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力课堂是师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乐(le)在乐(yue)中的课堂。《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课程的活力课堂应该以尊重学生生命、关注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目标,具体体现在改革课堂教学的策略方面,比如快节奏推动法、情景设计渗透法、多功能教学法、有效语言赏识法、团队精神愉快法、多元评价激励法等。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生命成长的驿站,是智慧彰显的舞台。“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叶澜语)。”让学生生动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新理念指导下数学课堂,我们会不时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新颖别具、独树一帆。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将“星星之火”,得以燎原博大,并作为“教学相长”的鲜活题材。笔者现采撷学生创新解题策略若干教例,与同行们共勉。  相似文献   

3.
“生命化教育”的理论源头、中国人民大学黄克剑教授提出了教育的三个维度,即“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生命化教育”倡导者张文质先生进一步认为,生命化教育就是对可能健全的生命的成全。“课堂生命说”告诉我们:数学课堂是一个载体,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真切地体验、感悟和理解数学,引发数学思考,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灵思感动启悟学生的灵思,促使学生成为个性丰盈的个人,使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在学生的心目中,多姿多彩的数学课堂生活是他们永远的期待.多姿多彩意味着什么?意味课堂生活的人文化,没有“学生和老师“这一生命的思想、知识、人格的萌生、滋长、对话、提升、丰富、完善,就没有多姿多彩课堂的内在涵义.老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生命,都有思想、有个性,由师生所构成的课堂就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和生命碰撞产生的智慧火花,以及情感的流动.……  相似文献   

5.
在学生的心目中,多姿多彩的数学课堂生活是他们永远的期待.多姿多彩意味着什么?意味课堂生活的人文化,没有“学生和老师“这一生命的思想、知识、人格的萌生、滋长、对话、提升、丰富、完善,就没有多姿多彩课堂的内在涵义.老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生命,都有思想、有个性,由师生所构成的课堂就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和生命碰撞产生的智慧火花,以及情感的流动.……  相似文献   

6.
课堂交流是生命意义生成的存在。生成与表达生命的意义,丰富与扩张学生的生命世界是课堂交流的应然要求。但当前的课堂受控制主义的教学行为观和工具主义的教学效用观的影响,课堂交流本应生成的意义在课堂运行中悄然失落。课堂交流的中轴应实现从"工具性"向"生命性"的转向,实现对生命的关照。  相似文献   

7.
"助学课堂",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项目学习,促进学生主体主动发展的一种"优效"课堂教学模式。"助学课堂"主要理论依据包括课程发展理论、生本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助学课堂"的学习方式有:助学式,即教师帮助学生学;自学式,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学;多向式,即师生多向传输、及时反馈等。通过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助学课堂",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命课堂教学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生命价值,并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着眼点。而部分幼师学生存在不愿动脑、不敢提出问题或没有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学习态度消极等现象。教师要树立生命课堂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等措施,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命教育日渐深入人心,课堂改造越来越成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注的焦点。在生命课堂、生态课堂之后,本文进一步主张有氧课堂,即把课堂活动本身类比成一种生命运动,把课堂上与知识相伴而行的,积极的思想、观念、情绪、情感、生机、乐趣、灵性、智慧等喻之为课堂之“氧”,并认为目前课堂存在着严重的缺氧现象,致使课堂中学生生命被异化、教师生命被边缘化,课堂本身的生命力也被极度弱化。因此,要提升课堂生命质量,亟需培植课堂之氧。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与引导者,要构建有氧课堂,需做到:课前环节,修心养性,厚积情愫;课堂环节,激情互动,快乐享受;课后环节,反思优化,延展提升。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和启发式教学方式,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这必然对课堂评价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就是在重视对学业成绩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习的过程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的评价,而学习过程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课堂,课堂是学生在学校中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它影响和见证着学生的每一步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课堂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考,我努力追寻这样一个问题:数学课堂生命化教学的落脚点在哪里.仅仅是对学生课堂生活的眷注?仅仅是对学生生命存在的关注?我觉得还应该指向数学知识本身,亦即我们能否作这样的命题假设: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前提是“让知识本身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为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和教师遭遇的知识更多是理性的、抽象的、固定化的法则和定理,缺乏“人气“的知识,一堆“死“的符号型的结论,与语文科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性相比,数学教材存在着育人资源原始贫乏的“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考,我努力追寻这样一个问题:数学课堂生命化教学的落脚点在哪里.仅仅是对学生课堂生活的眷注?仅仅是对学生生命存在的关注?我觉得还应该指向数学知识本身,亦即我们能否作这样的命题假设: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前提是“让知识本身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为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和教师遭遇的知识更多是理性的、抽象的、固定化的法则和定理,缺乏“人气“的知识,一堆“死“的符号型的结论,与语文科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性相比,数学教材存在着育人资源原始贫乏的“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13.
教师应营造课堂有效情境和浸润课堂人文情怀,从这两个方面来促进课堂有效生成,构建人文课堂。人文课堂旨在结合生命教育理念,通过赏识学生闪光点。引导学生自信学习,在挖掘学生的潜能中,培养学生个性学习,来构建人文课堂;结合情境教育理念,在思考问题中激发学生的思维生成,在探究文本中引发学生的情感生成,在辩论碰撞中孕育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课堂多样的引导,促使课堂有更多精彩的有效生成,在生成中促使学生学会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4.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当代基础教育的灵魂。因为课堂应该是师生交流、沟通、互动的舞台,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自主发扬的场所。本着尊重学生自主性的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课堂就要真正实现一种探究、发现、创新、成功的生命体验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关乎教育实践,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性。“根茎”思想作为一种后现代思维方式,为探究课堂的实存状态及应然走向提供了新的视角。运用“根茎”思维,透视课堂“辖域”“层化”等局限,以游牧的方式开启“逃逸”的路线,激活个体生命,绵延自由意志,激发课堂创造力,呈现一种生命意向的敞开,昭示着活性课堂的主体性、之间性、流动性和生成性特征。建构充满生命活性的课堂图景,需反思并改造当下的课堂。通过构筑平滑的课堂空间,开启课堂的生命姿态,转向他者的教学交往,允许流变的自由生成,把课堂归还给教育,方可走向广阔的教育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考,我努力追寻这样一个问题:数学课堂生命化教学的落脚点在哪里。仅仅是对学生课堂生活的眷注?仅仅是对学生生命存在的关注?我觉得还应该指向数学知识本身,亦即我们能否作这样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掘语文教材中生命教育的素材,借助于文本、通过师生情感交融、思维碰撞而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濡染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这是新课程对高中语文教师的呼唤。在教学中诗性地呈现生命教育,让生命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课堂达到油然而化的境界,是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方法以生为本,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进行多元互动,张扬学生的个性,打造有活力的课堂。结果结论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师生的双向带动和共同创设,不断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在多元互动中放飞学生的想象,在思考中提升学生的感悟,使得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9.
沈红霞 《新天地》2011,(10):153-154
叶澜教授指出:我们的课堂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长期以来,课堂上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交流合作少;记忆结论多,探索过程少。这样的课堂学生难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更谈不上品味生命的价值。我认为,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要求课堂始终坚持和体现学生为主体,激发兴趣,营造民主学习氛围,采取灵活教法,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第一主角,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生命活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