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是苏联当代著名作家及诗人帕斯捷尔纳克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的问世引起了世界各界人士的关注,一时间众说纷纭,反响热烈,主人公尤里·日瓦戈的形象更是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和行为。本文从对《日瓦戈医生》这部作品的认识开始谈起,根据主人公所处的时代,分析尤里·日瓦戈的英雄形象,研究其个性和心理特征,阐释小说《日瓦戈医生》的社会影响、历史功能和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瓦戈医生》是苏联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1958年,其作者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 斯捷尔纳克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但该作品在前苏联却长期被禁。本文介绍了这部作品遭禁的经过,对遭禁原因进 行了分析,并对作品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进行了初步研究与阐述。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日瓦戈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是一部反映俄罗斯社会变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命运和心路历程的长篇 ,同时它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又都是在基督教观念的背景上展开的。论文从小说中的有关意象入手 ,深入分析了其中潜在的主人公及作者本人在信仰上的追寻 ,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揭示了作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苏联著名作家鲍·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是一部在苏联国内引起严重争议的作品。小说最早于一九五七年出版于意大利,接着欧美各国也陆续出版,但在苏联却一直未能发表。经历了三十余年的风风雨雨,在苏联社会改革的新形势下,帕斯捷尔纳及其创作的命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日瓦戈医生》是苏联当代著名作家帕斯特尔纳克(1890—1960)的代表作,是瑞典皇家学院1958年宣布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优秀小说。小说通过主人公日瓦戈医生短短一生经历的描写,表现了作家对人生命运的痛苦探讨,对生活真蒂的执着追求。日瓦戈是一位时代的落伍者。这个一生都在追求人格自由、保持个性纯洁的俄国知识分子,他在思想上经历了一个从内心欢迎革命到精神反叛革命的转变过程。伴随着他的复杂曲折的经历,各种悲剧相继产生。  相似文献   

6.
帕斯捷尔纳克的著名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作为一部悲剧性的经典,除了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日瓦戈医生和拉拉的悲剧性艺术形象外,安季波夫的悲剧性形象也是非常典型与突出的。从这悲剧艺术典型身上,了解作品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可以进而解读安季波夫悲剧性与苏俄近50年历史进程中政治与社会悲剧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在曾获 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中有许多关于终极问题的思考 ,帕斯捷尔纳克力图从基督教角度来理解生死 ,对一切战争都予以否定 ,表现出一种泛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1988年伊始,前苏联《新世界》杂志终于刊出了鲍里斯·帕斯特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这部小说曾在西方世界声名显赫,享尽荣耀,可是在它的祖国却备受挞伐,重门深锁。随着历史的推移,沉冤三十载的《日瓦戈医生》得以昭雪,重见天日。这桩旷日持久的公案似乎已经了结,然而《日瓦戈医生》和任何一部惊世之作一样,仍将不断接受历史和后人的评说,因而也就难有“盖棺论定”的一锤之音,而这出历史悲剧的遗音余韵则更值得人们深思、回味。  相似文献   

9.
帕斯捷尔纳克十分尊重生活,其《日瓦戈医生》首先是生活而非政治、爱情的文本。小说通过丰富的材料揭示了生活现象的原生性、生活内质的神秘性与创造性,并用生活的尺度来品评革命和主要人物;对宗教题材的处理也体现了作家的生活思想。在习惯于从社会的维度去阐释作品的时代里,《日瓦戈医生》使我们更多地想起了生活  相似文献   

10.
"回归文学"是前苏联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现象,其作品的主要倾向是暴露当时苏维埃社会的阴暗面,批评苏联共产党政策的失误,以及揭露历史内幕,因而这类作品在前苏联时期遭到长期"封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逐渐被"解禁",并回归到读者当中。俄罗斯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便是当时苏联"回归文学"浪潮中的热点之一,它的回归之路同样漫长而曲折,但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柯切托夫是苏联著名的小说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全神贯注于当代的现实,是一位复杂而具有相当思辨能力的艺术家。他的许多作品刚一问世即引起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兴趣,有的还常常引起争议。柯切托夫在中国也是颇受注目的。从《茹尔宾一家》开始,他的长篇小说《青春常在》(1954)、《叶尔绍夫兄弟》(1957)、《州委书记》(1961)、《落角》(1967)、《你到底要什么?》(1969)以及最后一部未完成的《雷电击顶》,都已经译成汉语出版;苏联当代作家当中,柯切托夫是在中国介绍最全、作品翻译最多的一位。《茹尔宾一家》(1952)是柯切托夫转向工人题材的第一部巨著,也是使作家获得巨大声誉的一部作品。1945年卫国战争结束到五  相似文献   

