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问》2010,(2)
由草原文化与农业文化交流融合而培育出来的一代女杰萧太后萧绰,积极实施汉化政策。她在辅佐景宗、圣宗及亲政期间采取的一系列政治谋略:选贤任能,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使辽中期契丹社会最终完成了封建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论辽宋战争的性质徐红年辽宋战争是公元十世纪下半期到十一世纪初,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发生的一场内战,它是两个封建政权之间因历史上遗留的领土纠纷引起的战争,它的特点是交战双方势均力敌,战争形成拉锯,最后以双方签订和平协议──“澶渊之盟”告终。“澶渊之盟”开...  相似文献   

3.
清初旗人入关后,北京城实行旗民分居,汉族官员居于外城。在外城特定的生活空间里,汉官在日常交往活动中形成了多元互动的"关系网络"。这种网络对汉官及政局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是对以王士祯为中心的一个汉官交往群体的个案研究,通过考察在生活空间中汉官群体所形成的关系网络,展现了汉官的生活空间和关系网络与当时政局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辽代,汉族儒家知识分子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中许多人被容纳在政权里,对辽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作者以翔实的史料论述了辽代汉族儒士群体形成及发展的过程,并着重对汉族儒士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汉族儒士或被俘,或被招降而来到夷狄之地,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其中大多数人无法返回家乡,不得不对少数民族政权表示服从、就范乃至结合。从中华一体的角度看,汉族儒士对辽朝的承认和适应也并非是消极的,他们对游牧民族契丹的经济发展、生产更新和文化进步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辽朝社会改革的许多方面是通过汉族儒士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祖逖(266——321),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北)人,出生于西晋的一个世家大族。其父曾任上谷郡(今河北怀来一带)太守,早逝。因而祖逖少孤,与兄弟六人守业为生。史载:“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且(?)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稍长,他开始博览群书,涉及古今,常来往于京师,人称他有“赞世才具”。时值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成了他今后一生活动的舞台。祖逖几乎是与西晋王朝(256——316)同时诞生的。短命的西晋政权是依靠豪族地主的支持而建立起来的,因而豪族地主的势力便在这个政权的保护下恶性膨胀起来。晋武帝为了巩固统治地位,曾于各地大封诸王。他们自辟僚属,掌管军队,割据一方。白痴的惠帝继位之后,皇后贾南风勾结淮南王司马允杀死辅政外戚杨骏而酿成“八王之乱”。诸王为了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达十六年之久。三十万人民死于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加之随即而来的疾疫流行和普遍饥荒,各族人民背井离乡,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流民浪潮。西晋统治者为维持社会统治秩序,无视流民谋食的要求,逼迫他们各还本乡,人民忍无可忍,奋起反抗,终于掀起了席卷南北,波澜壮阔的各族人民大起义。  相似文献   

6.
西安南郊出土的隋代李裕墓志记录了李氏自李弼至李裕三代的仕宦及家族情况。李裕祖父为李弼,父乃李曜。李弼是北周初年的政权核心之一,李裕生于当时最尊贵的八柱国之家。李氏家族与杨氏家族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由此推测,在杨坚革周命,建立杨隋之时,李裕及其家族可能是杨坚的支持者,甚至可能是杨坚集团的核心成员。入隋后,李氏家族的政治地位并未受到影响,但李裕此后便远离了政治核心,史籍亦不载其子孙有显达者,甚至连其本人都史阙其载。由此推测,李氏家族可能已经不复当日的荣盛。李裕墓志及其家族的兴衰经历说明,即便是出自北周、隋、唐三代处于政治核心地位的武川军事势力与关陇集团的勋贵家族,想要维持家族之政治特权和高贵门第,也必须牢牢地依附于中央核心政权。这一点与魏晋以来所形成的门阀士族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7.
辽金元政权统治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三个政权在向中原扩张的过程中也开始了创建城市的高潮.由于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相同的经济形态、地理环境或相同的生活习俗使三者在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上呈现出一致性或相似性,构成了辽金元都城文化的共同特点:非单一统治中心的传统,宗教建筑的营建,推崇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形成原因在于:游牧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8.
深入探讨渤海遗民的抗辽复国斗争及其在金兴、辽亡中的历史作,用,对进一步揭示女真、渤海的同祖一宗关系,驳正国外史学界的所谓渤海是 “我们祖先的国家”(1),女真人破坏了渤海遗民的抗辽复国斗争,是渤海遗民“狡猾的同盟者”(2)等偏见,是很有必要的。 “女真渤海本同一家” 十世纪初,定居于辽水上游的契丹族兴起。公元916年,契丹贵族阿保机在统一旁近部族基础上,建立契丹政权,国势日渐强盛。辽天显元年(926),阿保机亲征渤海,一举灭亡了雄据东北边隆二百余年的“海东盛国”。渤海东帝大理 与其妻被迫更名为“乌鲁古”、“阿里只”(3),举族…  相似文献   

9.
两宋之际孟后垂帘听政与民族矛盾靳华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积贫积弱的朝代。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有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及蒙古族建立的蒙古(元)政权与之对立,民族矛盾贯穿始终。两宋立国320年,除了宋初统治者奠定了比较稳...  相似文献   

