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唐鼎盛,震古烁今,而其时水利详情,后人难见其貌,惟《新唐书·地理志》颇存其事,然亦复散乱,披捡辑出,凡七十三条。在区域空间分布上,其时水利工程偏重中原,江南稍兴;在纵向时间发展中,贞观肇兴,开元鼎盛,安史乱后,代代式微;而主持者之身份,以地方亲民官员为主,中央大员偶有措意。  相似文献   

2.
鄂州西山,古称樊山,因在鄂县之西郊,故名西山。鄂县,即今天的湖北鄂州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临长江,与黄州东坡赤壁隔江相望。公元221年,吴主孙权在此建都,改鄂县为武昌,在西山东麓修城池、兴宫室、辟舰港、设要塞;在山中建避暑宫、读书堂等。公元229年,孙权在西山筑坛告天,即皇帝位。其时武昌(今鄂州)为吴都八年,逐渐鼎盛繁荣。而西山作为孙权讲武、修文、避暑、游猎、宴饮、祭天的地方,遗迹更是星罗棋布。  相似文献   

3.
西汉王朝在武帝刘彻时,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鼎盛。善于用人、纳谏、容直言,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之一。司马光在评价这一历史时期时指出:“汉以之兴者,……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资治通鉴《卷二十二)武帝能容忍臣下直言,有一定气量,在封建帝王中是较为突出的;而在当时质直敢言的群臣中,最突出的又首推汲黯。  相似文献   

4.
国家政权的尊崇与宣教、各种学派或教派的阐释与宣扬、政治思潮的激荡与播散、人际之间的互动与传承是民本思想广泛传播的主要动因.在帝制由确立走向鼎盛的演化阶段,民本思想的基本思路逐步获得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这种历史现象表明:许多著名学者做出的"君主专制兴,而民本思想衰"的判断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5.
11世纪中叶至13世纪末天主教得以进入鼎盛状态.究其原因有三:封建领主制所造成的割据局面为天主教鼎盛的形成提供了契机;神权政治为天主教鼎盛的形成提供了便利;教会自身进入成熟状态亦是其鼎盛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调入县侨办,负责主编开平县级民办侨刊——《开平明报》。其时,吴荣治先生已从香港回乡投资办企业,并积极支持家乡兴教助学,襄助公益,早已名闻遐迩。1993年初,县侨办配合县委、县政府为表彰积极支持家乡建设和公益事业的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桐城文化极其繁荣。追溯其源,则肇始于明代中叶,以何唐辞官归里讲学兴教为发端,其后至方学渐布衣振风教,创办桐川会馆,首开设馆讲学之先河,主坛席二十余年,桐城文风、学风遂至昌盛。方学渐为桐城教育及文化发展鞠躬尽瘁,厥功甚伟;他是继何唐之后对桐城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从此桐城人读书为学风气大开,影响深远,最终形成清代桐城文化的鼎盛与辉煌。  相似文献   

8.
曲子词简称叫词,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是配合音乐演唱的,即所谓“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里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词这种新兴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两宋鼎盛,蔚然大观,在中国文学史上,和诗双峰并峙,因而有唐诗宋词之称。 可是,当曲子词兴起鼎盛的时候,云南由于交通阻隔和人为的障碍,这种新兴文体没有传入云南。到了元代,云南才有曲子词的产生和词人的出现。据《滇词丛录》的统计,云南有词人百人左右,词作近千首(这  相似文献   

9.
对“六义”之“兴”,历来论争不休。但超脱纷争看 ,各家的正解误读 ,竟构成一个完备的诗学系统——兴 :一指创作欲望感物而生 ;二指作诗托物言志 ;三指诗求真情 ;四指反对雕凿 ;五指形象生动 ;六指创造意境之原理 ;七指诗求含蓄 ;八指诗兴大发 ;九指开头方法 ;十指象征手法 ;十一指诗靠“兴”实现审美价值 ;十二指诗感发志意的功能 ;十三指启发式教诗方法。这真是一个喜人的意外收获。更妙者 ,如此大系 ,竟由一“兴”而贯通。其实 ,兴的多解 ,是其表意功能随社会与诗歌的发展变化 ,不断被开发与丰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孔子论诗,以"兴观群怨"之说最具影响。《诗》何以兴?联系"兴"的原始意义,明显具有原始文化和原始宗教的话语表达特质;分析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其社会作用,具有祝宗卜史的知识体系和功能;早期的"兴语"和"兴诗"是原始宗教中祭祀礼仪的元素,《诗经》中的"兴"与《周礼》中的"兴语""兴诗"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结合三者,孔子所谓的"兴"是"祭礼"的重要内容,早期诗歌是国子掌握祭祀仪式的基本教典,而祭祀礼仪则是通过具有"兴"这一特质的语言来完成的。"诗可以兴"实际上指通过《诗经》的学习可以掌握"兴祭"所需要的特殊语言和形式,是当时儒家对弟子继承周礼的一个基本要求。它与联想、想象应该没有关系,而最终关系建立或者是后学的附会。  相似文献   

