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实行分税制以来,县乡财政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少县乡的财政风险在加大。其原因比较复杂,既有经济发展方面的,又有财政体制方面的,还有县乡政府理财行为不规范和债务的历史积累等方面的。解决的办法是:建立合理的经济体制,完善税制,转变财政增长方式,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妥善解决县乡债务问题,防范县乡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2.
县城经济发展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但县乡财政困难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本文从分析 灵璧县县乡财政困难原因入手,讨论解决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传统农业大县县乡财政困难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现今在我国的财政体制当中,县乡基层财政困难问题变得非常突出,原因主要有转移支付力度不够和县乡两级事权过多两方面。本文针对这两方面,利用内生交易费用的理论来解释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并指出制度创新——事权的法制化是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的关键任务。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县乡财政状况与基层政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县乡基层政权在运转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矛盾 ,其中财政收支是矛盾的焦点。县乡财政出现了收入大幅减少 ,支出刚性增加 ,债务负担沉重 ,风险加大等一系列问题。县乡基层政权组织的正常运转受到严重影响。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 ,既要从财税体制改革着眼 ,又要从经济发展环境着眼 ,更要从机构改革、政权体制改革着眼  相似文献   

5.
国内大部分学者将财政体制改革的目的归结于县乡财政解困,县乡财政困难只是问题的表象,其实质在于部分政府无法完成其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能。文章从分析财政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出发,在借鉴IMD分析政府效率指标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实际且操作性较强的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现状之后,针对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出财政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县乡财政风险较重而且越来越重,已经成为妨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大量调查和文献研究表明,形成县乡财政风险的原因,主要在于5个方面:(1)在欠发达地区或农业主产区,由于区域经济增长的特点,来自工商业的财政收入增长缓慢,而增长潜力比较小的农业税费却成为县乡财政收入的重要或主要来源;因此,在大多数地区,县乡  相似文献   

7.
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村综合改革面临着县乡机构臃肿、乡镇财政运转困难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存在有其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和体制背景。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是重新划分政府事权和财权以推进县乡机构改革,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增长机制以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教育投入与保障机制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农民负担监管机制和农民权益保护体系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多数县乡,尤其是以农业为主的县乡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县乡财政收入中农业所占比重大,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小,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镇收入来源由税费并存转为单一征税,并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2006年全部取消农业税后,县乡特别是乡镇财力又进一步减少。如何提高县乡财政的执政能力,并保证公共品的供给成为基层财政的重点问题,文章以微山县为例,分析了农业税费改革后的基层财政及公共品供给,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中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财政政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城乡一体化与财政政策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面临的主要财政问题,并从优化财政资源配置、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县乡财政既是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全国总体财政形势好转的背景下,县乡财政形势却日益让人担扰。产业结构单一,财政收入虚增;机构臃肿,乡镇政府财政供养人口失控;乡镇责大权小,财权、事权不对称是县乡财政“吃饭”与“建设”两难困境的成因。调整中央对地方的分税制,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精简机构,合理界定财权和事权,转变政府职能是构建和谐县乡财政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农村税费改革与乡镇财政税收制度变革--以四川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四川税费改革后代表性财政税收制度变革模式,指出由于税费改革本身具有较强刚性,致使乡镇财政更趋紧张,但客观上激活了县乡财政体制的创新,进而催生了公共财政萌芽和发展趋势。为了进一步巩固税费改革的成果,应该将城乡财政税收制度的统一作为农村税费改革基本完成后的后续改革,加速推进这一后续改革将对乡镇政府形成更为制度化的、刚性更强的财政约束。  相似文献   

12.
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公布的"财政收支系统法",初步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但没有得到执行;为增强战时国家财政统筹力量,1942年又将全国财政分为国家财政与自治财政两大系统,规定了县和乡镇自治财政的各项内容;抗战胜利以后,1946年恢复了中央、省、县三级财政,加大了地方财政收入,使地方财政逐步剥离出来,但由于强化统治,使得地方财政的整理变得摊派横行。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历了数次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由于诸多原因所致改革依然呈现出诸如职能定位不清、人员分流困难、财政困难等许多新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分析其原因并试图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设定农村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多途径解决人员分流难题,将乡镇机构改革纳入法制化轨道,以及强化乡镇政府责任机制等方面来加以解决,以促使改革能够促进乡镇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和"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的基本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综合改革不仅涉及经济领域的改革,而且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改革,是一场重大而深远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下一步,我国应按照“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改革思路,全面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民间融资体制、乡镇政府体制、农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体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农业科技推广体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同时推进国民收入分配制度、财政体制、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宏观领域的深层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部活力,不断扩大基层社会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一些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尖锐,负债问题严重,阻碍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西部地区乡镇负债成因复杂,主要原因有:乡镇财政收入的源头先天不足;农业税费改革使乡镇财政的增收空间缩小;各种刚性支出超越乡镇财政的实际负担能力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非正常超额支出及不合理考评机制严重影响了乡镇财政收支平衡;乡镇事权与财权不对等状况严重以及乡镇体制内存在的问题等。这些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加大了化解债务的难度。从可操作性或现实性的角度而言,可从规范乡镇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杜绝债务的累增以及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并提出本地区化债的合理措施等方面入手逐步深入进行化解。  相似文献   

16.
分析江苏省泰州4市1区11镇农村税费改革,尤其是取消农业税对不同类型乡镇财政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税减免在没有财政转移支付的情况下对一般乡镇和不发达乡镇的预算内财政收入影响较大,而取消农业税附加对乡镇预算外收入的直接影响不大。由于上级财政给予的税费改革补助,导致乡镇实际可用财力减少很小,不发达乡镇不仅没有减少,反而略有增加,而一般乡镇和富裕乡镇减少的也非常小。因此,要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同时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不断增强乡镇财政和农村社区财力。  相似文献   

17.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运行中表现出了一系列的积极效应。同时,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以及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日益扩大也暴露出了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本文对分税制财政体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对于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经济的农村地区 ,乡镇财政的压力既推动了乡镇政权组织发展本地经济 ,同时也导致了乡镇政权组织加大财政提取力度 ,甚至为此不惜违反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 ,从而削弱了基层政权的合法性基础 ,加剧了农村社会矛盾。要改善农业地区的乡镇治理状况 ,必须结合农业主导型乡镇财政的特点改革农村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试论农村公共产品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转移支付指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职责、支出责任和税收框架下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的乡镇财力缺口,中央财政在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支付上都给予了农村地区很大的支持,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政府转移支付还存在诸如支付形式不合理、支付数额的具体计算不科学、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为改变农村公共产品供需失衡的现状,应建立省级及以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并完善专项转移支付,采用“因素法”计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转移支付数额,健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转移支付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