师教育实践自洽现代化。实现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必须要破除教师教育综合投入不足、运行机制不畅和文化生态不良的现实制约,坚持以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做行动,以教师教育体制现代化建设为关键保障,持续深入推进教师教育综合化改革。  相似文献   

11.
王春雨 《理论界》2004,(1):145-145
邓小平立足知识经济时代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对教育现代化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进行系统地全面科学的论证。邓小平教育现代化思想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科学性,是指引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社会现代化实质上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发展和综合进化的过程,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有意识地改变人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社会实践过程。人是社会的主体,因而也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社会现代化依赖于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社会的现代化。教育不仅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而且具有促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交流与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部世界教育史 ,就是一部各民族教育相互交流史。本文回顾了近代以来欧美及中外教育交流的历史轨迹 ,揭示了教育交流对推动教育现代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重要意义 ,并进而分析了教育交流的主要特征及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3.
廖大伟 《社会科学辑刊》2022,(2):194-199+209
实现中国现代化,就是对标世界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条艰辛而漫长的道路上,孙中山无疑是历史上的伟大先驱、激励后来人的一座丰碑。从乡村到城市,从经济民生到国家政体,从实业计划到建国方略,从中外关系到世界大同,但凡那个时代能够知晓的领域,与现代化相关的话题,他都有过敏锐的思考和用心探索,而且胸怀越来越宽,视野越来越广,思考的脉络非常清晰,诉求的目标非常明确。分析中西文化,实行三大政策,彰显了他的辨识度及与时俱进。中国的现代化“对全世界都有好处”,孙中山的问题意识显然已是世界性的。对实现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以及在这条道路上的伟大实践,孙中山功勋卓著,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14.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夙愿,是中国社会进步与历史变迁的主题之一。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追求现代化的百年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思想体系。从演进理路来看,党的现代化思想可从时代背景、战略部署、战略步骤、客体向度四个维度进行梳理归纳;从演进规律来看,党的“整合型领导力”是这一思想的内生动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其逻辑主线,对内“发展追求”与对外“和平指向”的辩证统一是其基本进路。在新发展阶段,应坚持以建设现代化政党为根基推动国家现代化,用人民逻辑驾驭资本逻辑,将共同富裕作为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人的现代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现代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促进人的全面、持续发展,人的现代化教育促进人的现代化,推进社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宗教教育与20世纪中国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东升 《贵州社会科学》2008,217(1):133-136
北洋时期的宗教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全国教育事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整个宗教教育来看,教育体系日趋完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从幼稚园到大学宗教教育体系,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宗教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世俗化的人才,他们活跃在当时中国的政府部门、工商业、文教事业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7.
教育现代化与学校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学校图书馆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学校图书馆应具备的条件,分析了我国学校图书馆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加强我国学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论述了实现艺术教育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知识化的管理人才;现代化的管理装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化哲学大体上经过了四个历史演进阶段,“中体西用”是现代化哲学的起步形式;进化论是第一个超出封建主义传统哲学范畴的世界观理论;文化哲学反思是中国现代化哲学的多角度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中国现代化哲学提升到科学实践观的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基于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强国建设之需,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实践过程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道路探索的最新认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根植于现代大生产的普遍规律,蕴含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独特基因,包含着对西方教育现代化理论的反思与批判。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内涵丰富,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教育,价值立场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目标宗旨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质是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高质量为核心意涵的新型教育发展模式。深入理解教育现代化何以是“中国式”和中国教育何以“现代化”等问题,还要平衡我国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聚焦科技、生产和人的现代化,统筹教育的物质、制度和观念现代化的关系,协同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在实践中推动教育现代化事业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