12.
阿历克赛·托尔斯泰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但是在他初登文坛的时候却是一个象征派诗人。从1907年第一部作品《抒情诗集》发表到长篇名作《苦难的历程》和《彼得大帝》问世,他的创作经历过两次重大的转折:第一次从象征主义转变到现实主义,第二次从批判现实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两次转变相继发生在俄国革命史上两个重大事件——190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1917年10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他早年在创作方法上的探索,为他日后攀登艺术高峰开辟了道路。从  相似文献   

13.
自从《简爱》问世以来,始终是英文小说中拥有广大读者的一部文学作品。它是经典作品,世界各国许多青年都是从阅读它开始踏入英国乃至世界文学殿堂的;它也是通俗作品,不但稍知文学的男女老幼,就是不太接触文学的人,也通过各种媒介熟悉了简爱这个孤女令人同情的身世和她那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它之所以有这样广泛深刻的影响,其原因就是《简爱》是一部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非常成功的作品。在英国文学中,它第一个塑造了对爱情、生活、社会以至宗教信仰都采取独立自主态度的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作品毫无扭捏作态和多愁善感的情调,…  相似文献   

14.
长篇经典小说《日瓦戈医生》的主人公日瓦戈医生,满怀抱负、达则欲有所为,崇尚自由、穷则独善其身。其悲剧人生遭际及成因,折射了前苏联十月革命前后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作品的深刻性及独特性震撼人心、启人深思深省。  相似文献   

15.
在《日瓦戈医生》中,拉拉完成了从受难到救赎并获得精神永生的转变过程。与恶势力的苦苦抗争,对爱情、自由和美的追求都在拉拉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作者通过对其堕落、抗争、追求的描绘,升华出一个从受难到救赎、从救赎再到永生的基督圣徒式形象。《日瓦戈医生》展示了作者的人道主义关怀,带有浓厚的启示性色彩。  相似文献   

16.
1946年春,开始接触俄苏文学;高中时真正对俄国文学着迷,并对报考大学和职业生涯产生重要影响。先后翻译了《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冈布里努斯》、《阿列霞》、《日瓦戈医生》、《塞纳河畔》等俄苏作品。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已经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一九三四年问世后,曾赢得了不少青年读者。但由于这部小说当时以反文学功利主义的姿态独立于“主流文学”之外,所得的评价是毁誉不一。在沈从文重新受到文坛注目的今天,人们对他作品价值的评价,也仍是臧否不一。对于《边城》这部大家认定的艺术精品,也认为可议之处尚不少。对于一部作品,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接近它,谛视它,臧否不一,本属自然。沈从  相似文献   

18.
一部被称为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以其狂放而神秘的风格为世人瞩目。相隔近一个世纪,一部拥有相似另类风格的中篇小说《金锁记》问世。两部作品都以怪异闻名于世,两部作品都有惊人的巧合之处。  相似文献   

19.
正1946年,苏联作家、诗人、翻译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开始写作《日瓦戈医生》。就在这一年,他在文学杂志《新世界》编辑部结识了伊文斯卡娅。帕斯捷尔纳克是伊文斯卡娅热爱的诗人,亲眼见到他,激动不已。帕斯捷尔纳克也被伊文斯卡娅超尘拔俗的美貌所震撼,两人目光一接触便激起心灵的火花。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文学原理告诉我们,分析、评价一部文学作品,首先应该从作品实际出发,而不应该从什么定义概念或现存结论之类的原则出发。讨论《红楼梦》的主线和主题也是这样,应该根据作品实际,从对作品的具体分析中得出结论;反之,那将是不科学的和有害的。 一部作品的主线和主题,也就是这部作品主要写了什么和表现了什么的问题。象《红楼梦》这样一部思想深邃、结构宏伟、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在文学史上打破了传统的巨著,人们对它的主线和主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同看法,这本来是正常的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