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所有权法理论是近现代私法法原理和法规范的基石。笔者曾在《近代所有权论及其法典化》一文中,对近代所有权论及其与近代大陆法系民法典法规范的关系作了一些探讨。但关于大陆法系所有权理论,在法本质论上未能给以形而上的认识,仅偏重论述近代所有权论成就了近代民法典的法规范。本文考察大陆法系国家所有权理论的渊源,探求大陆法系所有权理论法观念上的归宿。法国所有权理论以自然法作为其合理性的基础,在理论渊源上导源于罗马法,否定了封建所有制。德国所有权理论在认识论上归结于萨维尼的意思论,温德沙伊德以历史法学的认识论探求到了近代所有权理论。日本虽曾经历了吸收近代所有权理论的过程,但在法观念上并未达到自然法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2.
《求是学刊》2017,(5):1-11
从18世纪彼得一世改革开始,俄罗斯在开启国家近代化进程的同时,法学教育和法制建设也在欧洲各国的影响下得以同步发展,初期不免亦步亦趋,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法学家已逐渐摆脱欧洲法学的影响,法学理论渐趋繁荣,开始显示出某种独创性,并最终迎来俄罗斯法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可以说,1917年前的帝俄时代法学、苏维埃法学以及现代俄罗斯法学,其发展传承脉络清晰可辨。因此,俄罗斯的法律传统虽然不能如西欧各法制发达国家那般深厚,却也不像西方比较法学者所认为的那样薄弱。  相似文献   

3.
吕世伦  程波 《求是学刊》2007,34(6):106-112
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图景中,蕴含着理性和人文精神的近代法理念开始萌动,对人文主义法律思潮的形成起到了催生作用。在这股强劲的潮流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文主义法学家,尤其是在16世纪的法国。他们开拓了一条从历史角度研究法律精神的道路,成为近代启蒙运动思想家乃至其后历史法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4.
所有权对于公民的财产权利甚至整个法权具有重要意义。近代民法一直强调所有权行使的绝对自由,忽略了所有权应该受到的社会公益限制,其结果是使自由走向了反面。为克服所有权绝对自由带来的负面影响,现代民法开始由权利本位转向社会本位,逐步形成了所有权的社会化思潮,强调所有权的行使应该以尊重和维护社会公益为前提。但是由于社会公益的概念比较宽泛,范围难以确定,为了防止有人以公益之名谋私益之实,应该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界定确立实体标准和程序标准,以解决因社会公共利益的界定产生的争议,寻求社会公益与个人私益的平衡,维护公民个人的实体权利。  相似文献   

5.
19世纪的德国近代宪法学是对自然法学民主立宪主义的反动,是为德国君主立宪制进行辩护的实证主义国家法学说。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康德、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国家法哲学,不过引入了实证主义方法加以掩饰,并提出国家有机体说和国家法人说等国家法学理论,论证国家主权,强调国家是法秩序的源头,从而否定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限制人权。德国近代宪法学的形式是实证主义,实质是国家主义,是对宪政主义的反动,其影响波及远东国家,阻碍了这些国家的宪政进程。  相似文献   

6.
概念法学和自由意志论是19世纪欧陆主流的法律思想,德国法学家鲁道夫·冯·耶林早期也是概念法学的追随者.从19世纪后半叶起,耶林基于社会目的理论,提出纠正概念法学的目的法学,并从多个理论角度对自由意志论的民法思想作出批判.耶林的理论对后世的利益法学、社会学法学、法学自然主义以及种种反概念主义法学思潮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此意义上,本文认为耶林的思想转型体现了现代民法社会化思潮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求是学刊》2018,(2):153-160
梁启超的"新史学",首先应当被视为对传统历史编纂体系的批判与重建,只有在这一视角下观察,才能发现其史学革命之有的放矢与真正意义。他不仅以敏锐的眼光、娴熟的技巧援引西学重建历史编纂理论,而且以此为标准对传统历史编纂学进行重估和整合,又以超前的学术意识规划学科范围和方向,同时在通史、专史领域进行广泛实践,取得卓著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梁启超在历史编纂学的近代转型过程中居于承上启下地位,扮演了总设计师的角色,而且确立了20世纪中国历史编纂学的基本走向,影响至深至远。  相似文献   

8.
也论所有权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权社会化”不是实证的民法问题,而是一个宪法观念问题,是指对近代所有权神圣与绝对的矫正。该观念既有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意义,也为公共利益滥用提供了可能。考虑到公共利益本身的不确定性、我国漠视私权的传统以及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我们的重点不是过分强调所有权社会化,而是充分培育和保障所有权。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的新自由主义“保守革命”中,私人资本增值利润在国民财富中占有了前所未有的比例,由此使得资本所有权和劳动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达到了历史高峰.当资本的社会属性被资本私有制所构想的自由放任的市场所遏制,关于资本所有权的正义性问题就凸显为现代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哲学的重要议题,而对公有制为核心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论证也就成为了关乎正义的必然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10.
所有权是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是理解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性依据,也是破解马克思正义悖论的关键概念。洛克将劳动确立为所有权的根据,实现了劳动和所有权的同一性,奠定了近代社会的正义信念。黑格尔在洛克劳动所有权思想的基础上通过“贱民的反抗”揭露了以资本主义所有权为基础的市民社会正义的虚伪性。黑格尔的思考推动马克思从具体的社会经济关系出发考察资本主义所有权的实质,进而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论特质在于通过对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梳理,考察了劳动和所有权从同一到对立的转变,揭示了在此过程中渗透的资本所有权对劳动奴役的非正义性,由此揭露资本主义鼓吹的自由、平等和正义的伪善本质,要实现实质正义必须超越资本所有权实现劳动正义,重建个人所有制。  相似文献   

