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居延第一批木简是西北考察团一九三○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额济纳河流域(现属甘肃张掖地区)汉代居延烽火台遗址中发掘出来的。共有五处,其中以大湾、地湾、破城子三处出土最多。曾由马衡、劳于诸家写成释文。马氏所释除已见水元七年(公元九五年)器物簿一部分外,其余尚在整理中。劳氏写成居延汉简释文及考释两部分,初为重庆李庄石印本,后为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一九五九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将剩有的照本二千五百余  相似文献   

2.
《居延新简》一书收录了额济纳河流域古居延出土的近万枚汉代简牍,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书中出现的四个疑难词进行考释,认为“币绝”指破损、断裂,“币”通“敝”;“萃萃”指劳累、憔悴,“萃”通“悴”或“瘁”;“间候”指间谍;“猥劳”指劳烦、麻烦.  相似文献   

3.
汉代居延地区的邮传制度及其驿站、邮程问题,陈梦家先生有过系统的专门性研究。但是,由于释文上的原因,特别是由于70年代以后居延新简的发现,使陈先生的研究成果出现一些明显的偏颇、失误之处,有必要根据最新汉简资料和更可靠的旧简释文,对汉代居延地区的邮驿、邮程及邮传制度作新的研究和探讨。这无论对于研究汉代的屯戍制度,还是弄清居延地区的历史地理状况,都是一项极为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江陵(今荆州)天星观1号楚墓卜筮祷祠简于1978年出土,发掘报告作了简要介绍。王明钦先生首次以硕士学位论文附录的形式作了竹简释文与考释。黄锡全先生著录了3枚简的照片及其释文。滕壬生先生的《楚系简帛文字编》、何琳仪先生的《战国古文字典——战国文字声系》、李守奎先生的《楚文字编》收录了天星观楚简的字例。《楚系简帛文字编》于书末还附有四幅天星观卜筮简的原大照片。李零先生撰《读〈楚系简帛文字编〉》,对该书进行了厘正。晏昌贵先生发表《天星观"卜筮祭祷"简释文辑校》,辑录《楚系简帛文字编》中的"天卜"类条文225条。上述天星观"卜筮祷祠"简的释文,虽各有所长,却也难免各有不足。本文取其所长,扬其所短,参考相关论著,对天星观"卜筮祷祠"简释文重新进行了校正。  相似文献   

5.
"居延汉简"泛指出土于居延地区的所有居延新旧简,居延汉简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至今70多年以来在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时这批简的语言文字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文章将从字词考释、词汇语法研究的兴起、文字理论系统的探索三个方面,对居延汉简语言文字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兼论居延简语言文字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到的山西龙山文化的陶寺遗址、安徽潜山薛家岗文化遗址等都出土有玉琮;远至广东的曲江石峡遗址也发现有玉琮和石琮。此后在夏商周时期,玉琮流行的范围更加广阔,但玉琮的形制与纹饰风格已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有1件残玉琮,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有1 4件玉琮,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有1件玉琮,广汉三星堆遗址也出土有玉琮。2 0世纪初以来发现的有些玉琮还流散到了国外。美国的罗越(MaxLoehr)在1 975年出版的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所藏中国玉器图录中著录了7件玉琮,其中2件断代为商,另外5件为西周、西周晚期或东周玉琮。这些…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三年在居延的肩水金关遗址,出土了一组非常珍贵的汉代简册。这组简册包括四个文件,即《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按简文应称《御史律令》)、《张掖太守移书》、《张掖肩水司马兼都尉事移书》、《肩水候移书》。这组简册发现后,甘肃居延考古队作了报导,初仕宾同志也作了《居延简册<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考述》(以下简称《考述》),从此这组重要简册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初仕宾同志的《考述》,对《御史律令》及三件移书论述考证都很精辟,解决了简册中很多疑难问题,但也有言犹未尽之处,因此笔  相似文献   

8.
敦煌玉门关是西北史地一个永恒的话题,研究者所据文献大体一致,若有新资料则是汉代简牍文书的出土与旧有资料的再整理。该文以小方盘遗址1944年出土简T14N3释文的再认定为出发点,探讨玉门都尉的归属及其带来的玉门关迁移之说。玉门都尉府初属酒泉郡,敦煌设郡后西移,玉门关随之西迁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近三十年大陆及港台简帛发现、整理与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振波 《南都学坛》2002,22(1):11-16
随着简牍、帛书在全国各地的不断出土 ,简帛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近 30年来 ,大陆及港台发现与整理了敦煌汉简、悬泉置汉简、楼兰和尼雅文书、武威汉简、居延汉简、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定县汉简、云梦睡虎地秦简、阜阳汉简、张家山汉简、甲湾汉简、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走马楼吴简等 ,出现了一批对汉简帛研究的高水平学术论著 ,为秦汉史研究提供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重要文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居延新简《五凤四年三月奉禄簿》的年代学意义陈乃华居延新简《五凤四年三月奉禄簿》记载了侯、尉、士吏等六百石以下官吏的月俸。由于此簿有明确的纪年。较系统的月俸资料,因此超出了它本身的意义,为研究旧简的断代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为说明问题。简文录之于下:"...  相似文献   

