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e Age of Migration in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Using data from the 1987 and 1995 China One Percent Population Sample Surveys, this article examines migration patterns during 1982–95, a period of sweeping social and economic changes in China. Several major patterns are evident: the increase in overall migration and especially in temporary migration,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inter‐provincial migra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migrants in the coastal region. Over time, migrants of rural origin were more likely to choose cities as destinations than towns. The conseq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changes in migration patterns are explored.  相似文献   

2.
Labor migration among regions and between the urban-rural has been a popular research topic in labor economics,development economics, 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regional economics.The world economy development history proves that such labor migration is inevitable economic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However,there are some keys to better understand China’s labor migration,such as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labor migration? What differences are there in China’s labor migration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development countries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What are the conno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China’s labor migration? These are the core questions of this paper.Understanding these questions will patch up the shortages in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of the field,lay solid foundation and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economic effects, the welfare effects of China’s labor migration and associate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nd macroeconomic policies.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终身迁移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出生地”是用来收集人口迁移信息最常用的调查项目之一。中国以往的人口普查中一直缺少这一调查项目 ,这使得利用出生地资料对人口迁移状况进行分析在国内一直是个空白。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在中国人口普查史上首次调查了人口的出生地信息。本文主要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提供的出生地资料 ,对中国各省人口的终身迁移水平、流向以及不同年龄人口的终身迁移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者流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现有的研究和相关的政策建议中,流动常常都被看做是缓解乡村"剩余"人口(劳动者)压力的一种方法,也是实现现代化的一种主要手段。换句话说,乡村被看做中国现代化的主要障碍之一,它带来的更多是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作者提出,研究人员和决策者应该更多地考虑农村外出劳动者对于流出地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樊士德 《南方人口》2011,26(3):35-46
近年来,劳动力在地区间抑或城乡间的流动成为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乃至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验与规律来看,这种流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然而,在中国,劳动力流动呈现出何种特征?与世界发达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什么样的共性?又具有哪些差异化的内涵特征和理论含义?这构成本文研究的核心主题,以期弥补已有研究在这一领域的不足乃至空白的现状,更期望为中国劳动力流动的经济效应、福利效应以及相关的制度安排与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西藏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力流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市场导向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西藏自治区的公共服务供给和经济扩张所需要的资金虽然大部分仍来自中央和内地省(市)政府的援助,然而由于政府施政方式的转变以及企业和个人决策空间的扩大,政府投资带动的经济活动已经渗入了市场机制运行的因素。在这一背景下,密集的援藏投资不仅带动了西藏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为区内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和实现社会流动的可能性。外来劳动力在异地寻求生存和发展机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本地农牧民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和掌握非农生产技能,对本地企业家的成长,具有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经典人口转变理论侧重死亡和生育转变过程的测量、描述和解释,地理学家将迁移转变纳入人口转变框架,以完善人口转变理论。不过与死亡和生育转变研究不同,中国的迁移研究侧重基于对迁移流动人口规模和结构的考察分析,少有采用人口学意义上的迁移率指标的研究。文章利用2010—2015年历次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合并数据,通过人口学方法和泊松回归模型,计算和分析了1950—2015年中国人口迁移率趋势及社会经济差异。中国的迁移转变在宏观趋势上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变迁高度一致。与死亡和生育转变相比,其波折性更强,说明更易受到经济社会政策变化的冲击。同时也观察到逢“0”和逢“5”年份的申报偏好。另外,迁移的社会经济差异明显。男性迁移率高于女性,但是两性差异在不断缩小;乡城迁移和未婚迁移大幅度增长;而越来越多受教育程度较高人群加入迁移,使得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具有越高的迁移率。可以认为基于迁移率的考察揭示了中国迁移转变更具体生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Do an increase in ageing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getting old before getting ric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dicate that fluctuations in the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have produced a qualitative change? What is a qualitative change and what is a quantitative change'? Here we propose a new concept of Shadow Population,then establish a new standard for evaluating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finally present a typical five stage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type transition model. The model simulation shows that all world regions are still in the adult stage and that population ageing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quantitative change. However, sustained low fertility will lead to a qualitative change in the ageing population. The current pressure of population aging in the adult stage placed on the pension security system shows that this system is truly not retirement age and Long-term stability in a sustainable system,Gradually raising the replacement fertility is the key to solving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dilemma presented by future population ageing in low fertility regions or cotlntries,but the latter is more urgent.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流动对城镇失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探讨了家庭决策下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镇失业的影响,认为劳动力回流会降低流入者的现存失业率进而拉低城镇总体失业率。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作者对城镇失业与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就失业概率而言,农村流入人口远低于城镇居民;镇居民低于市居民;女性高于男性;年轻组远高于其他年龄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总体最低,但高校新近毕业生却较高。另外,区域发展模式影响其失业模式。失业水平在东北、武汉、重庆老工业基地出现了本地居民、农民工和总体均高的三高模式,在京、津、沪和珠三角地区出现了本地居民高、农民工低和总体居中的高低中模式,仅在国有、私营、和三资企业平衡发展的华东沿海地区出现了本地居民低、农民工低和总体低的三低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中国乡—城迁移既不同于发达国家早期的乡—城迁移,也与当前其他发展中国家迁移有明显的区别。在迁移的形式、规模及质量等方面都显示出明显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1.
论收入差距对中国乡城迁移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数据 ,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对中国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以及收入差距的来源。结果表明 :(1)收入差距在迁移决策中起着显著作用。 (2 )在消除了样本选择性偏差的影响后 ,女性的城乡收入差距要高于男性。 (3)在男性的收入差距中 ,迁移者和非迁移者在素质上的差异占主导地位 ;而女性的收入差距主要决定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差别。  相似文献   

