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董玉整 《探求》2005,(Z1):10-11
追求社会和谐是人类长期的理想,甚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历史上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进行深入研究后,结合现实的工人阶级运动实践,才提出了具有科学内涵的共产主义社会构想.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就曾预言,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和生产都将采取"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形式组织起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建立这种联合体的前提条件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对未来社会的描述中,他们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消灭三大差别,达到社会整体的真正和谐.  相似文献   

2.
汪辉勇 《探求》2006,(4):80-80
人类必然以“社会”方式生存,而社会必然以“和谐”为理想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追求。但是,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代,由于社会实践和社会认识的不同,人们对于和谐社会的理解、以及有关和谐社会的境界也是不同的。在中国历史上,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执两用中”、“致中和”,以及近代思想家“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不同理解和表述;在西方历史上,则有古希腊“理想国”的和谐社会构想,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新和谐公社”的和谐社会蓝图,以及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即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理想。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3.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并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实践逐渐深入人心。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指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体”。只有立足人类文明形态转换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宏阔视域,才能深刻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时代内涵、人性根基、价值旨趣,进而充分彰显其文明价值与世界性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人类文明形态转换的历史处境而提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内涵;人的社会性本质、“人的真正的共同体”或“自由人联合体”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性根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作为历史生存论阐明了人类历史性生存所发生的"辩证逻辑".这一辩证逻辑表明:人类从"类本质"的原初自由开始,经过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发生的双重异化(精神的异化和经济的异化),最终通过对私有财产的扬弃实现了向自由本质的回归,即共产主义的人类解放.历史生存论是马克思哲学对人类历史性生存所遵循的"辩证逻辑"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詹彪同志的《评生产条件所有制论及其它》一文①,对理论界关于劳动力生产条件分配(人们一般称为劳动力所有制)的讨论颇不以为然,他主张以自由的联合劳动的讨论代替劳动力所有制的讨论。他说,讨论劳动力所有制“只能使人不去争取做自由的主人,不去实现‘自由的联合劳动的社会经济规律’的作用,而去争劳动力个人所有权。……这种理论是不利于提高劳动人民觉悟的。”我们认为,如果说讨论劳动力所有制会导致个人主义,那末讨论物质利益原则和按劳分配是不是会把人们引向福利  相似文献   

6.
纪逗在《哲学研究》2014年第6期撰文指出,与20世纪前期所谓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把共产主义理解为未来某个时刻自动到来的人类理想的生存状态不同,本雅明把共产主义看作是承载着正义和指向真正解放的现实革命实践。作为承载着过去未实现的生命诉求和未来社会的解放理想的现实革命实践,共产主义要使人类从有限的政治和历史中彻底解放出来,实现人类自身本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两种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的存在,是共产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历史暂时因素,这一论点在马列主义理论中毫无异议。可是,关于国家(全民)所有制和合作社集体农庄所有制联合(融合)的历史期限、条件和形式的问题则尚未完全解决。不久前在苏联文献中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在社会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第二阶段的时期内,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星竹 《东西南北》2008,(6):59-59
只有自由的心境,才会有杰出的作品。金字塔的建造者,不会是奴隶,应该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第一个作出这种预言的是瑞士钟表匠塔·布克。1560年,他在埃及的金字塔游历时,作出了这个预言。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六百处墓葬的发掘考证,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而非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记载的,由30万奴隶所建造。  相似文献   

9.
董喆  陈栋 《社科纵横》2006,21(4):146
通过对2004-2005全国女排联赛和2004雅典奥运会女排比赛自由人的基本特征包括年龄、身高、体重比较分析,发现和世界优秀女排自由人相比,中国女排自由人的年龄偏小,体重较轻,身高具有一定的优势,只有弥补不足,发挥优势,才能全面提高中国自由人的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成城  吴宏政 《学术交流》2012,(12):21-23
马克思的社会正义理论是建立在历史辩证法原理基础之上的。根据这一原理,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表现为从"物的解放"到"人的解放"的辩证逻辑发展过程。马克思实现了从天国道路的批判转向尘世的批判,即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扬弃了社会契约论并提出了共产主义公有制,从而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开辟了历史辩证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A liberal democratic society must find a proper balance between respect for the basic equality of all human beings and respect fo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cluding respect for individual excellence. Excessively equalitarian attitudes can be a major obstacle in accomplishing this. I first discuss the highly detrimental effects that such attitudes have had on America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Then I discuss Rawls's suggestion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common-sense conception of justice, which he calls thesystem of liberal equality, with a much more equalitarian conception, which he calls thesystem of democratic equality. I argue that Rawls's conception of justice would be highly detrimental to society because it would needlessly discourage talented people from using their talents for the benefit of society.In my view, some of Rawls's arguments are based on misconcep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free will and of moral responsibility. To clarify these issues, I am proposing a new conception of free will and of moral responsibility, which I call thebearer's responsibility view.Finally, I argue against the high priority that Rawls assigns to justice (or to fairness) over other social values, and against the even higher priority that Kant assigns to morality over other values of human life.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并辅之个案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以利他行为和社会认知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行为主体——城镇居民出发,描述城镇居民无偿献血意愿的现状,并考察无偿献血的认知对无偿献血意愿的影响。指出,城镇居民无偿献血认知程度一般,这直接影响了其献血意愿。最后,笔者在研究结论基础上对提高居民无偿献血意愿的进行了讨论,并就宣传和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黑龙江省居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黑龙江省的居民收入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居民收入越来越多地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 ,收入逐年提高。但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与发达省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究其原因 ,既有经济增长滞后因素的影响 ,也有宏观分配体制不完善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工业社会背景下,现代教育日益被功利化的社会目标绑架并显示出短暂性和单一化的弊端。尼采哲学中关于教育的思想从阐释教育的现代趋势入手,分析了“扩大规模”和“缩小内涵”所导致的教育短命的后果,提出教化的目标应当是使人学会反思性观察和个体性思考。他认为人应当依据自身的崇高精神品质和内心的召唤来提出真正的教育需要,教育的终极意义不在于得到丰厚的物质回报,而在于寻获个体的真实心性并“成为你自己。”  相似文献   

