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阐明人类的起源,探索人类的进化与发展,是人类遗传学的重要使命。人类和普通动物一样,是经历了一定的自然结构和历程之后,在地球上诞生并生存的生物。也就是说,是从其它生物进化发展而来的自然选择的产物。所以,恩格斯说:“从最初的动物中,主要由于进一步的分化而发展出无数的纲、目、科、属、种的动物,最后发展出神经系统获得最充分发展的那种形态,即脊椎动物形态,而最后在这些脊椎动物中,又发展出这样一支脊椎动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达到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一)人类的进化根据地质学的研究,揭示了生物及人类  相似文献   

2.
热点快讯     
关于自然界中新基因的起源,生物学界早已有“基因分裂”的猜想,但科学家一直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最新一期的《自然?遗传学》杂志刊登了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王文博士及其合作者的一项研究成果,证明了通过基因分裂能产生新的基因。 这项研究借助果蝇的一个年轻的基因家族展开。王文解释,由于大多数基因的进化信息被进化过程中的突变湮没了,因此科学家只能通过寻找一些年轻的基因,来研究新基因起源的分子机制和进化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最近有学者提出北京猿人等直立人不属于人的范畴 ,这是对人类起源的认识存在误区造成的。现代人类有多地区起源和单一地区起源这两种假说 ,分子生物学新近研究的结果更多地支持单一地区起源说 ,但它仍存在诸多缺陷。即使由分子生物学支持的单一地区起源说是可以成立的科学假设 ,北京猿人等直立人仍然是处于人类演化过程中的旁支 ,而不应被排拒出古人类的范畴。单一地区起源说表明要修改的 ,只不过是北京猿人等直立人不是现代中国人的直接祖先而已。  相似文献   

4.
语言生物机制研究的新视野:FOXP2与人类语言能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语言的生物机制是生物语言学的核心议题,作为该领域的前沿成果之一,结构基因组学有关FOXP2基因与人类语言能力关系的研究有望为解决语言生物机制的争议性理论问题带来曙光。对KE家族和英国男孩CS的研究从共时角度审视了语言基因突变对人类语言使用及理解的重要影响;探索FOXP2的进化之旅则从历时角度揭示了语言基因对人类演进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结构基因组学与语言进化比较研究法的结合可从侧面为回答广义/狭义语言能力与动物交流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证据,同时也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广义语言能力可能还包括一个语言基因组系统。  相似文献   

5.
进化认识论是西方 2 0世纪 6 0年代末~ 70年代初出现的一股认识论思潮 ,代表人物有福尔迈、坎贝尔等人。进化认识论首先是一种认识理论 ,因此 ,它所要解决的问题 ,大多可以从近代认识论中找到。但是 ,作为一种认识理论 ,它又主要依赖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它力图从进化的观点去理解和说明人类认识结构 (能力 )的起源及其发展。它不仅对一系列的经典认识论问题 (认识的本质、客观认识的可能性、天赋观念等等 )作出新的解答 ,而且试图对许多科学理论问题 (科学理论的评价、科学的进步和客观化、归纳问题等等 )作出自己的解答 ,此外 ,它也充分地考虑到了语言问题在认识论当中的重要性。进化认识论具有历史性、实证性、跨学科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进化与伦理     
达尔文不仅凭借其《物种起源》奠定了以个体自然选择论为核心内容的进化论,而且通过《人类的由来》提供了一种爱和同情的理论,《人类的由来》和《物种起源》共同构成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完整内容,达尔文把恩爱、同情心等社会性本能当作人的道德组成的最初的原则,但他不能从基因层面思考利他主义的问题,当代进化伦理学立足于基因选择来说明利他主义现象,基因进化克服了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二元分裂。  相似文献   

7.
病毒的起源和进化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关于起源有三种学说:1.生物大分子到病毒学说,认为病毒来自于自然界中的生物大分子,病毒属于生物和非生物的桥梁;2.退化的进化学说,认为病毒由腐生菌逐渐退化而成,属于退化了的微生物;3.细胞到病毒学说,认为病毒是退化了的细胞成分,其根据在于病毒的超级寄生性、基因组与细胞基因组的相似性、病毒与细胞核蛋白的相似性。关于病毒的进化,则认为原始RNA产生类病毒,类病毒产生RNA病毒,RNA病毒再产生DNA病毒。SARS病毒对人类来说是新病毒,其来源引起广泛关注,故对上述问题进行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进化博弈论的专业化产业区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最近十年中,中小企业在特定地理空间大规模集聚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组织发展的一种最为重要的形式。从进化博弈的角度探讨专业化产业区的生成和发展机制是一种动态模式,它随着环境的变化,在不断地进行“适应性进化”。以组织生态学的进化理论为基础,从进化博弈论的视角对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机理进行定量、动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帕特里克·福森雨认为,发现27亿年前就存在真核细胞这一事实表明,生物的进化过程与过去人们的设想并不一致。他由此推论说,真核细胞生物与原核细胞生物很可能是源于同一祖先,即两者可能是几乎同时出现的。在11月18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意大利实验肿瘤学研究所的科学家称,他们通过基因移植成功地培育出平均寿命比同属长30%老鼠,这是科学界首次在哺吸乳类动物身上通过改变一个基因实现处长生命的科学操作,在此之胶,科学家只是了解到某些无脊椎动物体内老化的分子学基础。科学家已经发现,一种果蝇和一种完全遗传型蠕…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天然药用生物研究所所长、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赵晓明教授等撰著的《生物遗传进化学》一书日前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生物遗传进化学》以 9章 14 0余万字的篇幅广泛搜集了生物进化的丰富资料 ,博引了中外各家学说 ,较全面地总结了国内外近十年来在这方面研究的核心成果。该书以量子、分子、细胞、个体、物种、群落六个层次为纲领 ,以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两个关系为核心 ,以生命起源、物种起源、人类起源三个环节为重点 ,以达尔文主义、综合进化理论、中性学说三个阶段的思想为基调 ,对进化学做了较全面系统的介绍 ,旁征博引 ,图…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介了蚩尤在古代文献中的形象、历史上对蚩尤的争论,回顾了蚩尤在当代被列为与炎帝、黄帝并列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过程。指出一些地方为使当地更快发展,在开发、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兴起争中华民族“先祖户口”这一不利于学术研究的风气。一些在位官员和当地学者苦心寻找“证据”,请些社会文化学者,开研讨会、高层论坛,认定当地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发源地,这种超出学术研究范围的活动大有发展趋势,以致同一位先祖的发源地竞有几个甚至十几个。故提出中华民族传说祖先只能以“先祖文化”来弘扬,倡导“先祖大家祭”的开发思路和方针。  相似文献   

