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用典是中国古典诗词一个重要的特点,诗词中频繁用典素有掉袋书之称,在宋词中用典,往往成为作家才学的展示手段,典故使词在内涵上增添了许多文赋的色彩。它成为苏轼“以文为词”的突出表现——苏轼词中典故对于以文为词具有深刻的文体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词好用典、善用典,诗人的深心曲意藉助使事用典以蕴藉披露;尤其唐宋以来,在文人书卷气日浓、倡杨“读书破万卷”(杜甫语)、“点铁成金”(黄庭坚语)的社会文化氛围下,用典之风更是盛行于诗词创作中。因此,探  相似文献   

3.
柳永《乐章集》用典说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轼为宋词用典的开创者说由来已久 ,实则乃误。《乐章集》中大量的例证表明 ,柳永才是宋词用典的第一人。柳词用典 ,以事典为主 ,语典次之。其中 ,事典多为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与历史故事 ,语典则以化用六朝与唐代诗人的诗句为主。一词数典 ,一典数用 ,形成柳词用典艺术的一道风景线。柳词的大量用典 ,是其由俗变雅的一个重要标志 ,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安对于宋人而言,是边陲之地,也是衰败的前朝故都,故宋代诗词中写实者极少。长安一词在宋人诗词中以用典方式居多,对其使用,代表了当时文人对来自前代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的印象和记忆。长安单独出现,常借指汴京或临安,或象征个人功业。以此为基础,长安常见的搭配是以"望长安"表达望阙,由"长安道"引申为奔走或行役。而后世文学中的长安意象,其意义基本延续自宋代。  相似文献   

5.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在古典诗词中,用典是以极有效极经济之文辞表情达意的一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巧妙地把两个事物或古今人物联系在一起,实现时空交汇。由于用典是作者刻意采取的一种修辞手段,它除了增加作品内涵、使诗词典雅庄重外,还会产生相应的修辞效果。本文以汉语修辞学为理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词用典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典故的涵义和类别,概述了历代文人用典的特点,提出了中国古典诗词用典的最杰出作家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观点,认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用典,大多能做到寓典于情、寓典于景、寓典于理、寓典于境、寓典于美,具有一种美丽而自然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大量用典是毛泽东诗词的一大特点,典故的恰当处理对毛诗的翻译至关重要。把毛诗典故分类,从五种《毛泽东诗词》英译本中选取代表性的典故的英译,列表分析典故的翻译,发现虽然这些英文版本的译者、译者的国别及出版的年代不同,但他们的对典故的处理方式有很大的共性。这些方法对汉语诗词中典故的翻译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用典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一种写作技巧,它能够使诗词在有限的文字中,增加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使作者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使诗词语言典雅凝练。读者透过这些典故,不仅能够深刻体会作者含蓄、深沉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学到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增强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已发表的诗词虽然只有四、五十首,但其气势之雄伟,内容之博大,喻理之精深,远远超过古代豪放派诗人。毛泽东诗词的风格,正如郭沫若所评:“气度雍容格调高。开生面,是堂堂大雅,谢绝妖娆。”(《沁园春(和毛主席韵)》)这种风格的形成,与毛泽东“用典”方面的继承与创新分不开。本文从四方面比较毛泽东与古代诗人“用典”的异同,以探求其“用典”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用典,指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前人妙语警句等的引用。精炼的语句背后,往往隐藏着一段故事,一则哲理,一腔感情,因此,引用典故可以增强词句的概括力,便于在依声(按曲)填写的、字数和韵律有限制的词章里,生动深刻地表达重大主题和抒发丰富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所以,用典也是写词不可少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儒、道文化审美内质的差异,引导了古代诗坛对“清水芙蓉”与“错彩镂金”两种美的高下评价。诗词用典作为“错彩镂金”美特征之一,历来不为多数诗论家提倡。但作为表达思想、传达情感的通约方式,古代诗词用典自有其独到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诗词领域里独树一帜,来源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修养。毛泽东不仅在理论原则上提出了古为今用的根本方针,而且在自己的诗词创作中认真地贯彻这一原则:毛泽东诗词中的豪情壮志;对中国旧体诗的继承与创新;用典使事熔铸出新;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内涵改造等。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毛泽东诗词中数词“万”、俱往矣、人遗矢与鬼唱歌几个修辞艺术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修辞艺术显现了毛泽东诗词极高尽远、奔放豪迈、文“白”交融、用典贴切等特色。  相似文献   

