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州社会科学》2007,(1):51-52
劳务经济是指劳动者通过提供自己的体力或智力服务而获取报酬收入为目的的产业经济,它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体制下的特有产物,它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而生,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的扩大和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化而不断壮大,并将在我国全面消除二元结构之时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目前在我国现阶段和以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劳务经济将长期存在和继续发展。并对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就业观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者的就业观对就业状况有着重要影响,建国以来,就业观经历了从计划就业观到市场就业观的演变.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背景下,就业现有必要实现从市场就业观到和谐就业观的转变,共同发挥政府、劳动力市场、企业与劳动者促进就业的合力,有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田明  李睿 《山东社会科学》2012,(12):116-122
我国正处于由农村人口占多数向城镇人口占多数(城镇化水平达到50%),保持就业结构顺利转变,促进可持续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经验来看,这一阶段经济和城镇化可取得较快的发展,就业结构的转变逐渐使各产业的就业偏差缩小,并且进入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时期。鉴于目前的发展状况,进一步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非农就业比重,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我国就业发展经验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8,(10):92-100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继续优化,就业质量明显改善,劳动者素质不断提升,劳动力市场制度不断完善。就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在于市场化改革持续激活就业需求,城镇化战略推动城乡劳动力要素优化配置,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广泛吸纳城乡就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推动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然而,在多重转型的交织过程中,我国就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新时代的经济发展以效率提升为基础和前提,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就业岗位创造和就业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就业是对传统二元就业制度的变革,是新时期我国就业工作重点转变的重要内容.必须从宏观上总体把握,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和指导就业工作,寻找统筹城乡就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树立和谐动态的就业观念,需要劳动者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就业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促进就业方面政府应积极发挥市场和社会无法替代的作用.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是城乡就业一体化的重要前提.淡化与户籍制度相关的就业、医疗保障等福利制度,恢复户口的本来面目是户籍制度改革的突破口.统筹和实现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真正实现城乡劳动力的自由、公平和有效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具有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擎肘的关系,根据福建省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整体协同度和三次产业与就业结构的结构偏离度的分析,认为政策性壁垒、资本——劳动力替代过度和劳动力素质偏低是造成福建省当前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主因.因此,破除政策性壁垒、理顺资本与劳动的价格,发展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小的产业以及提高劳动者素质是防止在经济转型升级中落入有增长无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劳动适龄人口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就业问题异常重要.目前,河南省影响就业的多种结构性矛盾凸显,以大学毕业生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体人群的就业难问题突出.解决就业问题首先要着眼全局,在产业政策、城乡政策、经济发展战略等重大宏观社会经济政策上做出正确选择.同时,要在提高劳动者知识技能培训、改善就业结构、建立完善的就业机制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不同于传统的工业经济 ,因而工业时代的就业观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进行转变 ,文章从就业结构、就业机会、就业模式、就业观念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体制转轨、结构转型期,由于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不能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结构性失业非常突出.解决结构性失业有赖于新兴产业的成长和劳动者新的劳动技能的形成,而劳动力无论是从传统产业转入新兴产业还是新就业于传统或新兴产业,都存在适应能力的问题,只有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才能缓解结构性失业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上海浦东新区就业结构探析张以杰,林英晖所谓就业结构(本文主要指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一般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全部有劳动能力的就业者按照该国或地区社会经济结构(主要指产业结构)以及其他社会劳动部门的划分,各社会劳动领域之间形成劳动者在产业(行业、部...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城乡就业矛盾、政府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国际间对就业岗位竞争的矛盾交织成经济转轨时期中国就业问题的主线。本文在对就业问题进行深层分析的基础上,从公共政策的角度阐述政府在解决就业方面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提高他们生活水平的最好选择。《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不同群体产生不同的影响。高素质的劳动者从中收益,而处于边际就业的低素质的农民工成为受损者。《劳动合同法》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劳动者提高边际生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劳动经济发展呈现出八大变化特征,即劳动力市场正在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劳动力正在从"国内劳动"向"国际劳动"转变;劳动者从"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转变;就业市场从普遍存在的就业歧视向促进公平就业转变;劳动者行业状态从"不体面劳动"向"体面劳动"转变;劳动关系正在从个人主义向集体主义转变;企业员工角色从单纯的"打工者"向"合作者"转变;企业对工人的雇佣正在由"短期雇佣"向"长期雇佣"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随着同民经济的发展处于变革过程中,并影响劳动力的转移。研究经济结构变来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这在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的我同,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业就业结构转换严重滞后于产值结构转换经济结构包括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产值结构指农业产值与非农产业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的份额。就业结构指农业劳动力与非农产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中的份额。经济结构变革的核心是农业产值份额下降,非农产业产值份额提高,即产值结构转换和农业劳动力份额下降,而非农产业劳动力份额提高。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5.
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然对城乡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影响。基于2007—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创新强度、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科技创新的城乡二元结构”、技术进步偏向性、农产品需求刚性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矛盾、“产业政策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差异等因素共同影响,提高创新投入强度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明显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当在坚持创新发展、促进企业结构升级的前提下,确保城乡之间协调均衡发展,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和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提高农业人力资本投入和农产品收购价格,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拓宽农业劳动者收入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城乡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改变我国现存的二元结构的巨大动力源,是一个融理念、追求,需要经过几十年才能完成的社会变移,因此它具有必然性、特殊性和长期性。借鉴国外经验,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实现地方经济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17.
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的就业体制转换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本文通过城市非国有部门的产生及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阐释了在二元化的城市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就业体制转换的机理。文章认为,无论在比较严重的失业现象出现之前还是之后,国有企业所依托的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决定和就业吸纳的传统制度因素,都是这种体制转换的实质性障碍;而现行的以歧视性就业为特征的政府反失业政策,具有加强传统体制的效果。因此,放弃歧视性就业政策,开放城乡劳动力市场,是实现就业体制转换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8.
解决结构性失业是当前我国劳动就业中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了结构性失业,其主要表现是教育体制和专业设置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不能适应岗位需求。因此,我们必须从发展非正规就业、调整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大中专学生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继续强化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培训以及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四个方面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受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在就业机会、就业培训、就业条件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应从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政策协调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劳动用工制度,构建平等就业的教育体制和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着手,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城乡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改变我国现存的二元结构的巨大动力源,是一个融理念、追求,需要经过几十年才能完成的社会变移,因此它具有必然性、特殊性和长期性.借鉴国外经验,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实现地方经济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