15.
杨秀香  李辉 《唐都学刊》2013,29(3):12-16
个人权利价值取向的普遍化是社会的道德现状,道德建设要帮助人们认识在现代社会个人权利属于公民权,以平等为基础,同公民义务相联系,逻辑地蕴含着对公共利益的尊重。自我中心、否定公共利益并不是个人权利的必然走向,而是其被抛弃了平等基础、公民义务后将自我利益膨胀到了极端的表现,是极其有害的;为了克服个人权利膨胀为自我中心、损人利己,要引导公民不仅要追求个人利益同时也要认同公共利益。因此,第一,引导人们认识利益相关性对公民权利的限定从而能够关注公共利益,避免极端个人主义。第二,提高人们对公民认同之于个人权利实现的价值的认识,以激励公民对公共利益的认同。第三,打造有利于公民认同的制度环境,用制度保障公民认同。  相似文献   

16.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s relations between young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mind and parental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disciplinary style, along with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se relations. Participants were recruited from a study of 125 same-sex twin-pairs (58% female; group mean age 5 43 months, SD 5 1 month). Each child received a comprehensive set of theory-of-mind tasks, and was filmed at home for 20 minutes in dyadic interactions with the primary caregiver, who was also interviewed about disciplinary strategies. Ratings of discipline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parental affect and control were made from direct observation, from the interview, and from the videoed interactions. Strong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family SES, parenting measures, and child verbal IQ and theory-of-mind score. However,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parental behaviours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children's theory-of-mind performance, even when sex, verbal IQ and family SES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Sex differences in these relations were also identified; parental affect was especially salient for understanding of mind in girls, while discipline was more salient for boys. Taken together,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proximal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early understanding of mind, and suggest that development in mental-state awareness is associated with distinct aspects of parenting for girls and boys.  相似文献   

17.
对博物馆“免费文化盛宴”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随即产生馆藏品受损、服务质量下降、参观者热情难以持续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博物馆的长远发展将产生严重影响。为此,应控制参观人数,引导参观者行为,创新展览方式,从而使博物馆的功能得以最大化实现,并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郑杭生  杨敏 《社会》2006,26(2):1-17
早期现代性和工业化确定了社会集合性的大型集体化和组织化的表现方式,创生了集体化社会及其个人。对独一无二的现代生活的描述、构想和解释成为了这一时期新兴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项任务,社会学更是倾力表达了这段“大写的历史”,刻画了民族国家社会的一体化形貌,也反映了社会系统及其结构的刚性状态对个人活力的禁锢、封冻。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时代的现代性正越过滞涩和趔趄的阶段,变得自由、液化、轻盈,日益趋向更加流畅的形态;“个人”正行走在自我创新的前夜,以新的面貌走向我们、走进社会学。对“个人”与“社会”重新进行“大尺度”的社会学观察和思考,能够发掘出蕴含其中的应对现实生活种种问题的新策略,发现当代社会与个人不断发展的弹性、柔韧、包容和耦合能力,把握使我们的世界从差异走向认同、由分歧达成共识,以及跨越矛盾、实现和谐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华 《唐都学刊》2004,20(5):154-157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大学生创新素质主要表现为其个性心理中的好奇心、兴趣、求知欲望、拼搏意志、坚毅的品格和无畏的勇气等特质。通过学科的优化、课程的合理综合,创造有利于创新学习的环境,才能充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个性心理特质、发挥个体的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20.
张西平  侯乐 《唐都学刊》2011,27(2):108-114
明清之际西学传入的高潮以传教士和中国士人合作译著为代表,其中《名理探》与《穷理学》是对中世纪经院派亚里士多德逻辑学思想的首次较为全面的译介,其翻译底本是当时科英布拉大学的讲义《亚里士多德辩证法大全疏解》。从考察汉译文本中的逻辑学词汇入手,把重点放在文化交流时汉译词的产生、与拉丁语原词的呼应关系方面,从而还原术语翻译中的意义来源及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