12.
民族先祖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民族先祖地位的确认是历史地形成的,具有复杂的历史和政治原因。一般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黄",但这种认定未必全面。太昊伏羲是多民族融合的代表,以"羲黄"代替"炎黄"作为我们民族的共同先祖更具有广泛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帝祭祀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历千年而不衰,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礼仪活动,其文化意蕴显而易见:从血缘角度而言,当今黄帝祭祀是华夏诸族对血缘始祖的祭祀;从文化角度而言,当今黄帝祭祀是华夏诸族对人文初祖的祭祀;从祭祀性质而言,当今黄帝祭祀是华夏儿女对血缘始祖与人文初祖祭祀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来追溯杜甫诗歌中的尧舜崇拜、祖先崇拜与杜氏家族意识根源,对探索杜甫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主义渊源,有较大的作用.杜甫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胸怀博大,爱民如子,其诗屡次出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为君为民苦拈须,屡歌"尧舜"非无因,他是远古时期杜国杰出的远裔,诗歌王国伟大的旗手.杜甫的家族情结颇浓,他在内心深处以远古帝"尧"为祖先.一帆风顺时,他歌唱尧舜,在窘困岁月,杜甫更是把"尧舜"作为精神上的太阳与支撑,与"尧舜"进行精神交流,他心中潜存的追念杜氏先祖尧、尧裔杜国及杜甫的家族观念,显示出中华民族传统姓氏文化的特质,从心理深层而言,这是杜甫爱国情操来源之一.多年来,这为学界所忽略.  相似文献   

15.
姓氏之学是社会学、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姓氏的产生、演变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此文通过一些古文献资料的论述 ,说明赵姓始祖不可能是少 ,而是黄帝。  相似文献   

16.
湘鄂川黔边界武陵山区流行的"摆手"活动,是土家族及其先民世代传承的重要风习之一,具有民俗学的重要价值.主要反映在祖先崇拜;祈求丰收--土家"调年";充满农耕风情.  相似文献   

17.
孝具有文化、伦理、教育、政治等多重内涵,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结构.其基本意义在于孝顺父母尊敬亲长,这构成以孝为本的理法规范要求.对父母"孝"的情感的扩充和延展,形成儒家传统中的祭祀祖先的"家一国"集体无意识形式.在中国文化中,孝文化是儒家仁爱伦理的底线;孝伦理是东方人伦所止的身份规范;孝心理是由家及国的人伦扩展;孝政治是君子齐家治国的基本前提.反思现代文化的西式建构模式,我们应对中国"孝文化"结构的发生、发展与中国先秦社会家庭组织的类型结构、地位形态加以认真审理,重建现代人类社会的精神支撑,才能对孝文化对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意义有正确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黄帝"其称,拥有非常悠久、丰厚的历史底蕴。黄帝既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文明始祖",亦堪称"中华民族祖先"。他开创的"黄帝精神",具有"容、实、创、持"等基本特征。汇入当代"文化自觉"大潮的甲申(2004年)"中华大祭祖",是古今"公祭黄帝"史册中由"政治功利"复归"精神功能"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祭祖仪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乡间村落不断受到现代化的冲击。文章以江西乐安罗陂乡陈氏族人祭祖仪式为个案,分析其所蕴含的安土重迁、慎终追远、地权象征、权威展示的文化内涵以及祭祖强化了人们的宗族观念,对构建我国农村和谐社会产生促进和阻碍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朝鲜汉诗中的民族传说始祖檀君是朝鲜社会政治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文学、历史意义。诗人们认定檀君的存在,认为他是朝鲜的国家始祖。檀君朝鲜在区域上是自立的,在时间上与唐尧并存,并对檀君降世、建国情节进行了展开描述。而且,18世纪的朝鲜汉诗还关注檀君世系,并注重扶娄朝夏这一细节,强调民族国家的自立完整以及与中华文化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