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步入新世纪的中国民族电影艺术面临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挑战,我们该如何在历史语境与现实社会的冲突中坚持"自我/主体"意识,保持与世界的对话呢?坚持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扬弃,既是民族电影艺术繁荣的必然路径,又是其生产策略的客观要求;成功的电影文本建立在与社会文化、时代背景和民族精神互动的基础之上,而对人性的关注又是所有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之所在。因此,民族电影艺术要善于从传统中继承和批判,以变动的社会历史环境为表现题材,关注人性,积极反映时代精神,实现电影创作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2002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新世纪初2002年作家的心态是平和、沉静,以洞明世事的心态观照现实和历史.作家心态的这一转换,导致2002年中短篇小说作品新意的一现呈现.与20世纪90年代作家在市场经济下迷惑、浮躁的心态不同,作家对现实生活中的改革,已经心平气和,恰如其份地作出估价.他们不只以平和、平静、平实对待现实生活,也以平和、平静、平实对待历史.在创作方法问题上,作家在2002年也以平和、平静、平实的心态对待这一问题,从创作对象的特殊性出发,选择和采用最能反映和表现创作对象实际的某种创作方法,所有这一切,促使2002年中短篇小说佳作的问世.  相似文献   

3.
社会心态是人类群体、民族、团体及个人受一定社会环境影响在意识行为上的反映和表现,社会心态对历史进程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45年前),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社会心态在这一历史运动过程中亦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民族传统是一个民族由历史沿袭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等有机综合体,是该民族在漫长历史实践活动中积累而成的稳定的社会因素。它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是一种巨大的历史力量。每个民族在建设自己的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如何对待本民族传统的问题。一、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是决定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制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一宗伟大的历史创造活动,但是,每个民族在走向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国际法上的人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上的人权问题牛文军人权,本是国内法上的概念,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权问题开始全面进入国际法领域,并迅速发展成为国际法上的一个新的分支。由于各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不一,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民族传统、历史条件等因素各异,它们在人权问题很多方...  相似文献   

6.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人们共同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传统,也都要发展进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民族传统和民族进步问题,既是一个理论认识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探讨研究这个问题在当前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分几个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南方论刊》2011,(10):I0035-I0037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析殷人的祭日习俗及文化传承功能陈智勇殷人的祭日习俗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现象,反映了殷人特定的社会心态。透过这种社会心态,我们可以识别出当时祭日习俗的真正底蕴。即我们不能仅仅置祭日习俗于宗教迷信这一认识层面上,而应当深入挖掘该习俗在历史的流变中所具...  相似文献   

9.
藏族民间文学十分发达,在其众多的民间文学样式中,民歌是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它不仅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族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优秀的藏族民歌能够展示出藏民族生存的地域环境的奇丽旖旎的风光、优美如歌的语言、多姿多彩的风土民情、神奇魔幻的宗教境界、别具一格的民族心态……总之,藏族民歌是藏族人民生活的艺术显现。藏族歌手在其广阔而独特的艺术背景之下创造出了反映他们审美情趣和  相似文献   

10.
所谓国民文化心态,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存在的感知和认同,并由此表现为以感情、风俗、习惯乃至道德观念、审美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倾向(谢泽生:《民族文化心态的失衡与调适》,《兰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4期)。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与时代历史特征相结合而产生的一定历史时期的国民人格价值意识、道德观念意识、文化社会心态与审美心态等的综合。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人们都会深深地感到我们社会的国民文化心态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标志,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从经济基础上摧毁了国人传统社会心态赖以存在的现实基石,使我国的国民心态与传统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17,(12):35-42
纵观美国反战电影的百年历史,它先后经历了由外而内、由暴露而反思、由民族而人类、由现实而哲理的发展历程。美国所经历的世界性大战,有光荣,也有错误,这为美国反战电影的兴起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内容;而其国家精神与民间反战运动,也为美国反战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激情与活力。美国反战电影在历史发展与积淀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美国电影的反思精神与大国意识是相伴而生的。大国心态给美国反战电影带来了一种优越感,也带来了一种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在民族问题上,列宁是非常谨慎的。他特别强调必须慎重地对待历史上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感情。他不仅把这一思想写进了俄共(布)党纲中。也写进了他亲自为第三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草拟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中。可见,列宁是把这个问题提到了纲领性的高度来认识的。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总是比较复杂的。民族感情,包括正当的民族感情和种种狭隘的民族感情,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比民族问题中的其他问题要复杂得多。而且,在民族关系中,它又是一个具有极大的尖锐性和敏感性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极大的现实性的问题。因此列宁反复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一定要特别慎重。  相似文献   

