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热爱生命之人自行了断了生命 1916年11月22日,美国极负盛名的现实主义写作大师杰克·伦敦在寓所服用过量的吗啡而停止了最后的呼吸。其时,杰克·伦敦四十岁,正值生命的旺盛期,他的创作也处于巅峰状态。他在短短的十六年创作生涯中,撰写的作品竟有五十卷之多。其中《荒野的呼唤》《雪虎》(也有译为《白牙》)《海狼》《毒日头》《铁蹄》《马丁·伊登》等长篇和《热爱生命》《墨西哥人》《强者的力量》《女人的刚毅》《叛逆》《老头子同盟》《一块牛排》等优秀短篇小说,使杰克·伦敦蜚声世界文坛,被尊崇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国内外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无产阶级”不是由马克思“发现的”而是由他“发明的”哲学概念,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及其历史使命的论证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关于无产阶级的思想“不成熟”“不科学”。事实上,这种观点带有明显的主观臆断色彩与武断性,是不合理、不宜采纳的。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文本考察和对学界流行观点的批判性分析,可以发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对无产阶级的形成过程、精神品格以及历史使命作了全面论述,这一思想具有延续性、经验性、超越性和人本性。正确认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无产阶级理论对科学评价该著作的历史地位以及青年马克思未来社会学说的理论性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鲁迅对前苏联文学总体拥护的同时 ,对待具体创作、具体流派上又呈现出复杂的态度。在理智层面上 ,他认为前苏联文学为建立中国无产阶级文学所必需 ;在感情层面上 ,他对“同路人”文学的艺术性情有独钟 ,尽管对其思想倾向亦不乏批评。他从普列汉诺夫—托洛茨基—卢那察尔斯基那里 ,而不是从列宁、斯大林和其他正统的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家那里接受了无产阶级文艺理论。鲁迅的文艺思想更接近恩格斯 ,而与列宁有疏离之处。鲁迅是从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那里迫近并最后形成了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列宁在领导苏俄人民赢得国内战争的过程中,对党的领导作用有了创新性认识.他指出,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无产阶级政党不仅未有消亡的趋势,而且由于当时严酷的阶级斗争形势,党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他提出了“没有铁一般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就不能实施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还提出了党领导红军和领导国内战争的思想.这是列宁从苏俄当时的条件出发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领导作用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是社会主义史上关于党的领导作用思想的一次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宣言》中有一句名言;“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在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使无产阶级的思想占统治地位。近代史上社会制度的改变反复证明这是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列宁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俄国的革命实际,形成了列宁主义,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武装了全  相似文献   

6.
20年代中国文坛关于“革命文学”论争的发生与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契机便是青野季吉的“目的意识”论对李初梨的“革命文学”观的影响。他们主张“纯化”无产阶级的意识,迅速而彻底地完成文学上的政治方向的转换。其理论的共同背景是福本主义。马克思、列宁的政治哲学通过福本——青野——李初梨的传播线路在对日本和中国早期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发生影响的过程中,由于其各接受主体及其环境的不同而发生了一定变化。其中突出表现为对知识者在无产阶级目的意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对同路人文学的价值确定上,而在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认识上又都存在着共同的偏差。  相似文献   

7.
尽管巴黎公社仅存在了72天,但其干部的“社会公仆”原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为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列宁非常重视巴黎公社所创造的宝贵经验,尤其赞赏其“社会公仆”原则,他在苏维埃政权建设中,不仅注意在思想、作风等方面培养党和国家干部的“社会公仆”意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制度上防止党和国家干部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相似文献   

8.
<正> 一九四○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要由“无产阶级文化思想”来领导,并且“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这里说的“思想领导”,当然不是说思想和理论本身能够实施领导的责任。马克思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毛泽东同志所讲的“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也就是无产阶级的党用人类最先进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领导文艺的意思。如果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同志着重从理论上指出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那么两年后的延安文艺整风运动,则是我们党对文艺工作实现思想领导的一次全面而正确的具体实践。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9.
茅盾的文学思想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茅盾一踏上文坛就在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认同中确立了“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观。茅盾对自然主义的真实性的主动挥取,是他“忠实的描写人生”观点的深化,对新浪漫主义的一度推崇,旨在从“指导人生”的一面汲取营养。1925年前后,以“无产阶级艺术”理论的提出为标志,茅盾从政治思想上实现了对俄国文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瞿秋白集革命家和文艺家于一身,他把无产阶级革命家救国救民的热血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铸魂育人的豪情书写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他系统翻译并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积极领导“左联”和苏区的文艺工作,强调辩证唯物论的创作方法及走文艺大众化的道路,提出无产阶级要掌握文化领导权并推行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思想。他的文艺理论与实践,开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先河,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