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定量分析方法属实证主义研究法。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文学研究领域逐渐开始运用。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定量分析法主要运用于作家作品研究、文学风格研究、文学报刊研究、海外传播研究、研究成果评价等领域,其表现出区别于传统文学研究方法的优势。作为一种尚在发展和完善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传播应担负起建构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总结当代文学对中国形象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中国形象的重构和推介策略应为:做好选题策划,重构中国形象,突破翻译模式,拓宽传播渠道,使当代文学更有尊严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文化研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成为主要的话语资源之一,与文学地位的日益边缘化、西方主题的中国语境化、文学批评的自我封闭以及知识分子批判精神的回归有关。"文化研究"之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它突破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科意识,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主动权;它开拓了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惯性视域,强化了文学研究的开放性和伸展性;它淡化了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经典观念,把非经典、非精英文化提到了相当的高度。当然,"文化研究"也还存在着如何转化、如何批判和如何深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百年中国文学”并不仅是时间概念,而且是有特定意义的文学史概念,它以其整体的视界,一览众山小的气度,实现了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演变过程,这无异是一项革命性举措,把当代文学置于百年中国文学视野中去研究,是一种艰难的整合,除《百年中国文学总系=》等少数几种论著较令人满意外,有份量的,经得起时间沉淀的著作还是太少,今后如要编写新的文学史,寻求突破性的进展,仍必然把理 文学史观念和方法放在首位。此外,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要注意文化层面上的融合,还应倡导扎实,严谨的学风,强调学术论著撰写时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5.
想象力缺失一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萎靡不振的原因而被激烈地讨论.然而这更应该被看作是文学衰弱的一种表现.当代作家走着一条模仿着西方、模仿着现实的创作之路,一味的"模仿"让想象力失去光芒.然而,整个社会人们信仰的沦丧,加速了一切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文学中,涉及日本军人的文学数不胜数。中国当代作家对"日本军人"的描写,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80年代以前,这时期的"日本军人"形象大都带有明显的公式化、政治化的倾向,被简单分为"鬼子"和"反战士兵"两极。第二阶段为80年代以来,这时期对"日本军人"的描写摆脱了传统文化的惯性,走上了由政治化向文学化,概念化向人性化,公式化向深度化的转轨。  相似文献   

7.
在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之间,毛泽东文艺思想为当代文学提供了理论方向和实践依据,影响并生成了以文学工具论和作家改造论为中心的文学意识形态观,强调文学批评的"思想倾向"和文学斗争,借助中国当代文学体制而成为文学政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之意识形态说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中之意识形态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意识形态与文学亦相应构成等同与消解、决定与从属、主导与结合的不同关系形态.文学意识形态说有特定的政治(阶级)内涵,长期被视为文学本质,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思想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被人为强行提升为本质,违背了马恩相关论述的原意,在思维方式和理论逻辑上都是错误的,也给文学理论上的诸多问题带来一系列重大偏误.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的民族性,尤其强调:因56个民族当家作主而伴生的民族意识的复苏成为考察中国当代文学民族性问题至关重要的立论前提。老舍等少数民族作家复杂内隐的民族情愫的出色表露更是最具个案意味的有力论据。  相似文献   

10.
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自主性遭到了政治逻辑和市场逻辑两方面的制约,迫切需要重新建构.这样的建构,应该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具体的文学实践中,具有较高自主性能力的文学权威必须自觉构建自主性的文学圈子,并在其中捍卫与贯彻文学的自主性;二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权威和文学圈子必须自主性地积极介入文学出版,同时把非理性的文学大众改造成具有理性意识的"文学公众";三是文学知识分子必须自主性地介入社会以实现自己的自主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时代,确立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生态意识是头等大事。于坚、贾平凹等中国当代作家的生态写作影响深远,但中国当代文学的反生态写作,例如革命意识形态、人道主义话语、消费文化等语境中的反生态写作,比比皆是,影响很大,流毒很深。这些反生态写作坚持人类中心主义,忽视大自然的内在价值,不尊重生态规律,使中国当代文学的内在精神受到损害。梳理与批判中国当代文学的反生态写作能够从反面警醒世人,促使作家超越反生态写作,承担生态启蒙之使命。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文明暗含着巨大的反文明力量,从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生态意识立场批判现代文明是意义深远之举。从1949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经历了沉寂期、萌发期、发展期、高潮期等发展阶段。它对现代文明的人类中心主义、欲望化、标准化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反生态等核心特质展开了全方位的反思。它以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为关注核心,尤其注意汲取传统文化、少数民族宗教文化、边远地区乃至农村地区民间文化资源,对现代文明的批判独到而犀利。从整体上看,在徐刚、于坚、李存葆、韩少功、张炜等作家推动下,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接续上了现代文学的现代文明批判传统,对于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发展和敦促国人生态意识的确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俄两国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苏联及俄罗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与传播却鲜为人知。文中将对俄罗斯在这一领域里的翻译与研究给予介绍,其中的一些观点以及他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特点及其评价,对国内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文通过对中国当代作家接受美国文学影响历程的勾勒,揭示了美国文化中尊重个性、尊重成功的精神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气质的塑造,同时也发现了中国作家在接受美国文学中不同风格的作家影响时有所选择的时代因素与个性立场。  相似文献   

15.
受"重写文学史"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大批新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论,这些学者致力于建设新的学科话语,寻找新的研究视角,拓展新的阐释空间,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果。论题旨在通过对当代文学"通史"和"断代史"的研究,勾勒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总体面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观经历了从进化论文学批评观下的多元化批评,到以现实主义模式独尊的阶级(政治)论文学批评观,再到以社会政治为主导的多元并存的文学批评观的曲折变化历程。这一具有开创性的理论化层次的文学批评道路,有着历史历程碑的重要意义。但这种严重倾斜到非文学的社会立场之上的文学批评观,在文学与社会的基本关系上是颠倒、错位的,导致了一系列批评观念的偏误,需进行严肃的辨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17.
王德威提出的“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论断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冲击集中在对现代文学起点的看法上。这一论断影响较大,受到的争议也较大,这既与王德威新的理论视角有关,也与其理论本身及论述的芜杂有关。王德威在晚清文学现代性话语和后现代性论述策略之间游移不定,建构和解构的话语纠缠在一起,造成了话语本身的自我驳难、自我否定。这是其无法恰当处理晚清文学与五四文学之间的关系所致,也是其获致非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再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中国文学自开始“文学革命”至30年代抗战爆发,占主导地位的是既注重文学的自身价值,又要求文学为社会改革服务的倾向。抗战发生后,背离这一传统而强调文学仅仅是政治(包括救亡和社会改革等内容)工具的倾向呈螺旋形上升,至“文化革命”期间而达于极致。70年代末又向原来的传统回归。但到80年代后期,以融合着人生追求的文学自身价值为中心的潮流逐步发展,到90年代遂取得了主导地位。所以,90年代文学与其以前的文学具有重大差别;这一时期也就成为当代文学的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