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学习曲线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习曲线是一条表明个人或组织学习效应的曲线.学习曲线的建立基于三个基本假设.学习曲线既可用来制订企业计划,也可用来制订企业的竞争战略.企业要注意影响因素和时代要求,合理使用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工业生产中影响学习曲线的因素,提出了改善学习曲线特性的方法,并对一个实际生产中的学习曲线进行了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福建省顺昌县农户进行随机调查,并用宏观数据进行检验,将林业劳动分为林业生产性劳动、林业服务性劳动和林业加工性劳动。根据调查样本,核算木质林产品生产性劳动报酬约53元/工日,非木质林产品生产性劳动报酬约80元/工日,林业服务性劳动报酬约106元/工日,林业加工性劳动报酬约40元/工日。指出了林业劳动报酬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劳动供求情况及农户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从生产函数概念出发分析了企业效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其次,选取我国制造业673家民营上市公司2005-201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Metafrontier模型,估算了企业效率及技术差距,并与传统方法估算的企业效率进行比较,最后,实证检验了企业效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企业的生产技术存在技术差距,在传统效率估算方法中,假设所有企业面对相同的生产边界过于理想。(2)在给定投入的前提条件下,企业生产技术的技术差距和此生产技术下的效率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的影响效果。(3)企业最优边界效率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的影响效果。(4)企业选择其生产技术后,可能由于企业经营者的"精力"有限,企业的技术差距与此技术下效率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与规模经济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学习曲线、技术创新的关系,揭示了技术创新是规模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因,学习曲线和规模经济同时存在并引起平均成本的下降。指出在市场不明确的情况下,企业扩大规模会使其失去市场应变的灵活性,而应以分散风险为目的,同时进入其他事业,通过转包,战略联盟等联系获得范围经济。  相似文献   

6.
在不良资产的处置中,全面、公正的对债权资产的现实价值及债务人的偿债能力进行评估起着关键作用.而在评估债务企业及担保企业的偿债能力时,从企业清算的角度来估算企业债权价值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本文仅就这一点的评估思路和应用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论文从企业横向供应链整合后的利润最大化入手,同时考虑供应商、核心企业和分销商三者的利润,研究了整合企业所处供应链与目标企业所处供应链的整合问题。基于学习曲线、数量折扣和规模效应对供应商、核心企业和分销商三者在供应链上各环节的物流成本、库存成本及生产成本产生的协同效应,建立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给出其求解方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供应链经过有效的整合,其整体利润得到明显提升并且核心企业的利润提升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人工虫草菌丝体的化学成分分析,功效及应用研究,液体发酵培养的研究方面对人工虫草菌丝体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人工虫草菌丝体的化学成分与功效和冬虫夏草差不多,又易于用发酵法大量生产,可缓解冬虫夏草的供需矛盾,成为冬虫夏草的替代保健品。  相似文献   

9.
