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我们从小学接触作文开始,最早写的就是记叙文,经历了初中,来到高中,我们还是不断地在写。记叙文可以分为写人记叙文和叙事记叙文,那是不是就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能写好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呢?显然不是的。  相似文献   

2.
记叙文是一种以写人、叙事、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它的适用范围极其广泛。大凡记写一曲“四化”建设中的凯歌,一位令人钦佩的同志,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一件值得珍惜的物品,一个单位的沿革变迁,或者对一些不良现象的鞭笞等等,都可以记叙文成篇而使人受到深刻的教育。经常写记叙文,可以培养我们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感情。记叙文又是最基本的文体类型之一,写好记叙文,对其他文体的写作,也是大有裨益的。初学写作的人,一般也是从记叙文练笔、提高的。我国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高等学校写作课教学大纲都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记叙文写作的能力。然而,以大、中学生目前的写作水平来说,能真正写好记叙文的,还为数不多。因此,联系学生记叙文写作的实际,找出其中一些,普遍性的毛病,在教学中改进写作的指导,对教与学两个方面,都是不无好处的。 本文试就立意、选材、谋篇三方面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记叙文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写作体裁,主要用于记人叙事。文章结合实例就英语记叙文的写作类型和特点,记叙文的开头、展开、结尾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指出了英语记叙文写作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相似文献   

4.
记叙文是通过记叙描写人物、事件、景物来表达主题的一种文体。它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同时,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抒情和议论来显露和突出记叙的中心。指导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训练,必须根据记叙文的特点,把记叙文分解成五类题型作纵横结构式的分析,并多角度地进行训练,以便使学生把握记叙文各类型的写作规律,收到触类旁通、举一返三的效果。所谓记叙文的五类题型,就是记叙人物型、记叙事件型、记叙描写环境风景型、状物联想型、交错混合型。我们结合讲读课,辨析这五类题型的篇章结构,不难看出,它们都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的教学中 ,记叙文中的议论 ,往往被许多同志束之高阁 ,这种作法是千万要不得的。重视记叙文中的议论 ,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他们的读写水平 ,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恰到好处的议论 ,才能把客观事物抒写得更为真切 ,才能更为畅达地表达作者自己的生活感受和观点。记叙文中的记叙是主体 ,是基础 ,但由于记叙还不能完全表达作者的意思 ,所以在记叙和描写之外 ,往往还要使用一些适当的议论 ,或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理性的分析 ,或是对事实的意义作必要的引伸 ,由此及彼 ,以扩大读者的认识 ,或是对问题进行辨正分析 ,使读者更加明了…  相似文献   

6.
<正>记叙文作为四大文本体裁之一,不管是在阅读还是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接触到,而且在考核中,有关记叙文的阅读以及记叙文的写作是重要内容,所以记叙文的写作方法,记叙文的写作思路是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掌握的。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优秀的记叙文写作必须要明确写作思路,以下是基于个人经验的作文写作几点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真实与虚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浅见郑钦炼记叙文是否容许虚构呢?这个问题就是关于“记叙文的范围如何”的问题。写作理论界的回答至今不一。一般认为,记叙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凡是运用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记事记人的文章都属于记叙文。从这个意...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写作文,特别是写记叙文,往往平铺直叙如白开水,淡而无味,让人不忍卒读。那么我们在写作文时在一篇简短的记叙文中能否打破章法的平淡,让小小文章尺水兴波,增强叙述的生动性,使读者读起来身心愉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能否点起一点波澜,设一点悬念,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呢?答案是肯定的。这次我们就来训练一下让你的文章波澜起伏,引人人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必须充分认识记叙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初中阶段,学生能写一般的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高中阶段,学生能写比较复杂的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从这里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中学生首先要练好记叙文,然后才进一步练习其它文体;二是记叙文有浅显和复杂之分,要写好记叙文,必须加强记叙文的教学。事实证明: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了很多记叙文,初高中阶段又接触了数量较多的记叙文,但在高考时,很多同学都不会写记叙文。一九七九年高考作文题是把《第二次考试》改写成《陈伊玲的故事》,故事实际上就是记叙文,遗憾的是许多考生都没把它改写好。事实还可以证明:为数较多的高中毕业生从事工作以后,不会写信,不会写小通讯、小消息,这说明他们没有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学习目标】 同学们写作文,特别是写记叙文,往往平铺直叙如白开水,淡而无味,让人不忍卒读。那么我们在写作文时在一篇简短的记叙文中能否打破章法的平淡,让小小文章尺水兴波,增强叙述的生动性,使读者读起来身心愉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能否点起一点波澜,设一点悬念,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呢?答案是肯定的。这次我们就来训练一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平时批阅作文时我发现,很多学生所写的记叙文单调平淡,人物形象不鲜明,文章缺乏感染力。当然,写好记叙文涉及诸多方面因素,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应用好记叙文的描写方法,没有将记叙与描写有机结合起来。大家都知道,记叙文写作离不开描写,生动的描写会给人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中考作文一直以记叙文为主,而我们知道,记叙文要用叙述和描写两种表达方式,可很多考生作文只会叙述,不会描写,结果作文干巴无味,好似流水账。可见,描写手法在中学生作文中的重要性。其  相似文献   

