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学研究在俄罗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90年代以来,文化成了俄国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文化是哲学、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人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介绍的是文化学研究在俄国兴起的原因和背景,俄国文化学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比较有影响的文献,以及俄国文化学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化学研究的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同志: 在《学习与探索》1985年第2期上,读到黑龙江大学刘敏中老师的《文化学说构架无效要素价值论纲》一文,文中的观点是否可商,姑置不论。但我读此文后,有一个感觉,就是觉得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中,也有必要开展“文化学”研究的问题。文化学(英文称Culturology,法文Culturologie,德文Kulturoluogie),又称文化科学、文化哲学,乃是现代社会科学中出现的新兴学科之一。目前在国外是一个很热门的学科,并已发展出了文化人类学、文化工程学、文化动力学、文化心理学等一系列分支或相关学科。我国在三十年代前后也曾有黄文山、钱穆等人作过一些探索性的研究。但由于各种原因,这门学科后来在我国却几乎成了绝学。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高放教授来信说,他正在为湖南人民出版社编撰一本《新兴科学辑览》,选题一百多项。却唯独于《文化学》这个条目一直找不到作者。最后我不得不收集了手边一些取自国外的有关资料,凑成一篇,勉强敷衍(即将刊在《文艺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使人类的科学文化得到发展,科学应该使人认识更高层次和更广阔领域的文化意义下的“理论”,这就应该建立一种“文化学说”。它是最高层次的科学理论,应该给所有科学理论以最普适性的规定。文化的人的主体观的观点,应该在文化形态研究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人的行为、心理、生理三个方面,可视为人的存在形式的三个基本方面,因此也应是三个文化元形态;至于人的物态创造物和人的文化化了的自然对象,充其量不过是这种元形态的形态。因此,文化学说便表现为主要由三个文化元形态组成的多层次的结构系统。文化学说并不是“单体性理论”,而是其集合;而把单体理论“胶结”在一起的东西,就是人的认知模式。文化学说发展的动力学因素,一是文化学说作为价值对象,成为社会和个人的价值目标;二是人类的认知属性及不同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4.
价值范畴既是一个价值主体和价值对象的关系范畴,那么,在文化学说价值学中,展开对做为价值主体─—人的价值观的研究和做为价值对象─—文化学说价值属性、结构、功能的研究,就是必要的了。本文拟就文化学说做为价值对象,它的价值属性和价值结构是怎样的,予以论述,并照我们对文化学说价值理论的构想,和已展开的轮廓而言,提出文化学说价值域概念。 域(domain),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已成为界定对象结构区限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具有广泛的普适性。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首先运用这一概念的恐怕要算是美国科学哲学家D·夏皮尔。他在1969年向厄巴…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化学从狭义上讲是兴起于本世纪40年代的生态学与文化学结合形成的一个综合性学科,旨在借助于生态学观点和方法研究不同社区文化的特点与演变;从广义上讲则是人们对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所进行的文化各方面研究的总称。但是,它无论作为一门新兴的理论学科,还是作为一种用生态价值审视现代文化的人类文化倾向,都还处在形成过程中。因而,对这一学科的理论基础与功能要旨等基本问题的探讨仍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生态文化学研究刚刚起步的国家,显得尤为迫切。人类文化本源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6.
段宗社 《唐都学刊》2011,27(6):107-113
"西安学"从理论上说是一个学科集群。但中外城市学研究经验及成果表明,城市学主要是一种文学文化学,目标在于构建城市精神镜像。作为文学文化学的西安学应以城市的精神体验为主要方式构建城市镜像知识。其方法有直观体验城市和通过文学体验城市两种。本雅明对19世纪巴黎的研究及李欧梵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研究为文学体验提供了范例,西安学应以此为借鉴拓展其研究视界。  相似文献   

7.
新闻价值的文化学思考包临轩,李文耀,郑叶竹即使在国外十分发达的大众传播学研究中,对新闻的文化价值的关注与思考也明显不足。而国内,这一学科起步较晚,所以还没来得及为此付出精力。然而这并不是个无足轻重的问题。在全球报业迅猛发展、广播电视极为普及的当代,大...  相似文献   

8.
秦开凤 《社科纵横》2011,26(7):121-122,132
在"炎黄热"的背景下,学术界对黄帝及黄帝祭祀的研究层出不穷,成果也纷繁复杂且不乏争议,争议很多源自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对此,本文论述了从文化学角度进行黄帝及黄帝祭祀研究的意义,并指出从文化学和历史学角度对其研究的区别所在。文化学角度研究的黄帝是在历史真实黄帝的基础上,他是一个集体记忆的产物,是在后人不断进行的自我价值判断基础之上的复合体。黄帝祭祀的本质不是古史研究,更不是宗教活动,而是一种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9.
高建平 《阅江学刊》2011,(3):120-125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美学和文学艺术理论领域出现了文化学转向。在西方与在中国,发生这种转向的语境不完全相同。走出康德式的审美无利害和艺术自律,将分析美学与美学上的文化学转向结合,成为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特色。在正确认识西方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误读后,清醒认识当代中国文学理论资源,建立一种既有普世因素也有个性特征的美学和文学理论是中国美学研究的当务之急。这种新的研究会带来新的学术气象,代表着当代美学和文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易显飞  刘芳 《创新》2015,9(3):30-33,126,127
生命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现象之一,生命文化学以现实的、个体的生命为研究对象,是一门跨学科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对于进一步理解与认识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价值,促进与生命相关的交叉学科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近年来备受关注.国外最早是为了解决人类学的界定问题而产生了社会科学中的进化学派,之后又发展了基因—文化协同进化模型,其研究实质是基于生物学视角的一种拓展.近年来,国内关于生命文化学的学科界定、元理论体系的构建和研究方法的选择进行了初步探索.将国内外生命文化学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进而从其发展脉络提出学科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话语 :视觉文化既然已经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为主要的文化特征之一 ,自然构成了无法回避的学术命题。不言而喻 ,作为文艺学、美学或文化学研究的学者 ,都无法绕开这个敏感而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视觉文化取代了印刷文化而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最为突出的现象乃至于模式 ,这在西方的一些著名学者如波德里亚、德波、詹姆逊、费瑟斯通等人那里都有了相当深刻的论述 ;我们国内的一些著名学者也在文化研究中将视觉文化作为其主要的研究内容。美学界近来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争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命题 ,其实也是视觉文化所带来的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后,美学界围绕着美的本质问题展开的讨论中形成了四个学派,即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实践派。各派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在争论中对美的本质问题作出解释和回答。近年来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有了深化和发展,论争也主要是围绕着实践派美学的哲学基础和自然美等问题上进行的。我作为一个美学门外汉,自感无力参加上述大家学派的论争,但对美的本质问题也有自己的一管之见,因而对各家之说难以苟同。  相似文献   

