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融合”这一概念从我国哲学论坛消失已多年了。原因是它被指责为取消矛盾斗争,因而成了修正主义的一个哲学依据。这样的说法究竟对不对,是否科学?值得我们重新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平衡与不平衡呢?一般所谓平衡,就是指事物同外界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互相适应、互相协调的关系;保持相对稳定的恰当比例,是这种关系的主要表现。所谓不平衡,就是事物同外界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互不适应互不协调的关系;其主要表现,就是对平衡比例或左或右的偏离,即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3.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学说,中介,本来是其应有之义,是其重要的一个范畴,因为,“一切都是经过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转化而联系的”。(《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103页)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理论宣传和教学中,讳言中介,有意或无意地把中介范畴遗弃在一边,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事情。今天,人们一再把中介问题提出来讨论,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新的实践形态。从哲学意义上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对事物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和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刻理解和科学运用,是对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辩证关系的妥善处理和正确把握。因此,唯物辩证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普遍联系这个概念,科学地概括了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整体观。可是,长期以来,在辩证法的宣传和研究中,人们没有给它以应有的地位,在一些哲学教科书和专著中也没有专章专节论及这个问题,只是把它当作一条“原则”,放在对立统一规律的章节里,附带加以说明。现在是应当改变这种状况了。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哲学界一直把对立统一的规律看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而把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统统看作是对立统一规律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形式.这种对唯物辩证法实质的概括是欠妥当的.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不是对立统一规律而是新陈代谢规律.什么是实质?实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也就是某物之所以成为某物的本质特征.所谓辩证法的实质,指的就是"辩证法的'本质'之一,是它的主要特点或特征之  相似文献   

7.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序推进的政治保证。准确理解和完整把握习近平关于党的领导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思想,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领导与自我革命、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与以人民为中心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揭示党的领导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及其规律。深入剖析习近平关于党的领导重要论述所展现的辩证关系,既有利于从认知层面加深对新时代党的领导内涵的理解,也有利于从实践层面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8.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了。十二大报告,是这次大会的光辉结晶,也是全党的集体智慧的产物。它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我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分析、解决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新时期的总任务、奋斗目标和战略步骤,是我们今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指导文献。学习贯彻十二大报告,把报告中提出的伟大任务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是全  相似文献   

9.
十二大政治报告,是十二大的重要文件。十二大政治报告,是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新纲领。报告确定了今后二十年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正确方针,确定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四项政治保证。十二大政治报告,包含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其主要表现有: 一、抓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主要矛盾,就必须努力发展社会生产,搞好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是其他建设的基础。因此,十二大政治报告指出:“在全面开创新  相似文献   

10.
“取代论”和“无关论”都是错误的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系统论这门新兴科学引入注目。系统论运用于工程领域,称为“系统工程”,美国人搞的阿波罗登月飞行计划的实施,成万个单位的配合协调,就是靠了系统工程取得成功的。系统论运用于科学研究中,就是一种系统方法。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放到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之间,综合地、全面地考察它的研究对象,以达到最优地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两岸关系中,经贸互动举足轻重。本文从政治与经济的伦理关系、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台湾经济与两岸关系、争取台湾民心等视角,论述两岸经济融合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我们应努力从两岸经济整合中寻求两岸关系的新突破,应致力于将两岸经济的融合变成阻止“台独”的最大力量。  相似文献   

12.
方式的概念与范畴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和日见深刻的阐述,它应成为哲学和现代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概念。所谓方式,即为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和灭亡过程中每一阶段或总体存在面貌的概念与范畴,它是透析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骨架体系,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整体的动态网络。它可以从事物存在的总体特征、构成要素和作用机制、结构与样式、形式与方法、内容与性质、关系与模式等方面,综合系统地再现事物整体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自觉地按照唯物辩证法办事,成功地开辟了一条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我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光辉典范。一、运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的原理,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新概括,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矛盾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法则,“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科学研究在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系列新科学、边缘科学的不断出现,向哲学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唯物辩证法作为一个开放的哲学体系,应随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允实进新的内容,并对自然科学提出的新问题作出进一步的概括和解释。在科学发展基础上出现的过程系统观无疑就是这样的具体内容,它应属于唯物辩证法的体系,并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刘毓临(《攀登》,97·1)认为,最佳适度原则就是根据主体需要、认识、选择、控制、“创造”客体的质的数量区域、范围界限、顺序原则。它与联系和发展的原则一样,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它不仅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论原则,而且是有效行动的最佳方法论原则;它也是学习唯物辩证法所要掌握的总体性的方法论原则。掌握了最佳适度原则,能更有效地指导我们今后的实践活动。最佳适度原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从根本上说,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就是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统一,坚持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涂大杭 《理论界》2003,(6):75-77
“与时俱进”渊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江泽民对其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使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其根本是实现理论和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一) 最近马寅初先生连续在《新建设》上发表了“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与“重申我的请求”两篇文章,顽固地为他那套早已破产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团团转”和“新人口理论”进行诡辩,大言不惭地妄称他的“大型团团转”理论是“给大跃进的情形以一个科学的解释”,“小型团团转”理论“有济世救人的伟大力量”,宣扬他那极其错误的“团团转”理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对于同志们的善意帮助和正确的批判不肯接受,反说别人“破而不立”,“教条主义”,变本加厉地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这是我们经济科学界  相似文献   

19.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是我们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统一认识、增强团结的思想基础,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我们认为,没有唯物辩证法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为,只有运用唯物辩证法。才能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只有掌握辩证的思维,才能自觉地贯彻执行这条路线。从这个意义上说:唯物辩证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本文拟从国情和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文明和民主、一国两制等方面来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丁为祥 《河北学刊》2013,33(1):39-43
在现实生活中,"人治"、"君君臣臣"、"为己"、"爱人"等儒学概念往往被人们从负面的角度加以理解。实际上,无论是"人治"还是"君君臣臣",其原初含义都是一种正面指谓。比如,"人治"源于《中庸》的"以人治人",是指以人道的方式对治人的过错,所以朱熹才将其注解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在现实生活中,"人治"往往被理解为完全出于一己之私的"其人之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则往往被理解为"专门以你的方法对付你"。再如,"君君臣臣"本来是孔子对人由不同职务所决定之不同职分的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则往往被理解成对特权等级制度的维护与肯定;至于"为己"、"爱人",本来都是出于道德角度的严格要求,现在则全然被理解为所谓"自利"与"偏私"。所有这些古今异俗乃至完全相反的指谓,都是一种值得深入分析的语言衍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