13.
坚持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待国内外民族问题的根本立场,是我党在民族问题上一贯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但是采取什么形式实现民族平等,必须从各国的具体情况出发。列宁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曾经明确地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此外,如果谈到某一国家(例如谈到这个国家的民族纲领),那就要估计到在同一历史时代这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具体特点。”我们党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就是依据我国民族关系史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而制定的,因之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在以西方强势国家为主导力量的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民族电影文化依然弱小且身份暧昧.尽管中国电影在全球化、产业化道路的探索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如何做到商业与艺术的双赢、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等问题依然是中国电影尚待解决的基本问题.坚持民族文化立场,走"和而不同"的创作路线,不仅是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和维系文化生态平衡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宋全成 《齐鲁学刊》2004,(1):151-15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两德统一以后,德国越来越成为事实上的非典型的移民国家,移民社会问题成为德国社会问题的核心。德国人内部针对移民存在着广泛的不信任和防御心态,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暴力排外行为。其原因在于德国政党、政府和社会大众不愿意承认德国作为非典型意义的移民国家存在的事实。从2001年起,德国拟制定新移民法,以解决德国移民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何玉玲 《理论界》2014,(4):33-35
本文以大跃进和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为例,分析了民众政治心态形成的原因,指出一个民族的心态,主要的不是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而是他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条件在心理上的综合反映,表达的主要是对社会现实的认同度和对社会的发展期待。它对于社会管理、社会教化、社会动员以及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来,大众媒介刺激起消费思潮,但隐藏着许多社会信息的亿元票房华语电影却显示,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消费,无论具有怎样的娱乐性与消遣性,都实践着休闲的政治文化。从整体上看,内地电影对中产阶层的表现依然贫弱,无论是人物身份、类型还是阶层特有的情调、立场、精神,都缺乏丰富而详实的表达。在艺术选择上,内地电影将历史与文化截然分开,仅选取历史题材与喜剧类型,这种做法无疑是狭隘的。在对外传播上,民族文化的缺席严重影响了电影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波兰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重大国际问题,它的影响和意义远远超越了一国的范围,是各大国在欧洲争夺霸权斗争的一个重要环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就是由于希特勒德国入侵波兰、英法两国就波兰问题对德宣战而蔓延开来的。大战期间,波兰国土虽然论陷了,但国际舞台上的波兰问题并未销声匿迹,各大国仍在波兰问题上进行了曲折的斗争。大战后期,围绕着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合作和关系问题,特别是欧洲  相似文献   

19.
书法艺术,不仅是我们的国粹,同时也是典型的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她承载着千百年来华夏民族文明发展的信息和精神内核,是我们在世界文化舞台上能占据一席之地,并大放异彩、独领风骚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书法三千多年的历史,曾经培育的不仅仅是历史上的几个书法家、几幅珍贵的艺术作品和在历史上曾经辉煌的艺术氛围,而更重要的是,她贯穿着我们的民族文化和艺术精神,是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文明的遗产,也是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和日本的历史表明,在现代社会,悟不透企业家,就不会明了一个国家、民族强盛的根本原因所在。有两条路径可以理解这一点:一是研究企业发展历史及经验教训,二是领悟企业家的精神世界。河北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解读海尔》一书,这两点都做到了。此书两条线索紧密交纵,既再现了海尔成长壮大的艰难行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又揭示了海尔之父张瑞敏的精神世界。依照学院化的标准,张瑞敏不是哲学家,因为他没有令人手忙脑胀、心烦意乱的思想体系;甚至,连哲学教授也算不上,因为他没有为评职称而纂撰出来的哲学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