11.
树立良法之治是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战略目标.本文通过在立法目标、权力结构、共识机制和知识积累等方面探究当前法律规范缺乏体系化的原因,归结其实质为社会治理中的权力偏异和学术研究中的技术偏异,由此导致法律体系的社会整合功能缺失,不利于法治国的转型.以此为基础,提出国家法律体系建设需要朝着面向社会整合、面向司法和面向问题这三个向度展开.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必须弘扬正义法精神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由依法治国、依法治省到依法治市 (县、乡 )的全面依法治理 ,标志着中国已经实现了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型。然而 ,由于对法治精神与原则把握和贯彻上的误区和障碍 ,却出现了工具主义、实用主义和懈怠主义倾向 ,使依法治理严重偏离法治目标。为此 ,必须对法治条件下的正义法精神予以重申和弘扬。这种体现时代要求的正义法精神 ,在价值导向上 ,以自由和平等为至上关怀 ;在规范形式上 ,以权利本位为基本模式取向 ;在制度理想上 ,以民主化法制为目标追求。只有弘扬正义法精神 ,才能克服依法治理过程中的不良倾向而使其沿着正确轨道走向法治 ,也才能实现法律规范体系与法的时代精神的耦合 ,从而建立起内在自觉、普遍有效的理性法治秩序 ,推动法治国家早日建立  相似文献   

13.
试论自然法思想在罗马法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建华 《社科纵横》2005,20(3):67-69
罗马法之所以能跨越时空的限制,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是与其中所蕴涵的自然法思想密不可分的。正是在自然法思想的指引下,罗马法才得以克服其自身的种种限制,步入良好而快速的发展轨道,并逐渐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不同法律体系对产品责任的解决方式显示出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但尚缺乏对建立符合正义原则的产品责任制度这一根本性问题的深入探讨。产品责任涉及合同法与侵权法之间的互动,各国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模式。从引入严格产品责任的原因和严格产品责任的正当性两个方面分析,产品责任的严格性仍显示出不合理之处,而且将无辜旁观者纳入被保护人的范畴缺乏依据。提供服务的企业和不动产的设计者、建造者不需要承担严格责任,产生了法律制度上的不协调。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广泛的赔偿保障,严格责任存在的必要性也受到了挑战。建议由生产者承担与企业责任规则类似的过错责任,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过去28年持续快速的发展直接刺激了出境人数的增长,出入境中介机构应运而生,出入境中介机构法在规范出入境中介机构行为、帮助中国公民获得外国签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出入境中介机构法的体系和内容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出入境中介机构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民间国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本文从分析出入境中介机构法的背景入手,全面回顾了出入境中介机构法的发展,进而具体阐述出入境中介机构法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如何完善中国出入境中介机构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虽然一国在海上执法时合法使用武力已成为国际习惯,但滥用武力将严重侵害他国渔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因此,在对他国渔船和渔民使用武力时,需要遵守严格的国际法限制性规范,符合使用原因、使用程序、使用程度以及国际协定约束等方面的要求。现实中,我国渔船和渔民所遭遇的典型事件均是外国非法使用武力所致。对此,我国有必要通过制定判断标准、依法要求救助和赔偿、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等方式,维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个人的良心,在许多情况下,与牺牲自己对法的确信相比,更不容易违反实在法,但也可能有良心拒绝服从的“邪恶的法”。——拉德布鲁赫一、问题的所在在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的方法论中,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是“法的效力”(Rechtsgeltung)问题。这一问题位于其主要著作《法哲学》的第十章。拉德布鲁赫在这一问题中尝试了“规范的”法理念的现实化,即认为法的理想与现实、约束性与实效性,在同时有效这一点上,才能够相互结合。因此,拉德布鲁赫把按照耶利内克(G.Jellinek,1851-1911)的公式所提示的对“法的效力”的疑问,作为“事实上的规范性”加…  相似文献   

18.
宋晓丹 《阅江学刊》2012,(6):96-101
《气象法》是气象法律部门的基础性法律,是体现气象法基本特点、基本精神、基本理念与基本价值取向的综合性立法,应具备基本法的地位和功能。我国《气象法》颁布实施以来,虽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气象基本法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在价值目标、调整范围、制度内容、法律协调机制以及责任制度等方面还存在缺陷和不足。应尽快修订《气象法》,完善基本范畴和制度,以符合气象基本法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9.
尽管国际社会的相互依存局面导致了国际法的宪政化,许多国际法学者仍然对其深表怀疑和否定。本文从语义学角度解析constitution的内涵,确认宪政的本质内涵就是法律规则的体系化,进而确认了国际宪政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从国际强行法视角对国际法的宪政内涵进行分析,并且对国际宪政和国家宪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论信息法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信息法的结构。文章确定了信息法法律调节的主要对象——信息关系。信息法结构中分出总论部分及专项部分。总论部分包括信息法体系的体系构成因素,专项部分是信息法诸设制的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