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谷鹏飞 《唐都学刊》2010,26(4):105-108
西安文学作品形象与西安城市文化形象作为西安都市文化发展的两维,理应具有协调性。然而在现实发展中,二者却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悖谬性特征:前者表现为一种古典、颓废的城市艺术景象,后者则呈现为一种现代、时尚的城市艺术肖像。要树立西安"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塑造"陕西文化强省"的品牌,推进西安都市文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正视并解决这一问题,从二者的协调性、特别是从西安城市文学的角度予以思考。  相似文献   

2.
王建国 《唐都学刊》2014,(1):121-124
西安,古称长安,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位居中国八大古都之首,也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西安,不仅创造了周秦汉唐等璀璨闪耀、厚重深远的历史文明,而且留下了灿烂独特、远播世界的多彩文化。时至今日,关于西安及长安的历史和文化研究经久不衰,如火如荼。近年"长安学"①或"西安学"②在国内被相关专家学者提出,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媒介变化与审美文化创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变化与审美文化创新之间是互动的和促进的关系 ,这种关系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程。当代媒介的变化必然为审美文化创新提供新的可能性 ,也给当代审美文化研究提出了诸多重要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4.
6月11日,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了开幕式,这是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本届电影节,共有来自10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部影片角逐金爵奖,创历届之最。而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红毯秀也  相似文献   

5.
谈晓明 《唐都学刊》2010,26(4):109-112
"新双师"语境下的媒介语言的主要特征:具有戏剧性的特点;具有交叉学科语言的特点;具有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的特点;具有规范化、程序化的特点;具有应急语的特点;具有强烈的逻辑语辩色彩。"新双师"教学媒介语言因为转换角色频繁而显得丰富多彩。由作者亲身参与的鲜活生动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相对于传统教学,"新双师"语境下的媒介语言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和西北大学主办,西北大学文学院和西北大学影视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承办,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西安五洲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天平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协办的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在西安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7.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是每年8月至9月间于意大利威尼斯利多岛举办的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是金狮奖。威尼斯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当地时间8月31日,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开幕。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三部华语片入围主竞赛单元,其中  相似文献   

8.
许乐  冯卫国 《唐都学刊》2011,27(2):120-124
在考察西方国家提起公诉证明标准的基础上分析其特征及其发展规律,详细阐述我国提起公诉证明标准的现状,对完善庭前审查程序的设想,对于实体法事实和程序法事实适用差别性的证明标准都有详尽的论述。将"被告人被判决有罪的较大可能性"作为实体法事实的一般证明标准,将"可以推定事实存在"作为程序法事实的一般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9.
段宗社 《唐都学刊》2011,27(6):107-113
"西安学"从理论上说是一个学科集群。但中外城市学研究经验及成果表明,城市学主要是一种文学文化学,目标在于构建城市精神镜像。作为文学文化学的西安学应以城市的精神体验为主要方式构建城市镜像知识。其方法有直观体验城市和通过文学体验城市两种。本雅明对19世纪巴黎的研究及李欧梵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研究为文学体验提供了范例,西安学应以此为借鉴拓展其研究视界。  相似文献   

10.
李琳  赵江 《唐都学刊》2010,26(6):100-103
文化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西安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这是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契机和条件。近年来,西安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也显现出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人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挖掘、利用不足,特色不突出。对此,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政府投入和启动民间投资的方式,强化对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的策划和宣传,培育全民文化产业意识,打造独具西安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  相似文献   

11.
西安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与魂。西安文化地位,主要看其在中华文化的大版图上居于什么地位。京派文化反映中国主体政治文化的成熟大器,海派文化反映着近代兴盛的经济文化的老到与机智,珠江三角洲文化反映着现代新潮文化乍起乍落鲜活与无所顾忌:西安文化则无处不表露出悠久历史积淀和主流文化、正统文化的深沉厚实,以及对于这种深厚的远去的自豪。文化问题是一个民族得以强大的最根本问题,文化的强大不仅能够增加精神实力,还可以增加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2.
西安旅游产业在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上缺乏统一性,不经济现象较为突出,保护不力,旅游产品结构不够合理,服务质量较差,缺乏"大市场、大旅游"的经营理念,旅游产业集群效能难以发挥。做强西安旅游产业须优化西安地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发挥集群效能,实施多元化旅游产品战略,实行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建立旅游效应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王晓锋 《唐都学刊》2006,22(4):48-55
西安地处我国中、西两大经济地域接合部,是西北各省通往西南、中原及华东的门户与交通枢纽,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先后有13个王朝建都于此,历时11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居中国六大古都之首,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进入21世纪,西安顺利地完成了“十五”规划,迎来了崭新的“十一五”规划,西安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让我们站在全面发展观的高度对西安城市定位进行科学认识并对西安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前瞻性探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把发展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南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尽管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同为西部省会城市的西安、昆明、成都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这就需要结合地方实际,从运行机制、资金监管、信息化管理、人才建设等软、硬件方面破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和完善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车宝仁 《唐都学刊》2006,22(1):131-135
中华始祖轩辕黄帝与西安市辖区之故土有无关系?今人没有专门论述。其实黄帝与西安有密切关系。首先,据载黄帝时开始冶炼,铸铜鼎象征国家权力,“铸三鼎于荆山之阳”,在西安市阎良区荆山原南。鼎在此,此即当时国家的中心地区。其次,黄帝仙逝之地,汉武帝修建鼎湖延寿宫,其地在西安市蓝田县焦岱镇。再次,黄帝梦游华胥氏国,其地在今蓝田县华胥镇一带。复次,黄帝的史官苍颉创造文字,古代修了纪念性建筑——造书(字)台,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办长里村。最后,黄帝时的文明创造:如作宫室、劝蚕稼、做冠冕衣裳、制陶器瓦甑等,在西安的半坡、姜寨等古遗址中多有发现。  相似文献   

16.
玉苗 《创新》2009,3(11):61-63
民歌新唱是传统民歌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物质条件、大众审美心理和需求所做的必不可少的调整,民歌新唱必须尊重传统,保持民歌的艺术内核。  相似文献   

17.
过伟 《创新》2007,1(1):109-114
民俗是创造和发展先进文化的根基。中越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比较传统节日之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中越民俗文化之同和异。从韩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江陵端午节祭成功,促进中国对节日民俗研究之重视,提高对申报世界遗产、中国国家级遗产之认识与战略。  相似文献   

18.
试析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苗 《创新》2010,4(2):121-125
实用功利性从来都是艺术的属性,艺术的功能是复合的,民歌节便是以审美艺术为主导,兼具政治、社会、经济多种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只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歌艺术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对民歌艺术性的追求放在首位,同时,合理发挥其经济效益,两者是可以实现和谐统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张荣东 《阅江学刊》2012,4(1):131-136
菊花文化是重阳节的核心内涵,它与重阳节饮菊花酒的民间习俗和佩戴菊花辟邪的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道教的服食长生追求是菊花民俗意义的宗教根源,而陶渊明种菊爱菊则开了后世民间赏菊的先河。陶菊所蕴涵的文化意义融入重阳节文化,提升了重阳节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20.
王群 《学术交流》2002,(3):24-26
国际私法趋同化是当代国际私法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走向。中国的国际私法应顺应潮流 ,尽量与国际社会的普遍实践保持一致。同时 ,我们不能忽略中国国际私法应具有中国特色 ,要加快中国国际私法法典化进程 ,使国际私法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