10.
分析《晋书·后妃传》所涉两晋32位后妃,可见司马氏皇帝的婚姻对象在家族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在地方门户阶段,婚姻对象主要是河内知名之世家;融入曹魏核心阶段,主要是曹魏政权的支柱性家族和重臣之女;巩固核心阶段,主要是司马氏政权的核心家族和重臣之女;维持核心阶段,皇帝的婚姻对象为中原地区稍次一等门阀的女子。这些后妃的籍贯或郡望主要分布在以洛阳为中心的司、豫、徐、兖四州,兼及外围之并、雍、青、扬各州。这一分布特点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士族地位升降以及司马氏政权的权力分配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卫侗墓志记述了河东卫氏中卫侗所属族支自卫进至卫文珩四代的仕宦与家族情况,反映了河东次等门第家族族支在南迁洛阳之后,随着北齐、北周、隋的朝代嬗替,在政治、社会地位等方面变迁,以及族支代表人物在北魏、北齐、北周、隋数朝的仕宦经历。卫侗所属族支是河东卫氏的分支,无法与中央核心阶层发生密切联系。因此,在进入北周、隋之后,家族地位急剧下降,家族成员的仕宦日益艰难。卫侗所属族支的变化反映了北朝末期至隋唐,旧有门阀家族势力的衰落,以及依附中央政权的新家族崛起的社会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一、党的领导与党员权力为了改善党的领导,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搞清执政党与党员权力的关系。“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定理,既是工人阶级政党进行革命斗争的核心问题,也是民主革命胜利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了夺取政权,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国人民被宰割、欺凌、奴役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了执政党。历史的转折,党的地位的变化,使党面临着新的重大考验。一方面  相似文献   

13.
刘焕明  周彦 《学习与探索》2005,14(1):160-163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目的,是企图吞并朝鲜,进而最终独占“满洲”的重要战略基地的旅顺和大连。战争结果虽如愿以偿,但竟因以俄国为首的三国干涉,不得不还辽于清政府;同时,俄国又插足朝鲜,严重威胁着日本在朝鲜的特殊地位,甲午战争的主要目标并未实现。于是日本于甲午战争十年后,为了再次实现其“大陆政策”既定的侵略目标,通过战争打败了俄国,从俄国手中夺回了辽东半岛,巩固了其在朝鲜的特殊地位,并获得了“南满”铁路的占有权和经营权。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后,掌握了政权的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着艰巨的经济建设的任务。严酷的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迫使布尔什维克党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列宁力排众议,及时推出新经济政策,利用经济杠杆、启动市场,从而打开了新局面。新经济政策赋予国家资本主义以重要地位,而租让制则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列宁指出:“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就取决于我们把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1920年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列宁不失时机地把租让制提上议事日程。面对众多的反对意见,列宁反复地论证了租让制的必要性,权衡其利弊。他在谈到租让制会使国家遭受一定的  相似文献   

15.
饶燕文  钟俊 《社科纵横》2004,19(6):37-38
北朝是第一个统一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北朝法制建设成果颇丰 ,为隋唐以后封建社会法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辽、西夏、金、元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通过对内地汉族传统法律制度的学习效仿 ,创建了自己的法制 ;又结合民族的特点和习惯 ,丰富了民族法制的内容。清朝是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封建政权 ,它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封建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正> 契丹是晚唐时期兴起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占据了北方大片土地,绵延逾二百余年,中间经历了五代:梁、唐、晋、汉、周,一直到南宋末期,受到金人的压迫才式微下来。他是少数民族自立政权比较强大而且历史比较绵长的一个。契丹建国,一般统称之为“辽”,实际历史并不是这样,中间曾有几度变动,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后,契丹遂成为国号。及太宗耶律德光灭晋,改契丹称大辽。后来圣宗耶律隆绪  相似文献   

17.
肖洪飞 《社科纵横》2008,23(8):81-83
继承制度在中国古代民事立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的继承主要是指直系卑亲从长辈获得家族的宗祧和封爵,以男性为中心的家族香火的传递,财产继承是作为这种传递的附件而进行的家庭财产分割.追溯古代继承制度的历史沿革.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古代继承制度的特点,对当今继承立法乃有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乡镇政权角色和行为的社会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静  叶敬忠 《社会》2007,27(3):178-178
本文按照“结构 / 制度”和“过程 / 事件”两种研究取向,梳理了社会学界对1980年以来乡镇政权的角色和行为研究的成果。前者解释了乡镇政权由于考核评分体制的压力而被动产生失范行为的原因;后者以动态的、微观的研究视角分析具体事件过程中乡镇政权的行动者其角色和策略选择。“结构 / 制度”和“过程 / 事件”研究并不矛盾,可以相互借鉴。综合上述研究,文章认为对当前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政权在“国家”和“农村社会”新型互动关系中的角色和行为的研究也可借鉴上述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 辽是我国古代契丹族在东北和北方地区建立的政权,几与五代、北宋相始终。它曾于十一、二世纪称雄于东亚,影响远至中亚和西欧。它的疆域十分辽阔,东至太平洋(包括库页岛),西达今苏联境内的额尔齐斯河和斋桑泊,北到贝加尔湖和外兴安岭(均在今苏联境内),南抵白沟河,雁门山与北宋邻境,“幅员万里”,“属国六十”(《辽史·地理志》)。以致在十一和十二世纪的穆斯林史书及其它著作中,将北中国称为契丹(khita、khata或kathay)。而在中古英语、俄语和希腊语中,更把整个中国都称之为“契丹”。可见辽朝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曾有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随着自然经济走向商品经济,以土地维系着的“家族”在逐步淡化,而近些年来,“家族”现象却又在企业界悄然兴起,呈现出一种令人费解的逆向运动。由70年代初在企业兴起的“顶职”、“内招”、对口安排等,使成百上千万“子弟兵”涌入企业,加之部分企业成员之间的相互联姻、攀亲,使得这种以血缘和亲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化倾向,在企业内部显得愈益突出起来,并以其巨大的能量幅射于企业的各个角落,其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和纠葛,不仅使企业领导人困惑,而且还产生了一系列的企业问题。因此,探讨企业“家族”现象产生的原因,寻求对策,应当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