13.
生命文化学作为文化人类学的一支,从文化角度切入研究不同文化样态下的生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生命文化学研究的可能性、合理性、科学性与性别建构性是生命文化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后实证主义语境下,生命文化学的研究显现出了新的研究特征与方向:探讨生命科学之规律、因果及解释力所表现出的文化张力,挖掘诠释学视域下文化生命的发展路径及文化生命的导向标准与性别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下村治(1910—1989),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其治学风格迥然异于一般学院派经济学家:一是严谨的实证精神,重视经济理论的实践意义;二是强烈的政策意识,每临重大的现实经济问题无畏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因此,在下村治战后的学术生涯中始终贯穿着激烈的论争,而论争中他的思想每每给予政策当局和学术界以巨大影响。自50年代至70年代,以下村治为一方的著名论争有“库存论争”、“高速增长论争”、“通货膨胀论争”、“零增长论争”等。其中以50年代末期的“高速增长论争”的影响最为深远,在  相似文献   

15.
缘人是日本人基本人际状态的模型。它分为集团、社会交换、情感控制的文化机制、自我认知等四个维度。初始集团是以父子关系占优势地位,母子关系占亚优势地位;次级集团是以家元为典型,缘约原理为运作方式;社会交换模式是好意优先型;情感控制的文化机制是抑制型;自我认知是自他协调型,由此构成一个整体人模型。尚会鹏把中国人、美国人、印度教徒和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命名为伦人、极致个人、阶序人和缘人,以基本人际状态为中心,重组、创建了心理文化学的理论体系,力图解决许烺光心理人类学的根本问题。滨口惠俊提出的间人主义只是做了许烺光心理人类学的日本化工作,理论创新是缺位的,尚会鹏则对理论内核进行了升级,提出一个全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6.
《探求》2015,(2)
中国近代以来,围绕古今中西文化问题所展开的文化论争持续不断。尤其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古今中西文化问题的论争异常激烈。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三十年代读经讨论,到五十年代抽象继承法争论,一次次的文化思潮在急遽变革的时代奔流涌动。这些文化思潮的背后,是不同的文化立场和主张的纷争和博弈,梳理并反思这些文化立场和主张背后的历史渊源和价值诉求,对于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单元角度,以一种静态的线性的方式来描述人类文化现象,至今仍是人类文化研究领域的一种未得克服的倾向。这样,人们在前人创造的文化成果面前,当然有时会惶惑莫解了。著名德国科学哲学学者赖欣巴哈说:“我们的知识体系是一种语言的奇怪的混合物。”保加利亚科学学学者尼科·雅赫尔也说,“科学还设有得出详尽的公认的定义。”这些说法正反映着我们对人类文化现象,尚未得到科学的认识。人类文化学说的存在,在形态上是空间结构和时间演进二元化的;同时在空间结构上存在着多要素多层次性,在时间演进上还存在着非线性等复杂特性。这些都是我们在对文化学说进行价值分析时,不可忽视的思索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俄罗斯学术界,无论是文化史的复兴,还是文化学的凸现,其学科建设、研究方法和问题视角的学术基础都是文明史观。从历史角度看,文明史观对于俄罗斯学术界并不是完全陌生的东西。但是,从现实角度来看,文明史观在当代俄罗斯政治、社会和国际背景之下又被增加了一些新鲜的东西。俄罗斯史学家、文化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从文化差异和文明类型角度出发,竭力回应欧美学者的诸多诘难,力图重建俄罗斯的民族精神。文化史、文化学以及文明史观在当代俄罗斯既担负着重大的学术使命,又承担着更重大的文化使命和更深远的民族使命。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三十年代文学论争受制于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政治化思维在论争中起了重要的甚至是主导的作用。论文通过分析三十年代重要文学论争中各方的政治态度、政治情绪特别是成为某种惯性的政治化思维,以及这些因素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到底以什么方式最终支配着文学论争各方的行为和导致了论争的过程与结果,不仅突现了三十年代文学论争的一些基本的和重要的特征,而且多少找到了这些特征得以形成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对《资政新篇》作了新的评价。认为《资政新篇》在思想观念方面对中国封建主义传统文化的批判,对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文化的倡导,对人们心理和社会风气产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对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和维新派无疑也是有启迪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