12.
首都地区人才流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在流动过程中实现增值,人才流动促进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本文对首都地区人才流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口省际迁移空间模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采用人口迁移选择指数法确定我国省际人口迁移吸引中心及人口外迁中心,并归纳出人口迁移吸引中心吸引作用的空间模式及人口外迁中心的外迁空间模式.发现省际人口迁移活跃区域为南方及沿海地区.京津地区及南方沿海地区是人口迁移吸引中心,秦岭-淮河以南的内陆省份是人口外迁中心.强势人口吸引中心上海、北京的吸引作用分别具有"聚而强"和"广而均"的特点.强势人口外迁中心安徽、浙江两省具有"沿海导向型"的外迁空间模式,强势人口外迁中心重庆则具有"平衡型"的外迁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人口迁移流动是改变人口数量和人力资本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人口迁移流动造成的人口数量和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变化是否一致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一个需要更加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人口流动过程中形成的人口素质结构转变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证研究,探讨其形成的经济原因和造成的经济影响。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群体和中等教育及以下群体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净流向相同的状态,而2013-2015年以来各省陆续出现净流向相反的现象,形成了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的替代效应。高等教育人才的净流入地区是经济发达省份、地理条件优越省份以及少数民族自治区,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以及广东省等三大都市圈内的六个省市的高等教育净流入人才占跨省高等教育净流入总人口的绝大多数。人口替代对当地的经济影响表现为三点:第一,改变当地劳动力资源禀赋结构,使高等教育群体及中等教育群体人数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第二,改变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影响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第三,拉大地区劳动力收入差距。据此提出两点政策建议:首先,地方省市可以通过市场化的产业结构调整手段控制相应的流动人口群体规模,而不必依靠限制人口流动的政策以及硬性提出人口调控目标来管理流动人口规模。其次,地方政府要做好地区经济规划以及定位,充分认识现在的人口替代对于未来地区创新能力以及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和回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远  施闻 《人口研究》2017,(2):71-83
文章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排斥影响他们的回流,同时回流迁移也受到家庭生活、家庭劳动力状况、家庭农业活动和农地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是“被动回流”和“主动回流”相结合的过程、是个体决策和家庭决策的综合过程.文章提出劳动力回流迁移具有“回流效应”,回流带来人力资本的补偿、促进流出地非农经济的发展和带来创业的增长.劳动力回流作为城镇化过程中内生的逆迁移流,构成乡城迁移和劳动力市场平衡的补充机制,与乡城迁移一起促进城镇化和城乡平衡发展.文章提出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支持“迁移效应”和“回流效应”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区间人口流动的年龄模型及选择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文章依据计量人口学的有关理论,对20世纪 90年代后期中国的人口迁移率与年龄、学历和职业的关系进行了详实的描述,指出有关的迁移特征、与理论模型的异同点及其形成原因,并通过模拟迁移函数得到有关参数,从统计上进一步证实了记述分析得到的有关结论。文章的主要发现是:90年代后期中国的年龄—迁移率曲线呈现了与理论模型比较接近的变化倾向,但男性与女性的移动模型有较大的差别;教育程度、人口迁移政策、传统文化等因素对迁移率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The conversion of a hukou (household registration) from one locale to another in China requires official approval, a process subject to conditions set out in numerous regulation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ole of points systems for selecting economic migrants eligible for an urban hukou in several provinces. Using the points systems, city governments prioritize human resources and capital, which they consider to be the key to economic prosperity, over social objectives. Meanwhile the majority of migrants, who participate in urban employment without official registration, are treated as necessary contributors to the economy but not as qualified beneficiaries of it. It remains to be seen, with a wider application of points systems in more Chinese cities, whether the hukou system will evolve to make urban citizenship less exclusive and more equitable. The article provides detailed examples, at the province and city level, of rating schemes for qualifying for an urban hukou.  相似文献   

18.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 Using the 2008 and 2009 Rural–Urban Migration in China (RUMiC) survey data, two waves of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dataset,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9.
人口迁移流动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张呈琮 《人口研究》2005,29(1):74-79
人口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基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更需要采取有力措施 ,促进人口自由流动。人口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口的必然要求。人口流动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而且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尽管从全球范围来看影响房价波动的因素有许多,但在中国流动人口带来的住房需求却成为提高城市房价的关键因素.基于2005—2013年235个地级市数据的研究发现,净流入人口越多的地区,房价涨幅越快,流动人口每增加10万,将会使每100平方米住房价格上涨3360元,特别在一、 二线城市,房价分别上涨6024元和15394元.2010年以后,流动人口在东西部对房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地理加权回归结果表明,流动人口是使房价波动呈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其中,珠三角地区成为人口流动对房价影响最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