13.
考场作文,记叙文写得好的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一些让文章明快、简洁、优美、清晰的技巧。从适合于阅卷评分角度出发,下面四种技巧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主题是记叙文的一盏明灯,写作记叙文如果能点亮这盏灯,就能给读者呈现一片辉煌,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近几年中考看,初中生写作记叙文已走出过去那种无中心、多中心的的怪圈,绝大多数考生写作记叙文总能围绕一个中心叙事写人、描写景物,主题意识已逐渐形成。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主题的表达比较模糊,不够鲜明,考生对如何充分显扬主题还不甚了了。如何才能有效地凸现记叙文的主题呢?请随我走进名篇,一起探寻记叙文表达主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说明文和记叙文、议论文,是中学生的“三大基础作文”。对于这一点,过去我们认识不清,往往把教学重点只放在记叙文、议论文上。因此,学生对说明文比较生疏;叫学生写说明文,不是写成了记叙文,就是写成了议论文。这不能不说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我的学生是即将毕业的高中学生,也存在这个问题。怎么办呢?象景山学校那样专  相似文献   

16.
记叙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它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的一种常见文体。要搞好记叙文教学,必须得明白什么是记叙文,它有哪些特点?它和其他文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是搞好记叙文教学的前提。那么,什么叫记叙文呢?所谓记叙文,应该包括记和叙两个方面。“记”,是指记  相似文献   

17.
在2005年“高考作文考试大纲”中,关于作文考试的总体要求进行了两处文字表述上的调整。其中之一就是把“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的表述调整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把“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与“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并列,可以说从另一方面放宽了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和束缚,拓宽了中学生文体表达的范围,使除“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之外的其他类型的文章,那就是:小说、散文、散文诗、戏曲、剧本、小品、诗歌、寓言、童话、采访记、BBS、广播等都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学生高考的创作文体范畴,这也是顺应近几年高考作文写作实际情况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宋古文八大家各皆独标一格,互有短长,如果把他们当成梁山泊兄弟,硬排坐次,显然是不恰当的。但这并不排除对他们的各体文章,从横向作一些具体的比较分析,直至评其优劣。譬如记叙文,苏辙似可与柳宗元并肩而优于其他诸家,成为后世归有光、姚鼐辈的先导。而他们两人也因各自所处的环境、遭遇,以及思想和文学素养的差异,使他们的文章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于1984年讲道:“写作课怎么个情形呢?我大略知道,还是与中学相仿,也是选几篇范文来讲讲,出几个题目叫学生作作。……按理说,大学不应该以宝贵的学习时间使学生补习中学的功课。”①叶老这番话,当时在写作界曾引起一些人的困惑乃至反感,但细细想来,并非全然没有根据,没有道理。时至今日,与中学作文教学相仿的大学写作课教学,很难说已经不复存在。即以记叙文(本文所讲的记叙文指广义而言,凡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的文章均在其中,既包括写真人真事的记叙文章,也包括艺术虚构的文学作品)的教学为例,大学与中学相比,“补课”之嫌就并未彻底消除。究其原因,恐  相似文献   

20.
在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多。所以,对记叙文的阅读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如何做才较为快捷有效呢?总结多年的经验,我认为应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