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起来说,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只有坚持两个基本点,才能保证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的顺利实现。为此,必须正确认识两个基本点内在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蕴含着极其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其基本点是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坚持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独特的矛盾思维不仅仅表现在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而且更鲜明地表现在矛盾的统一思维与借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问题上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挪’的科学论断,这些论断言简意赅,内容丰富,探讨这些论述中的哲学思想,对领悟“两手抓”的精神实质大有神益。一、“两手抓”思想是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生动体现邓小平同志的“两手抓”,同毛泽东提出的“两条腿走路”的思想一样是一个形象说法,它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思想,首先就是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表现为:在两个基本点问题上既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5.
宗寒 《中华魂》2013,(3):6-9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三大确立的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邓小平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宏伟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加强群众监督工作必须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分别为加强群众监督提供了政治要求、政治保证和发展动力。同时 ,加强群众监督则为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保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提供了群众基础。研究二者的关系对于新时期进一步加强群众监督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着眼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演变的规律,着眼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发展,着眼于现时代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的客观要求,分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唯物史观底蕴,从而在更深的历史层次上和时代高度上揭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科学性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共性和特殊性对于回答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共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现阶段,四项基本原则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特殊性是本质特征的具体实现形式,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就是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将社会主义概括为“传统社会主义”和“现代社会主义”并不一定正确,所谓“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的现代模式。邓小平同志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这是社会主义的共性与在中国条件下的特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走动管理法     
“走动管理法”又叫“巡视管理法”,它在本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一片“管理危机”的呼声中诞生。当时,美国两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对全美经营成功的43家公司成功的奥秘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研究,托马斯·彼得斯利用这些考察研究成果,撰写了两部轰动世界的管理学著作:《成功之路》和《志在成功》,从而掀起了一场“回到基点的革命”。托马斯·彼得斯倡导的“回到基点的革命”的两个基本点是“对事业的自豪感和对工作的激情”。而要实现这两个基本点只有靠“关注”,只有对员工进行“关注”,形成他们的“大家庭”意识,才能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对工作的激情。托·彼得斯认为,“关注”  相似文献   

1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中的两个基本点,它们围绕并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但是,这种统一如同任何事物的统一一样,是包含着矛盾和对立的统一。而这一点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甚至有的人不敢承认它。这种情况说明,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至今还残存着这样一种思维定式:凡是神圣的东西是不包含矛盾的,或者企图用排除矛盾的方法,想使某物神圣化。这正是黑格尔和列宁曾经批评过的对待矛盾的“温情态度”。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价值观内含着四个基本点,一是以人民为价值主体,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以三个“有利于”为价值标准;二是坚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价值评判原则,以人民为价值评判主体;三是坚持价值与真理相统一;四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中国发展战略建构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和“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战略目标,其核心是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改革、发展、稳定是邓小平推行战略的宏观原则制导系统。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是邓小平战略指导的灵魂,农村改革和建立特区是其战略实施的突破口,重点实行和全方位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是其战略实施决策的重要特点,经济现代化的“三步曲”是其战略进程的主旋律,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其战略实施效果的标准系,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是其战略指导艺术的精彩之笔。  相似文献   

14.
在理论上,是主张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简称单独决定论),还是主张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统一决定商品价值(简称统一决定论),这是一个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重大分歧,也是一个涉及当前“四化”建设中心问题的理论争执.在这个问题上,我反对“单独决定论”,主张“统一决定论”.  相似文献   

15.
如何推动并衡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先后提出实践、生产力、三个有利于标准,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实践(行为)的合理性,乃至于综合检验认识与实践的是非得失,生产力与三个有利于标准都是实践标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并统一于人民性的基础上。实践标准结束了僵化迷信,生产力标准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路线的具体化,三个有利于标准纠正了“左”“右”尤其是“左”的片面理解,力主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代表”的全新标准提供了有力的实践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两观统一”学说的提出作了简要的回顾和叙述。第二部分则对“两观统一”学说的思想内容进行正面的阐述,其中又着重论证了“两观统一”的基础问题,说明了两观何以能统一的原因和根源,并从具体内容上揭示了“两观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三部分是说明“两观统一”学说的意义,主要是针对当前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几个突出问题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国泰民安,老年人能自觉地追求幸福生活了。晚景灿烂的美丽境界是有可谈心的良友。老年人盼交友幸福,可说是望眼欲穿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谁敢推心置腹地交朋友?人人都怀疑对方去“汇报”,害怕对方抢劫自己手中的半个烧饼,哪里能找到知心朋友?天下俗薄,朋友道绝呀!最近二十多年的老人却盼到幸福时光了,也就真正能享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友谊陶冶,心宽体胖,就总结出保证老年幸福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保重身体,两个基本点是珍惜家庭,珍惜朋友。 这一代老人的友谊,经过“十年浩劫”的冶炼,淘汰了卖友求安和卖友求荣的,剩下的都是如金之坚、如兰之馨的了,虽然是“劫后窗下故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毛泽东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绝对决定作用论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相对决定作用论的统一。坚持这两个基本点,对促进经济建设中心任务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观的精髓,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擎柱之一,是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理论依据。本文从邓小平同志思考、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论入手,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遵循、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相统一的原则,说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整体观,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涵义。文章进而探讨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内涵,说明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内含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地位和特有本质。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观的精髓,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擎柱之一,是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理论依据.本文从邓小平同志思考、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论入手,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遵循、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相统一的原则,说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整体观,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涵义.文章进而探讨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内涵,说明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内含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地位和特有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