11.
宋代是历史时期广西文化教育发展的兴盛期,科举考试、官学教育与书院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这与当时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空前发展密不可分。宋代广西的文化教育在整个古代广西文化教育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刘建封是清末的候补知县,光绪三十四年(1908)受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之命,踏察长白山及三江之源,写出著名的<长白山江岗志略>.安图设治后,任第一任设治委员,在任期间,移民实业;开辟河渠,修建官道;发展邮政,开化边民.受辛亥革命影响,在安图建大同共和国,虽未成功,但其反对封建专制,寻求民主的思想和业绩永垂青史.  相似文献   

13.
北宋前期是宋代官营牧马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牧马业经历了宋太祖、太宗时期的建立和初步发展,到宋真宗时期已相当兴盛。为增强军事力量,北宋前期的统治者特别重视马政建设,出台了许多有关官马管理和役使的律令措施,对官马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孳育、牧场建设、残损官马肢体的处罚等诸方面作出了详尽的规定,为牧马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宋政府通过主观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气候地理条件不利而造成的官马不昌的缺憾。  相似文献   

14.
明代后期统治基础动摇,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学者们纷纷从前朝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宋史研究进入繁荣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以纪传体全面总结宋代历史;二是以编年体梳理宋代历史进程;三是以纪事本末体凸显宋代重大史事;四是以传记类史著补充正史。此期间问世的宋史著述在数量上明显多于前期,进一步丰富了宋史研究的成果,弥补了前期研究存在的不足;研究的史鉴目的尤为突出,黜虚征实的思想突显,史家修史的热情空前高涨,呈现出宋史研究的繁盛景象。  相似文献   

15.
社会地位较为尊贵的明代宦门闺秀较之平民阶层女子,有着优先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她们或延请名师、或师从父母、或从宗教宣讲中获得教育.明代宦门闺秀教育呈现以下特点:从女教书籍中获得启蒙,文化成果闺秀化,名媛结社、出版诗集,才女地域分布明显.由于商品经济的刺激、文化教育的普及、家庭环境的熏陶、进步思想的推动,明代宦门才女辈出,闺秀文化活动较为繁荣.  相似文献   

16.
《来生再见》的创作源于我文革期间与国民党老兵的接触,从他们那里我知道了不少被当时正史遮蔽的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历史;创作《来生再见》是为了正视历史、还原历史,以文学的形式,再现那段一度被历史刻意遗忘的抗战历史,缅怀先烈们的英雄事迹。  相似文献   

17.
纵观基督教、佛教、道教三种宗教的传教历史,从权柄、权力与道场、市场各自在宗教传播中所起的作用可以看出,权柄、权力可以兴教,却不必然兴教,权柄、权力可以是一个兴教的方便之门,然而,无此方便,却不可以说教不可兴。历史上的许多宗教派别,是因为得了权力而兴了教,却因此而失了市场,最终衰落了;同样,有的宗派从来没有得到权力,却得了市场,最后兴盛了。道场、市场,乃是兴教的方向,也为宗教的土壤。如果说传道者的眼睛需要朝上看,就更需要朝下看,那才是人间正道。  相似文献   

18.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清官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吏治思想以传统的"民本主义"为理论基石.他在给皇帝的多次上书中,坚决主张依法从严从重惩治贪官污吏,希冀以"进用贤俊"的选官标准积极防范贪官出现.包拯的吏治思想及实践,不仅客观上符合当时民众的心愿,而且对当代的反腐倡廉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秦朝乌氏县是中原政权在宁夏地区第一次正式的行政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意义。秦朝乌氏县是民族融合的据点,形成了最初宁夏的一些大姓,有祭祀文化的特点,也有长城文明的烙印。  相似文献   

20.
哲学认识论领域"主观化"倾向的日益明显使当代知识标准、来源、生产方式等发生了重大转换.就政治思想史研究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以自然科学为基本典范的政治科学范式从鼎盛走向式微;关注政治思想史的非经典、非连续性;进入政治思想的历史实践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