基于时变参数的中国总量生产函数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量生产函数是宏观经济增长分析和技术进步定量化测算的基础,传统方法估算总量生产函数具有很多不足之处。利用1952—2005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建立时变参数模型,应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我国1952—2005年间历年的总量生产函数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时变参数估算生产函数较好地捕捉到了经济政策的重大事件对于总量生产函数的影响,可能是理论与实际情况更加接近的一种拟合。我国技术进步和资本、劳动的产出弹性三者相互影响,呈同方向变化,并且技术进步对资本的产出弹性影响较大,对劳动的产出弹性影响较小,1978—2005年间我国属于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在探讨转向架寿命周期费用的组成、影响因素及估算方法的基础上,分别建立转向架生产费用和维修费用的估算模型,实现对转向架寿命周期费用的估算。以CJHJ和SQL为开发工具,结合MATLAB的分析计算功能,设计并开发转向架寿命周期费用估算软件,提高了估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对转向架寿命周期费用控制和降低铁道车辆成本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供应链中零部件供应商在完全信息情况下的价格博弈模型表明:企业产品价格与自身的单位生产成本成正向变动关系,与对方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成反向变动关系。而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的价格博弈模型表明:企业产品价格不但与各自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有关,还与下游企业对上游企业的期望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也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考察企业生产中技术要素的作用、规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对其技术要素下了定义,认为其产出函 数包括技术、劳动及资本要素;通过构建与求解生产总成本,构建最大条件下的优化模型,推导出技术最优增长率 与传统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的优化配比关系,进一步构造了企业在生产总成本约束下的技术增长率优化模型,并 设计了遗传算法程序对模型进行求解。实证研究表明,企业技术投入是有成本、有代价的,其所建模型可用于计算 考察企业技术投入的适度规模,以指导企业生产与技术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1—2017年中国稻谷主产区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价格对稻谷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倒逼效应”和“累积效应”。研究发现,稻谷主产区平均生产技术效率较高,达到0.8385,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劳动力价格与稻谷生产技术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由于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倒逼效应”,平原地区劳动力价格对稻谷生产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由于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累积效应”,相比前期,后期累计形成的较高的劳动力价格对稻谷生产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减弱。在农村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中,应重视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房价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归结为"成本效应"及"投资效应"两种影响机制,并分析了房地产价格、房产性投资行为、房产性投资的深化以及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创新要素投入和创新管理水平作为中介变量,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检验房价和创新产出的关系。基于提出的理论观点利用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房价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机制至少是通过"成本效应"与"投资效应"两条渠道实现的;房价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成本效应"是通过技术创新投入作为中介对技术创新成果产生影响;房价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投资效应"是通过技术创新管理水平作为中介对技术创新成果产生影响;未能证实房产性投资会挤压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投入。文章的研究结论具有以下重要政策启示意义:应当重视房地产价格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成本效应"。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创新人才的稀缺性提高了其在劳动力市场的议价能力,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房屋价格上涨,会导致创新人才的劳动力价格随之上涨,这势必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负担,影响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长期发展质量;A股企业的房地产投资并未挤压技术创新投入,但降低了企业创新的效率。在政策上,应当制定相关技术创新效率的考察指标,促进骨干型企业重视其创新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劳动价值论是分析商品价值形成的科学理论,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劳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运用劳动价值论分析茶叶的价格现象,得出如下结论:茶叶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茶叶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茶叶生产价格是决定茶叶市场价格的内因,市场供求等因素是影响茶叶市场价格波动的外因。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劳动经济理论中,人们企图运用边际效用理论,把闲暇作为消费品,在闲暇一物品两种消费品中进行效用最大化选择来推导劳动力供给曲线。本文认为边际效用理论并不能推导劳动力供给曲线,它只能据以推导劳动(时间)供给曲线。劳动力是生产出来的,其生产是要花费成本的。边际成本理论能合理解释劳动力供给曲线。这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可获得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原材料价格上升、劳动力使用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等多因素影响下,OEM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OEM企业必须及时实施转型升级,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OBM企业.OEM企业应根据自身行业发展的特点,走基于市场扩张能力的创牌路径,或基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创牌路径,寻求个性化的升级路径,退步从OEM企业发展为OBM.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数据对粮食主产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袁明。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从短期看不会对农业及粮食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农户从事农业及粮食生产主要因素有农产品价格、政府补贴、农业生产成本和病虫害。最后提出稳定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产品成本关系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正确地核算产品成本,对于企业参与杜会经济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影子价格的概念,对核算产品的机会成本给出了一个简便且有效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勇勤 《南都学坛》2008,28(1):117-124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获取利润所隐含的剥削问题,提出剩余价值说,假设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通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要解决"李嘉图矛盾"。马克思认为,生产价格的根在价值,价值包含剥削因素;剥削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而剩余价值在企业内部表现为资本独占式分配,在部门之间表现为利润竞争式分配。马克思要从价值和生产价格的数量关系、剩余价值和平均利润的数量关系当中,以微观上揭示价值形成,从宏观上导出生产价格取决于剩余价值总额,即隐藏在市场价格波动的背后的那个东西同剩余价值总额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价格波动的中心点的是劳动价值。用平均利润率得到的生产价格和用c/v比值得到的生产价格,能否为同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