11.
吐鲁番出土砖志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材料,是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整理价值较高。从文字学、词汇学和古籍标点等三方面入手,通过胪列有力证据,详细辨析《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一书中的三处不当释文。  相似文献   

12.
居延汉简是以官文书性质为主的简牍,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官印资料.目前学术界对这批简牍上的官印关注较少,我们尽可能穷尽地统计出这批简中的官印,以探讨简牍中所抄写的官印特点,以及相关的官印制度等.经统计居延汉简中共计约有82枚完整的官印,我们将对这批官印按其官职大小分类,并归纳这些官印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公布的居延新简释文仍有未安之处,需进一步校订。其中E.P.T16:3简应改作“月壬戌以前,自殊死以下”;E.P.T40:64简应改作“大聚土,占客在门,所为来者言”;E.P.T43:175简应改作“□以取妇、嫁女、祠祀、远行、入官、迁徙”;E.P.T43:306简应改作“更始元年正月壬午朔己酉,令史业敢言之:乃戊申直符,谨行视,臧内户封皆完,毋盗贼发者,即日平旦付令史严。敢言之”;E.P.T43:325简应改作“造史为官署掌”;E.P.T2:30简应改作“造令史上造范护自占书功劳……官造令史二月二十日”。  相似文献   

14.
从居延汉简看汉代的戍卒管理制度李振宏汉代屯戍制度中,对戍卒的控制与管理,有一套严密的组织措施。以往在研究居延汉简中的劳绩制度时,笔者已注意到此问题,但因材料过于零碎、残缺,未能连缀成篇。最近居延新简的整理出版①,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料,使我们对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85年5月,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和南京博物院的同志在江苏太湖吴县三山岛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同年12月,有关单位对这一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出土石制品五千余件。这一发现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分布上的空白,把长江三角洲特别是太湖地区的人类历史从新石器时代上溯至旧石器时代,因而被列为1985年我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本文想从对出土文化遗物及遗址古生态环境的分析,来初步探讨大约一万年前,我们祖先在太湖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活情形。一、文化面貌三山岛正式发掘出土和登记的石制品有5263件,其中包括加工成型的石器工具、生产坯件的石核、石片,以及丢弃的废片碎屑等。遗憾的是,除了石制品外没有发现其他文化遗物  相似文献   

16.
位于陕西扶风、岐山县交界的周原遗址,是一处极其重要的周代遗址。周原遗址自古以来就是出土西周青铜器的重要地点,近数十年来不断有重要的西周青铜器出土。周原青铜器的出土,为西周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可靠的标尺,而青铜器上的铭文更是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7.
余以一九五五年始治居延汉簡,一九五六年写成《西汉屯戍研究》一篇,收入拙著《两汉经济史料論丛》中,为綜合性之論述。至一九六一年又成居延汉簡研究六种,一为解要,二为劳氏释文校訂,三为系年,四为文例,五为甲編释文校訂,六为敦煌汉簡平議,注重于制度訓詁名物各方面。簡出万余支,現一般所称道者,多为礼忠、徐宗算收家貲二簡,余之此番整理,其宗旨在便利学者引用。对于綜合性方面,亦有进一步之分析,現选擇八項重要問题,略加綜述如次: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一大批珍贵的古代帛书.在这些帛书中,有两种《老子》的写本,一种在卷后附有四篇久已失传的古书,人们称之为帛书《老子》甲本;另一种在卷前附有四篇久已失传的古书,人们称之为帛书《老子》乙本.帛书《老子》甲本连同卷后古佚书由文物出版社于一九七四年按原大影印出版,同时附有《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的释文.  相似文献   

19.
劳榦对居延汉简的整理与分类,继承了罗振玉、王国维编著《流沙坠简》的做法而有所变通,按照简牍的种类将居延汉简的释文分为文书、薄录、薄籍、信札、经籍、杂类六个大类,每一种类之下又按性质与内容分为若干小类。在治史旨趣上,劳榦经历了由汉简为本位的历史考证向以汉代西北边疆史研究为重心的转变。他将居延汉简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对汉代西北边疆的烽燧制度、官制系统、防御建置、河西四郡设置年代、西北边郡经济发展、民众生活风貌等问题进行了多重维度的考证,开创了民国时期两汉史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怀化碗”的族属及其文化涵义张卫华1983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怀化新建高坎垄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一批完整的文化遗物,有玉器、石器和陶器,具有典型的地方文化特点①。其中,有一种陶碗(以下简称为“怀化碗”),很是特别,式样有三,但其与现代使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