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现象是世界范围内的语言文化现象,汉语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随着世界各民族语言文化的深度融通和广泛渗透,当代汉语语用现实中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呈现出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现象是世界范围内的语言文化现象,汉语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随着世界各民族语言文化的深度融通和广泛渗透,当代汉语语用现实中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呈现出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知名网站电子新闻的调查统计,展示非典一词的氤氲化生过程,论证由非典型肺炎到非典的演进,是汉民族思维方式制导下汉语语法神摄人治语言文化机制的体现,是汉语词语单音节性与双音节化辩证运动的结果。因此,非典完全是扎根于民族文化母体内、孳生于汉语词语系统中的当代汉语的一个新词,且在汉语语境中不负众望、卓有成效地发挥了应有的交际功能。鉴于此,SARS是无法取而代之的,因为它是一个异类文化的词语。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当代女性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其语言创造起到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对语言的表达与修辞方式,是女性小说写作成为可能的关键所在。笔者就此分三个阶段阐述了当代女性小说范式的演变:嵌入男性词语世界并力图取得认同;与男性词语世界进行"破开",专注于女性自我的语言建构;回归词语世界本身,重新审视两性的现实与经验世界。梳理当代女性小说范式的递嬗演进,有助于深刻把握当代女性小说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共同作用,安多地区民族文化阃互相依存,和谐共生,形成特点鲜明的多元文化共生格局,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安多三大文化体系问的势力总体均衡与民族文化个体间的差异显著并存、安多区域文化特质是包容和开放以及在同一宗教场域内的文化相融更为自然而广泛等三个方面.在现代性下,安多多元文化共生格局演进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在广度与深度上将进一步增强,国家政策变量对多元文化共生的影响力也将日益突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安多地区多元文化共生现象的演进形态仍将是"和而不同".影响文化共生格局形成的基础性因素是安多地区社会经济互补性.  相似文献   