14.
“用典”名称的由来,肇始于元人王构的《修辞鉴衡》。但是,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才有金兆梓氏重提“用典”这一名称。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沉寂,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赵克勤在论及古汉语修辞法时才再提“用典”一语,并将其作为古代汉语修辞法的一种。在此之后,又无人再提“用典”这个名称了。20世纪90年代,笔者在博士论文《委婉修辞研究》中明确定义说:“用典’,是一种运用古代历史故事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写的修辞手法。”到了21世纪初,笔者在所著《修辞心理学》中,又进一步阐发了这一定义。  相似文献   

15.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苑的奇葩,唐宋以降,中国古典诗词日渐式微,虽有元代散曲的勃兴,然亦难以挽回古典诗歌的总体颓势。究其原因虽然错综复杂,但笔者以为过分讲究诗词格律和以学问入诗,乃是古典诗词衰落的重要原因。诗词格律是汉语言文学的独有特点,诗律与词律把古典诗词的形式美推向一个无可逾越的高峰。然而,唐宋以后,文人墨客过分讲究诗词格律,反为形式美所累,致使诗词格律成了束缚思想表达的桎梏,最终导致古典诗词的整体性衰落,乃至一蹶不振。另外,中国数千年诗歌的积淀给后来者以充足的文化养料,但唐宋之后,以学问入诗入词、用典过多以…  相似文献   

16.
论典故词语及其使用特点和释义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汉语词汇中的典故词语.作者认为,典故是被后世使用的故事和诗文,用典是由前代故事和诗文形成典故词语的过程。典故词语是由用典浓炼而成的词和短语的语言形式;典故词语的使用特点主要表现在关联、形式和意义三个方面;典故词语的释义方法有两种,即寻查典源和分析典源因素义。  相似文献   

17.
这里登载的十八篇红岩诗词,系红岩革命纪念馆供稿,有些是未曾发表过的。这些诗词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我党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新华日报》以及国统区的进步人士1938—1947年的革命斗争史,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初期团结国统区人民坚持抗战、争取民主的历史见证。 写作这些诗词的,有当年在重庆战斗过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有中共代表团、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的老同志,有抗日民主党派领袖与社会各界代表,有党的文艺战士和进步文化人士。 这些诗词,写景言志,记事抒情,唱和酬答,形式不拘一格;这些诗词有所为而发,内涵丰富,情意深挚,立意格调一新。诗词中也有曲折隐晦之笔,引事用典之句;这出现在那个文网如织的黑暗世道,只反映了当年斗争的艰苦。 现由我院史地系政史专业牟之先同志进行编次和说明。编次和说明中欠妥之处,敬请读者指正。因篇幅稍长,本刊分两期发表。  相似文献   

18.
雷奇文的风景诗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的传统手法 ,能翻出新意新境的用典 ,锤炼语言的功力 ,如诗如画的工笔细描等 ,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研讨雷奇文诗风诗艺 ,寻求传统诗词创新发展的途径和表现时代精神 ,是很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9.
“说说唱唱”,这是我国宋代以来话本文学所特有的一种艺术风格。这里“唱”的,就是诗词赞语。作者在故事发展的紧要关头,插上一段诗词韵文,或写景,或状物,以烘托渲染,承上启下。而更重要的,是作者借此机会直抒胸臆,表达他对故事中人物、事件的爱憎和评价。长篇小说《水浒》是从话本发展而来的,在《水浒》中,作者写了很多诗词赞语。  相似文献   

20.
写作者或说话人直接或间接地把前代故事或诗文语句用于书面或口头作品以服务于传情达意的过程是用典,用典者所依据的前代故事和诗文语句是典故.对典故信息进行概括、提炼、选取而成的典故的代码亦即语言形式是典面或称典故词语.典面所表示的与出典语境密切相关而又与用典现实语境相合的语位义是典义.典故是形成典面、体现典义的基本出发点,因而相对于典面和典义来说,典故同时又是典源.基于同一典源.可能形成不同的典面和典义.讲究典故词语的偶对是用典的规律之一,借助这个规律,有助于我们识别理解典故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