6.
方言是语言的历史积压层,也是社会文化的历史积压层。从文化角度训释方言词语,不仅可以通过方言考察地域文化特征,而且可以利用地域文化特征去探求方言词语的语源意义,考订有争议的方言词的本字(正字),训释疑难方言词。这将有助于方言研究的深入,亦将大大拓展训诂学的外延。1、根据特定的地理条件及形成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等,训择方言词语。2、分析历史移民对方言形成的影响来考释方言词语。3、根据所称事物的功能、外形等来考订方言词。4、传宗思想与方言词语的考释。5、婚姻礼俗与方言词语的考释。6、禁忌迷信与方言词语的训释。7、商业文化的影响与方言词语的训释。8、外民族文化的影响与方言词语的考订。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语言 ,尤其是影响语言中对社会文化反应最敏感的词汇。科学技术的变革、社会历史的进步是新词产生的决定因素 ;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社会心理和社会时尚是词语变化的现实依据 ;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是词语发展的外部动力。反过来 ,透过词汇的发展变化 ,我们亦可清晰地看到社会文化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约翰·阿什伯利诗歌实验派的语言写作倾向表现在细节叙述的跳跃与用词的晦涩,同时阿什伯利将现代艺术与诗歌创作结合,试图通过诗歌达到表现主义绘画的效果,这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一定的阅读障碍。《好莱坞的达菲鸭》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与流行文化紧密结合,并呈现出跳跃度极大的词语流嬗变。通过研究还原当时的流行文化特征,可发现流行文化是衔接词语流的重要环节,进而揭示阿什伯利诗歌晦涩的原因:1.词语流的纵跃、拼贴与重组与流行文化的映射与拼接相关。2.阿什伯利通过词语流的嬗变模糊其写作意图,实现了对个人化情感的规避。3.《好莱坞的达菲鸭》展现了阿什伯利的写作雄心,其诗歌的嬗变路径展现了用诗歌图景还原世界的过程。流行文化使得历史图景、社会现象、地理特征的拼接以及虚幻和现实的相互转换在诗中成为可能。阿什伯利的诗歌是对流行文化下的破碎的、不可预知的世界的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9.
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其意义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本文将词语的意义划分为指称意义与蕴涵意义 (即词语的文化内涵 ) ,并对英、汉语言中那些指称意义和文化内涵都相同、指称意义不同而文化内涵相同、指称意义相同但只在一种语言中具有文化内涵、指称意义相同而文化内涵不同的词语分别加以对比分析 ,以期帮助学习者了解英汉词语间的差异 ,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0.
男性称谓词语是人们对男性从经济、身份以及社会角色等方面所做的一种分类,称谓的不同体现了人们审美情态、价值 观念以及社会文化心态的差异。概而言之,最近流行的一些男性称谓词语主要反映了性别文化的不断延伸、实用主义的历史 传承、娱乐文化的大肆泛滥、社会底层积极奋进的时代精神以及城乡文化对立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中的主流文化意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是针对本土现实而发生的事变,是中国本土文化历史发展的自身推进需要和结果。在中国,主流文化即意识形态,不仅是我们最基本的文化生态语境,也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主要承担者和推动者,探讨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主流文化是我们必须首先关注的最主要的本土文化基因。据此,本文对当代中国文化转型进程中主流文化的种种嬗变与特征,以及由此对整个文化转型的规范与推动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化语境下语词转换的情感与意象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词的转换依赖于它所存在的文化语境,特定文化语境下的语词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含义,于是,文化语境的语义制约作用使得文字符号的转换演变为文化符号的转换。文化语境的民族性、广泛性、系统性决定了译者倾向于从本民族的文化视角去观察其他文化,并且在语词的转换中作出选择。较为突出的影响有语词的情感与意象选择两个方面,前者指语词的情感色彩与信息转换中的情感参与影响着语词的选择;后者指意象确立的文化关联对不同民族文化记忆的激活影响着信息转换中的语词选择。因此,修正语词转换中的译者民族文化视角倾向,避免语词转换中的文化操纵现象,文字符号的转换需要重视文化语境的参与和文化诠释的平衡,这样才能确保语词情感意蕴与意象联想不被随意增减,源语文化的传递真实完整。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中西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科学根基和思想根源,研究了其文化语境问题.从文化史的角度看,西方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与其文化背景紧密相连.与西方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科学文化根源相对薄弱,有一种历史缺失,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国情.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传播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两者密不可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必然反映在其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尤其是在词汇层面上。语言中某些特殊词汇除本身固有的意义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民族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所指事物的词汇的内涵未必相同。文章从社会学、语义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特殊词语的文化内涵的对比,揭示了中西文化间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5.
“海洋”(море, океан)是曼德尔施塔姆笔下重要的审美意象与审美空间。曼德尔施塔姆的海洋抒写关涉到“海洋”地理价值属性之外的时间、自由、生命、爱情、政治、文化等精神价值属性。“政治”与“文化”作为曼德尔施塔姆生命与创作的  相似文献   

16.
从词汇空缺现象透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一种语言如果不是深深植根于文化的土壤都无法生存;任何一种文化如果不是以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都无法传承."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文化差异在词汇层次上体现得最为突出.词汇空缺现象,揭示了中西文化在历史、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独特性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之后,先锋小说的叙事历险逐渐褪敛了形式探索的锋芒,从虚构的修辞性现实到对存在境遇的深度探测,先锋作家在叙事转型中重新出发。格非的“智者叙述”及其知识分子书写,在偶然、荒诞与反讽的叙事情境里,刻绘了文明暮色中的知识人画像,以及飘扬在文化废墟上的欲望旗帜。格非对存在的考证不仅为知识分子的文化危机提供了精神备忘录,而且点燃了文化灰烬里未熄犹生的薪火余温。  相似文献   

18.
神话观念决定论是国内文学人类学一派理论建构的一部分,其所应用的语境是如何界定和认识文化基因,即从所以然的层面理解和解读一个特定文化群体或文明国家。从玉文化大传统视角重新审视华夏文明国家的特色,有利于从物质与精神的特殊性方面深入地把握到其文化基因方面。史前期的初民的信仰观念要素与神圣物质的交互作用,成为催生文明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论英汉颜色词文化信息的传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 ,语言在反映文化方面突出体现在词汇层面。颜色词是每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它们具有独特的语言功能和文化含义。文章从文化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的文化渊源 ,这一问题的研究 ,对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及翻译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青年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被拥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网民流传、熟知并广泛使用的词、词组和超出短语层面的言语表达单位。青年网民利用网络流行语展现自我,参与社会生活,关注现实。因此,青年网络流行语是草根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复苏和发展,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当下,青年网络流行语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故应通过对青年网络流行语的监测了解青年,运用青年网络流行语以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引导青年网络流行语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